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明
音樂表演焦慮(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MPA)也稱舞臺緊張或怯場,是一種在音樂表演過程中體驗到過度焦慮和明顯壓力的感覺,它持續(xù)在身體、情緒、認知和行為方面(1)A.C.Lehmann,J.A.Sloboda,and R.H.Woody,Psychology for Musicians:Understanding and Acquiring the Skill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對于音樂家、音樂教師、學生來說,怯場(Stage fright)或者舞臺緊張、表演焦慮、音樂表演焦慮,指的是一回事。在很多文獻中人們有時拿“音樂表演焦慮”這一術語與“怯場”互換,有時又將怯場作為音樂表演焦慮中的一種極端形式(2)I.Papageorgi,S.Hallam,and G.F.Welch,“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Musical Performance”,Research Studies in Music Education,2007,28:83-107.。
音樂表演焦慮最常見的身體癥狀包括心率增加、過度換氣和肌肉緊張。有壓力的演出情境使表演者心跳加速,加快了的心跳會影響人對速度的感知而選擇比平時更快的速度,導致更容易發(fā)生錯誤(3)同注①。。過度換氣往往對于即將上臺的使用呼吸器官的表演者影響較大,包括演唱和管樂器尤其銅管樂表演者(4)R.Studer,B.Danuser,and H.Hildebrandt,“Hyperventilation Complaints in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 among Classical Music Students”,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11,70(6):557-564.。表演焦慮的其他身體癥狀還包括肌肉緊張、四肢震顫、口干、手心出汗。也有研究報告顯示表演焦慮造成了音樂家的肌肉痛現(xiàn)象,其中腰部及頸部是最多受累部位(5)M.Fishbein,S.E.Middlestadt,and V.Ottati,“Medical Problems among ICSOM Muscians:Overview of a National Survey”,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1988,3(1):1-8.。情緒變化體現(xiàn)為過分的擔憂,害怕失敗,并且常伴有泛化的無名恐慌。由于過分擔憂和顧慮導致對演出失去信心,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缺失,頭腦出現(xiàn)空白(6)M.C.Ely,“Stop Performance Anxiety”,Music Educators Journal,1991,79(2):35-39.。表現(xiàn)出最多的心理紊亂狀況是抑郁和焦慮。音樂表演焦慮可能發(fā)生在可控制的水平內,也可能達到更高水平。它可能只出現(xiàn)在音樂表演的情境下,也可能伴隨其他焦慮癥狀(7)M.S.Osborne,and D.T.Kenny,“The Role of Sensitizing Experiences in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 in Adolescent Musicians”,Psychology of Music,2008,36(4):447-462.。在舞臺表演過程中,幾乎每個表演者都會體驗到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而通常在涉及高自我投入和評價威脅的情境中更為嚴重(8)D.T.Kenny,“The Role of Negative Emotions in Performance Anxiety”,in P.N.Juslin and J.A.Sloboda,Editors.,Handbook of Music and Emotion:Theory,Research,Application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音樂表演焦慮對舞臺表演產(chǎn)生著重要的影響,但對不同的人,影響程度不同。有些人并不為此困擾,對這種緊張可以應對;有些人甚至喜歡一定程度的緊張,這種緊張使他們興奮,發(fā)揮出比平時更好的水平;然而對有些人來說音樂表演焦慮卻是災難性的,他們深感苦惱。作為以登臺演出為職業(yè),以藝術表演為自我實現(xiàn)方式的舞臺音樂家,嚴重的音樂表演焦慮是個人發(fā)展破壞性最大的因素,影響到個體的日常生活、心理感受、自我評價,乃至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我們需要以實證研究為基礎的科學方法,了解音樂表演焦慮的成因,避免和降低音樂表演焦慮形成與促發(fā)的可能性,幫助有音樂表演焦慮癥狀的表演者進行自我管理與有效治療。
