劉坤艷
教學目標
1、制作《蘇州園林》電子畫冊和挑選序文,初步體會《蘇州園林》文學筆法的美感
2、品詞析句,深入體會《蘇州園林》文字的生動細膩,體會其文學筆法,懂得用詞用句的生動細膩與作者“深眷”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品詞析句,深入體會《蘇州園林》文字的生動細膩,體會其文學筆法,懂得用詞用句的生動細膩與作者“深眷”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品詞析句,深入體會《蘇州園林》文字的生動細膩,體會其文學筆法,懂得用詞用句的生動細膩與作者“深眷”之間的關系
學習過程
導入:回顧所學,蘇州園林的總特征是“完美的圖畫”
葉圣陶先生以其精練的語言、嚴謹?shù)慕Y構,抓住蘇州園林的藝術特點,條分縷析地做了全面、深刻的介紹。文章高度概括了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建筑中的地位,然后采用總分式的結構展開說明。首先總寫其“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然后從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等四個主要方面,再從每一個角落的構圖美、門窗的圖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個微觀方面來具體說明這個特點,讓我們感受到了蘇州園林的“圖畫美?!?/p>
一、制畫冊、選“序文”、知“深眷”
學生活動:請每個同學從網(wǎng)上找一張你喜歡的蘇州園林的圖片發(fā)到釘釘課堂群里,我們共同制作一本線上《蘇州園林》畫冊。
具體要求:1、圖片要清晰。 2、閱讀教師提供的百度資料《蘇州園林》一文,對比葉圣陶的《蘇州園林》選一篇作為電子畫冊的“序文”,并說明選擇原因。3、同學們利用各組的釘釘小組群進行討論,組長選擇最優(yōu)答案發(fā)到課堂群中。
蘇州園林又稱“蘇州古典園林”,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素有“園林之城”,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nèi)再造乾坤”,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是中國園林的杰出代表。蘇州園林始于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興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170多處,現(xiàn)保存完整的有60多處,對外開放的有19處,主要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怡園等園林。(百度資料《蘇州園林》)
教師補充寫作背景:
本文第一段說,“蘇州園林據(jù)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其他地方的園林我也到過一些。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因此,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從“標本”“不該錯過”等詞可以看出,葉老先生對于蘇州園林似乎頗為熟悉,而且有引以為傲的情結。
實際上,本文就是葉圣陶先生為一本與蘇州園林相關的攝影畫冊寫的“序文”。
葉老是蘇州人,1894年出生,22歲之前,他一直在蘇州生活。他和同窗顧頡剛、王伯祥等都是很要好的朋友,課余經(jīng)常游玩,欣賞園林,所以對蘇州園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體會,寫作此文時已入高齡,長期居住北京,但對故鄉(xiāng)園林卻從未忘懷,以此寄托思鄉(xiāng)之念。文章原來的題目《拙政諸園寄深眷——談蘇州園林》
二、圖配文、賞詞句、品“深眷”
學生活動:書中已經(jīng)有的五幅圖片選入了我們的《蘇州園林》電子畫冊中,請你選擇文中合適的語句為其配文并說明原因。
具體要求: 具體要求: 1、說明理由:請?zhí)貏e關注描寫性語句,思考這些語句如何體現(xiàn)了作者的“深眷”? 2、提示:品析詞句可以使用“刪改法”、“朗讀法”。3、組長利用各組的釘釘小組群組織討論,組長最優(yōu)討論截圖發(fā)到課堂群中。
1、教師示例:
這幅圖可以配合文中的這句話:“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假設我們刪掉“盤曲嶙峋”、“珠光寶氣”改成“鮮花”是否合適?我們來讀一讀。顯然是不合適的,原文的用詞更生動更準確?!氨P曲嶙峋”寫出了枝干的盤旋和枯瘦樣子;“珠光寶氣”形容花朵盛開時的情形,既體現(xiàn)了花朵繁盛的狀貌,也體現(xiàn)了花朵色彩之明麗,讓人讀來眼前一亮,仿佛覺得一叢叢花兒就在眼前盛開,芬芳的花香撲鼻而來。兩個四字的形容詞,體現(xiàn)出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生動的體現(xiàn)了蘇州園林的“圖畫美”,充分體現(xiàn)出生命的活力和運動變化著的自然精神。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迫切的想去一睹其風采。作者的深愛蘇州園林,才深知園林栽種樹木的畫意所在。
這幅圖還可以配合文中的這句話:“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墻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墻壁,太單調(diào)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幾處動詞靈動別致,妙趣橫生。老師用“刪改法”改了幾個詞,大家看是否合適?“階砌旁邊栽書帶草。墻上生長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如果開窗正對著單調(diào)的白色墻壁,就給栽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眱商幩坪醵伎梢哉f “栽”,又都可以說“補”,兩種不同的說法,便顯得靈動。仔細推敲,“栽”者較為正式,“補”者更見隨意。“栽”處用“補”,似有湊合的味道;“補”處用 “栽”,又不免無趣。兩相比較,足見其準確生動。動詞“栽”,足見工匠之用心獨具,動詞“蔓延”讓單調(diào)的墻壁有了靈氣,動詞“補”字使本來讓人容易忽略的園林角落增添了彩頭,生機勃勃。而且這里“補”上的是幾株,并不是很多,這樣就既不無趣,又有情調(diào)。這個三個動詞,生動的展示蘇州園林的建造者和工匠對于“圖畫美”的匠心獨具。作者仿佛與建造者和工匠心意相通,一眼就能看出小角落里也是滿滿的圖畫美,作者的“深眷”在細小的角落袒露無疑。作者喜愛之情也盡在詩意的描述間。
2、學生自由展示
教師小結:綜合來看,《蘇州園林》在筆法上不但形容詞和動詞等詞用的好,而且語句工整不呆板,融合了描寫和說明等多種表達方式。
三、結束語
葉老先生用一只蘸滿深情的文學之筆,根據(jù)自己的感受細細闡述,筆法生動細膩。細膩的詞語,組成了充滿畫面感的句子,凸顯出了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總特征,通過詳細的分析學習,我們可以說這篇文章的文學性的描述與客觀的說明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再綜合看全文,我們發(fā)現(xiàn)確實如一句詩所說,看似尋常最奇崛。葉老先生這篇文章也告訴我們說明文也是獨具文學魅力的。
四、作業(yè)(二選一)
1、本文文學筆法還體現(xiàn)在修辭手法的運用上,請大家下課后在文中找一找,分析它的妙處。
2、學習葉老先生的文學筆法,嘗試給我們的《蘇州園林》電子畫冊寫“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