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浩東 韓曉輝
摘要:針對廣州地鐵14號線列車在運營過程中經過斷軌區(qū)牽引系統偶發(fā)逆變過流故障的問題,介紹了14號線主線的斷軌區(qū)情況和牽引系統報逆變過流故障的診斷機制,分析了故障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關鍵詞:斷軌區(qū);逆變過流;故障分析;解決措施
1 故障現象
2020年6月26日,14019020車在14號線主線運行時偶數單元先后出現了3次牽引設備圖標變黃色(輕微故障)的情況,讀取故障履歷確認這3次故障信息分別為:
(1)14:13:07報14B020“DCU模塊1逆變過流”、14C020車“DCU模塊2逆變過流”,14:17:25司機手動復位。
(2)21:47:42報14B020“DCU模塊1逆變過流”、14C020車“DCU模塊1逆變過流”“DCU模塊2逆變過流”,21:49:10自動復位。
(3)21:54:42報14B020“DCU模塊1逆變過流”、14C020車“DCU模塊1逆變過流”“DCU模塊2逆變過流”,22:03:27司機手動復位。
2 故障調查
2.1? ? 故障邏輯
根據DCU故障邏輯,當DCU模塊逆變輸出相電流瞬時值>1 050 A時,封鎖相應模塊脈沖,DCU自動延時復位;30 min內若連續(xù)出現3次及以上DCU模塊逆變過流故障,則需手動復位,如表1所示。
2.2? ? 斷軌區(qū)單元車失電原理
14號線列車為B型車,采用6節(jié)車廂編組,前后3節(jié)車廂分別組成兩個單元車,單元車內集電靴高壓側聯通,同時分別向本單元的牽引設備供電。一列車共有12個集電靴,分兩側均衡分布,每個單元各6個集電靴,集電靴在列車上的布置如圖1所示。
鑒于列車及線路上各設備限界要求,部分接觸軌需分段布置,當列車行駛路徑上出現連續(xù)斷口時,可能造成單元車內牽引設備失電。
如圖2所示,l1、l3、l5分別表示接觸軌斷口長度,l2、l4分別表示錨段實際長度,當集電靴C2離開Y03錨時,所在單元車全部集電靴(A2、B2和C2)均懸空,故單元車牽引設備失電,失電長度為:L=(32.58+19.98)-(l2+l3+l4)。
2.3? ? 14號線主線斷軌區(qū)情況
工作人員查閱《14號線(含支線)單元車失電區(qū)圖冊》,發(fā)現14號線主線有25條行車路徑存在單元車牽引設備失電的情況。經過逐一核實,其中只有9條路徑、涉及3個位置與常規(guī)的運營組織行車有關,如圖3所示,分別為嘉禾望崗折返線進出站臺、白云東平站側股下行出站和上行進出站、太和側股上行出站和下行進出站,其余路徑為出入場線、過渡線、存車線等,常規(guī)運營組織行車暫不涉及。
通過車輛事件記錄儀數據分析,如圖4所示,列車全線運行單元車牽引設備輸入電壓只會在嘉禾望崗折返線、白云東平、太和3個站出現失電波動的情況,與斷軌區(qū)位置相符。由于列車每次經過斷軌區(qū)運行的工況略有差異,單元車牽引設備輸入電壓波動的情況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
2.4? ? DCU模塊逆變過流故障產生及復位情況
通過分析DCU數據核實6月26日報的3次故障,情況如下:
第一次由于列車在白云東平(下行)出站、白云東平(上行)出站、太和(上行)出站都產生DCU逆變過流,如圖5所示,所以列車在14:13:07經過太和(上行)出站時牽引設備圖標變黃色,需要司機手動復位。
第二次由于列車在太和(下行)出站、白云東平(下行)出站、白云東平(上行)出站都產生DCU逆變過流,如圖6所示,所以列車在21:47:42經過白云東平(上行)出站時牽引設備圖標變黃色,21:49:10剛好一個DCU內部30 min計時周期結束,此時DCU逆變過流次數會自動減1,所以故障自動復位。第三次,21:54:42列車經過太和(上行)出站時,又產生了DCU逆變過流,所以此時牽引設備圖標又變成黃色,需要司機手動復位。
2.5? ? DCU模塊逆變過流故障產生分析
通過對比分析列車經過斷軌區(qū)的數據(表2),工作人員發(fā)現當DCU電網電壓失電波動低于1 100 V時,重新進入有電區(qū)DCU會產生逆變過流情況;當DCU電網電壓失電波動高于1 100 V時,重新進入有電區(qū)DCU則不會產生逆變過流情況。
DCU模塊逆變出現逆變過流故障屬于時代牽引設備正常特性的表現,當輸入電壓出現較大波動,超過DCU模塊本身抗干擾的能力時,就會引起逆變器后級三相輸出電流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波動一旦超過閾值(1 050 A)則報“逆變過流”故障。
2.6? ? 故障調查結論
綜上分析,由于14號線在太和、白云東平、嘉禾望崗3個位置的斷軌區(qū)過于集中,且列車從太和下行進站斷軌區(qū)再到太和上行出站斷軌區(qū)的運行時間剛好為30 min,與DCU的計時周期一致,當列車經過上述線路區(qū)段時,若因斷軌區(qū)導致出現3次及以上逆變過流故障時,牽引設備圖標變?yōu)辄S色,需要司機手動復位DCU,否則會影響列車正常運營。
3 整改方法
為解決14號線列車正線運營過程中經過斷軌區(qū)牽引系統偶發(fā)逆變過流故障的問題,通過研究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整改:
3.1? ? 增加微制動功能
DCU通過檢測輸入電壓的跌落速率來判斷列車經過無電區(qū),此時DCU進入微制動狀態(tài),盡可能通過微制動來維持DCU中間電壓,避免在重新進入有電區(qū)后由于較大的網壓突變引起逆變過流的發(fā)生,但微制動仍只能降低發(fā)生故障的頻次,無法完全杜絕。
3.2? ? 優(yōu)化故障診斷邏輯
結合14號線線路特性,進一步優(yōu)化DCU模塊逆變過流故障的計時周期及自復位次數,避免列車剛好連續(xù)經過太和、白云東平、嘉禾望崗3個位置時多次產生逆變過流,導致牽引設備圖標變?yōu)辄S色,影響列車正常運營。
4 整改效果
14號線列車通過增加DCU微制動功能,并通過試驗優(yōu)化微制動啟動條件,最終確定微制動啟動條件為DCU輸入電壓變化率每100 ms高于85 V效果最好。目前對其跟蹤情況良好,升級新版DCU軟件后,列車正線運營再未出現過牽引系統偶發(fā)逆變過流故障的問題。
5 結語
14號線列車通過對DCU增加微制動功能,有效解決了在運營過程中經過斷軌區(qū)牽引系統偶發(fā)逆變過流故障的問題。正線經過斷軌區(qū)在三軌供電系統中較為常見,這為其他線路列車解決同類問題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地鐵14&21號線DCU邏輯控制圖[Z].
[2] 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微制動功能說明[Z].
[3] 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地鐵14&21號線車輛牽引系統軟件修改說明(逆變程序V3.5.7)[Z].
[4] 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14號線(含支線)單元車失電區(qū)圖冊[Z].
收稿日期:2020-12-08
作者簡介:黃浩東(1992—),男,廣東揭陽人,城市軌道交通機車車輛助理工程師,從事車輛維修、國產化、調試等技術管理工作。
韓曉輝(1989—),男,湖南岳陽人,城市軌道交通機車車輛助理工程師,從事車輛維修、國產化、調試等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