國內在音樂表演焦慮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起,一些音樂家開始注意到舞臺緊張對演出狀態(tài)的嚴重影響,張桂林、馬文標、王天兵等人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楊華渝最早報告了兩例心理因素造成職業(yè)性運動障礙的樂手的心理治療。一位小提琴演奏者體現(xiàn)為左手無名指運動障礙;一位鋼琴演奏者體現(xiàn)為右手食指運動障礙,他們都在支持性心理治療和催眠治療下恢復正常。張鴻懿在1990年“藝術表演人員音樂表演焦慮的心理矯治”研究課題中運用系統(tǒng)脫敏和意向訓練的方法,治療了三位有嚴重音樂表演焦慮癥狀的音樂學院學生。王天兵介紹了造成舞臺緊張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機制,及應對舞臺緊張的行為療法。高天在《音樂家的舞臺緊張以及音樂治療的應用》研究中運用精神分析方法配合音樂心理劇的脫敏訓練,消除了一位小提琴演奏員的音樂表演焦慮。(9)楊華渝:《職業(yè)性運動障礙的心理治療(附兩例報告)》,《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1986年,第1期,第46—47頁;邢莉青:《音樂表演心理研究:舞臺緊張的矯治》,中國音樂學院碩士論文,1995年;王天兵:《怯臺的心理分析與治療》,《音樂探索》,1991年,第1期,第73—77頁;高天:《音樂家的舞臺緊張以及音樂治療的應用》,《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8年,第2期,第3—5頁。
三十多年來國內關于舞臺緊張、怯場的文章大量涌現(xiàn)。其中對舞臺緊張原因的認識包括以下方面:認為表演者,包括學生,在登臺時信心、意志力方面準備不足;這與技術準備不足有關,有些表演者選取的作品太過挑戰(zhàn),或包含自己不能夠勝任的技術難點;也與演出環(huán)境的不熟悉有關;還與表演者、學生的個性特征有關,擔心自己的表現(xiàn)被負面評價。(10)馬文標:《談獨唱時的恐懼心理》,《中國音樂》,1987年,第3期,第62—63頁;麥美生:《鋼琴演奏‘怯場’的心理剖析》,《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2年,第4期,第41—44頁;劉同炯:《如何克服音樂表演“怯場”現(xiàn)象》,《音樂探索》,2003年,第1期,第92—93頁;張桂林:《演奏者的舞臺恐懼狀態(tài)》,《中國音樂》,1985年,第3期,第51—52頁。針對舞臺緊張現(xiàn)象,文章談到的對策包括:演出作品的選擇要適當,加強訓練,保障勝任作品技術;多次彩排,增加舞臺經(jīng)驗。此外,正確的、深長的呼吸可以有效調節(jié)副交感神經(jīng),帶來放松感;演出中提高對音樂表演的專注水平,也會分散表演的緊張情緒;面對緊張,在能力和信心上肯定自己,給自己打氣,這種自我暗示也是許多文章中提及的心理調適法。(11)陳俊生:《如何在教學中克服小提琴演奏怯場心理》,《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第79—81頁;鄧曉彬:《教會學生應對舞臺恐懼》,《中國教育學刊》,2017年,第6期,第108頁;王朝剛:《從大腦兩半球分工理論看怯場問題的解決——內心網(wǎng)球運動的啟示》,《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第27—29頁;鄒卉萌:《歌唱緊張心理的對應性與順應性調控》,《音樂探索》,2016年,第3期,第82—86頁。這些來自教學經(jīng)驗與個人體會的意見都有一定道理,但缺乏實證研究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梅學明指出,教師的教法、態(tài)度對學生心理產(chǎn)生影響(12)梅學明:《歌唱中緊張心理的產(chǎn)生與排除》,《中國音樂》,1992年,第4期,第56—57頁。。教與學是一個和諧的互動過程,如果教師總是以嚴苛甚至粗暴的言辭訓斥學生,學生自然在上課時心情緊張,進而遷移至登臺表演。這與周海宏的研究結果一致。周海宏的“怯場心理研究”(13)周海宏:《怯場心理研究》,中央音樂學院科研項目,2005年,未發(fā)表。以中央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和湖北師范學院音樂系三所大學音樂專業(yè)808名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這是國內針對音樂專業(yè)大學生怯場心理的一項樣本量最大、項目最全面的調查研究,調查內容包括:對怯場的感知、應對策略、對怯場的原因分析等方面。結果顯示,調查對象有44.9%的人表示自己有怯場心理問題,8.4%的人表示非常怯場。其中對怯場原因的環(huán)境因素分析包含了家長、教師在學生學琴過程中的態(tài)度對怯場的影響。在教師的上課態(tài)度、教育要求、教師對學生表現(xiàn)的滿意程度,及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協(xié)調程度四個項目中,統(tǒng)計顯示,除上課態(tài)度外,怯場程度與其他三項均有負相關關系,即教學要求越嚴格、教師對學生越滿意、學生與教師關系越協(xié)調,學生的怯場程度越低。追溯學生音樂學習之初影響最大的教師,在以上四項上體現(xiàn)的結果是,上課態(tài)度越和藹、教學要求越嚴格、教師對學生越滿意、學生與教師關系越協(xié)調,學生的怯場程度越低。關于家長的調查項目包括:家長是否輔助練琴和遇到困難時家長的態(tài)度。統(tǒng)計顯示,家長沒有輔助練琴的學生,怯場程度低于輔助練琴的學生;遇到困難時,家長態(tài)度“比較耐心和非常耐心”的學生比家長“非常急躁和有些急躁”的學生怯場程度低。
