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
摘要:小學語文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文學興趣的重要階段,課文預習對于語文課文的學習和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課文預習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興趣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加強小學語文的課文預習,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配合,理解文章意境,讓師生置身于文章語境,達到更好的預習效果。
關鍵詞:置身于境;小學語文;課文預習
引言:
新時代對于語文教學有了新的標準,要求師生交流互動,更加注重學生的自學理解能力,預習成為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評判標準,語文這門學科注重對作者寫作意圖的把握以及對文章語言的賞析,作為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體會人物情感的能力,加強師生互動,讓課文預習從傳統(tǒng)的看文字轉變?yōu)橹蒙碛谇榫场?/p>
一、課前預習對于課堂學習的益處
學生在布置預習作業(yè)的任務下,很容易失去主動學習語文的熱情。老師在預習單上列出生字,詞語,加上對于文章內容的一些問題,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帶著問題去預習,并熟知預習的正確方法,從而逐步脫離老師“扶著走”的狀態(tài),開始自制預習單,明白預習應達到的效果,讓學生自己能夠更加全面的認識自己在預習中的不足。通過創(chuàng)設文章內容相關的問題,學生能夠更好的對文章進行思考,看到人物情緒的表達,更好地理解文章人物的行為,語言以及故事情節(jié),激起學生預習的興趣,更好的學習文章,長此以往,有助于提高對文章的解讀能力,發(fā)展開拓性思維及想象力。
二、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現(xiàn)狀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下,學生對課文預習僅停留在老師布置預習作業(yè),但并未檢查到位以及未進行方法指導,同時學生僅看一遍課文,學生不清楚預習的目的何在,以及如何預習,僅是盲目預習,不能夠養(yǎng)成自主預習的習慣。學生對于語文課文預習興趣不高,不把預習當回事,注意力難以集中。因此,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展開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指導課題研究,嘗試用引導學生預習的方法來改善預習效果。
三、課題研究的具體做法
第一階段
在教學中,我首先會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作業(yè),打印出預習單分發(fā)給學生。預習單中,我會分五部分給學生出題,分別是:1.認識生字并掌握拼音和組詞.2.速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3.細讀課文,梳理情節(jié).4.再讀課文,掌握描寫手法5.發(fā)揮想象,體會人物形象。學生通過這五部分的預習作業(yè)可以達到基本的預習效果,同時我也會在課堂上抽查,看學生是否認真完成了預習。例如《窮人》的預習單中,要求學生了解文章大致的內容,隨機抽查學生幾個問題,如文章中有幾個窮人?他們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認真預習的同學就會回答有桑娜,漁夫,西蒙,桑娜和漁夫收養(yǎng)了兩個孤兒。通過這樣抽查可以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防止學生偷懶。制作預習單需要全面仔細,涵蓋需要掌握的知識,這樣才能達到預習的效果。除了制作預習單,我還會布置一些課后習題,和預習單結合起來,課后習題能夠檢測學生預習的效果。
第二階段
前期預習是通過老師制作預習單,學生完成的方法達到預習目標,到了后期,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預習單的組成部分和預習的大致步驟。這時我會引導學生開始自己制作預習單,對于生字,故事情節(jié),描寫手法這樣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在學生制作的預習單中要有體現(xiàn),我將作為監(jiān)督者督促學生制作預習單,并指導提升預習單的質量。在《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們在預習時搜集李大釗先生的相關資料,讓他們對于革命先輩具有崇尚和學習的意識,這不僅是要求學生預習的內容,更是全面發(fā)展德育的重要內容,學生們可以由此了解,預習不僅需要掌握學科知識,更需要懂得我們學習這篇文章的意義,此類問題也可以加入學生制作的預習單中,達到體會英雄人物的情感效果。學生們總會有偷懶的想法,給自己出簡單的題目,這樣不僅不能達到預習預期的效果,反而是多此一舉,簡單題隨便做做,重點題不去接觸,這樣會助長學生的惰性,讓預習成為無效之舉,因此學生制作預習單時,老師的監(jiān)督和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制作預習單時,也必須結合課后習題,進行自我檢測,從而達到預習的目標。
第三階段
通過前期的老師引導預習和后期的自行制作預習單,學生們已經(jīng)對預習非常熟悉了,最后我們就要求學生脫離預習單,直接在書上預習。預習單只是作為前期學生預習的引導工具,目的是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不能夠對預習單形成依賴。我們將要求學生脫離預習單進行預習,將預習單上的內容從紙張轉移到腦海,學生要有對生字,對故事情節(jié)的敏感性,直接在腦海中形成對預習的目標。學生通過在書上勾畫重點生詞,概括故事情節(jié)等,可以逐步脫離預習單,形成自主預習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這不僅對于課堂的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并且對于以后日益繁重的學業(yè)也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是我們開展此課題的主要目標。
小結:
自主預習是語文學習中重要的輔助手段,預習效果好能夠讓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很多學生都忽略了課前預習,以至于對文章理解把握的不夠透徹,因此,需要加強對學生預習的重視。除此之外,理解是預習的關鍵任務,在預習中尋找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將自身無法解決的的困惑找出,能夠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解讀能力。從老師制作預習單到學生自己制作,再到學生脫離預習單進行預習,這是對學生自主預習能力的逐步培養(yǎng),養(yǎng)成自主預習的良好習慣,不僅對學生課堂上的學習有巨大幫助,更是為以后的任何學習養(yǎng)成了良好習慣。通過老師的適當引導,學生形成自主預習的能力,這才是語文教學進行預習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楊金英;王睿;陳水娥.教育信息化2.0:中學信息技術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與研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21,37(10):57-62.
[2]練紅蘭.淺論教師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J].中學教學參考,2021,(30):65-66.
[3]李世琴.不忘初心 立德樹人——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分析[J].文理導航(上旬),2021,(1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