周海宏分析怯場的形成有兩個主要原因,情境恐懼(14)周海宏:《琴童家長必修課(第5輯)》,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8年,第377頁。和自尊威脅(15)周海宏:《琴童家長必修課(第8輯)》,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8年,第127頁。。公開表演、表演中出點錯,對于以音樂為快樂的孩子來說本不可怕,是家長和老師對演出的反復叮囑、把出錯的后果渲染得非??植溃缓⒆颖硌莩鲥e后,又有負面評價與懲罰,這就使得孩子對表演情境本身產(chǎn)生恐懼。自尊,是優(yōu)勝需要在社會交往中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要求,而優(yōu)勝需要過強的人,會有過度的自尊保護心理。舞臺表現(xiàn)與自尊與自我形象相關時,就會有怯場感,害怕負面評價,擔心自己的表現(xiàn)不佳招致負面評價。周海宏(16)周海宏:《琴童家長必修課(第8輯)》,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8年,第62頁。從心理定勢形成的四個要點——經(jīng)驗重復、強度刺激、初歷經(jīng)驗和自我形象,進一步分析了如何培養(yǎng)琴童的自信心。一是,不要讓演奏與負面情緒體驗相伴隨,防止學生一演奏就會產(chǎn)生痛苦感的習慣性心理反應;二是,不要在學生完整演奏過程中隨時打斷、叫停;三是,不提出完美目標,不要要求學生演奏不許出錯。練習中要求學生細心,注意不要讓錯誤固定下來。而到正式演出時,則不再提任何要求,在自然狀態(tài)下發(fā)揮,不管彈成什么樣都給予積極的鼓勵。四是,不要讓演奏的成敗與學生的自我形象、自尊掛鉤。否則,就容易形成怯場反應。
幾篇碩士論文使用調查問卷對包括聲樂、合唱、馬頭琴演奏的表演焦慮進行了調查和原因探析,所析原因與之前的經(jīng)驗性分析的文章無異。還有幾篇碩士論文嘗試以實驗法對音樂表演焦慮進行干預,然而研究水平有限,多存在設計粗糙、因素控制不嚴格、使用的干預方法初淺等問題。(17)趙宇喬:《高校聲樂專業(yè)學生表演焦慮的測量與歸因》,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8年;巴雅爾瑪:《蒙古馬頭琴演奏特征及表演焦慮淺析》,上海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17年;馬超倫:《高師合唱團員舞臺表演焦慮的描述性研究》,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7年;彭然:《音樂治療技術的運用對緩解舞臺緊張效果的研究》,青島大學碩士論文,2016年;陳翩翩:《音樂治療對聲樂表演專業(yè)學生表演焦慮心理干預的實證性研究》,天津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11年;俞曉康:《基于問卷調查的舞臺演唱心理緊張問題研究》,武漢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07年。
國外音樂表演焦慮的研究始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最近三十年間越來越多的實證研究描述、探索、驗證音樂表演焦慮的流行、成因及癥狀的管理和治療。
調查還顯示,獨奏表演比合奏表演體現(xiàn)的焦慮水平更高(21)A.O.Brugués,“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Part 1:A Review of Its Epidemiology”,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2011,26(2):102-105.I.Papageorgi,A.Creech,and G.Welch,“Perceived Performance Anxiety in Advanced Musicians Specializing in Different Musical Genres”,Psychology of Music,2012,41(1):18-41.;歌唱家與器樂演奏家同樣受困于表演焦慮、抑郁及其他軀體與心理問題,只是表現(xiàn)不同,因為他們更多地使用呼吸系統(tǒng)(22)M.Sandgren,“Voice,Soma,and Psyche”,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2002,17(1):11-21.。英國一項244位音樂家參與的調查顯示,與爵士樂、流行音樂家和民間音樂家相比,古典音樂家體驗的焦慮水平更高(23)I.Papageorgi,A.Creech,and G.Welch,“Perceived Performance Anxiety in Advanced Musicians Specializing in Different Musical Genres”,Psychology of Music,2012,41(1):18-41.。
有調查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音樂表演焦慮的困擾(24)B.J.Ackermann,D.T.Kenny,and I.O'Brien,“Sound Practice Improving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for Professional Orchestral Musicians in Australia”,F(xiàn)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4,5:973.A.O.Brugués,“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Part 1:A Review of its Epidemiology”,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2011,26(2):102-105.M.Fishbein,S.E.Middlestadt,and V.Ottati,“Medical Problems among ICSOM Muscians:Overview of A National Survey”,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1988,3(1):1-8.,但也有相反的研究結果表明在表演焦慮上無男女性別差異(25)J.F.L.M.van Kemenade,M.J.M.van Son,and N.C.A.van Heesch,“Performance Anxiety among Professional Musicians in Symphonic Orchestras:A Self-Report Study”,Psychological Reports,1995,77(2):555-562.D.T.Kenny,P.Davis,and J.Oates,“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st Opera Chorus Artis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tate and Trait Anxiety and Perfectionism”,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2004,18(6):757-777.。有研究顯示兒童很少體驗到表演焦慮(26)A.O.Brugués,“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Part 1:A Review of its Epidemiology”,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2011,26(2):102-105.;然而也有研究顯示音樂表演焦慮在兒童與青少年中同樣存在,他們體驗到與音樂專業(yè)大學生和音樂家們相似的焦慮水平(27)M.S.Osborne,D.T.Kenny,and R.Holsomback,“Assessment of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 in Late Childhood: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 Inventory for Adolescents(MPAI-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2005,12(4):312-330.。有研究顯示(28)M.Biasutti,and E.Concina,“The Role of Coping Strategy and Experience in Predicting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Musicae Scientiae,2014,18(2):189-202.,音樂學院學生比音樂家體驗到的表演焦慮水平更高,而職業(yè)音樂家由于經(jīng)驗的積累,有更好的應對策略能更好地應對壓力事件。由于無力應對,學生階段體驗到的表演焦慮可能影響其放棄向職業(yè)演奏家發(fā)展。職業(yè)經(jīng)歷與表演焦慮無正相關,一些成功音樂家,比如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恩里科·卡魯索(Enrico Caruso)也有音樂表演焦慮。
巴羅(Barlow)的焦慮理論(29)D.H.Barlow,“Unraveling the Mysteries of Anxiety and Its Disord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otion Theory”,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1):1247-1263.對理解一般的表現(xiàn)焦慮和音樂表演焦慮提供了啟發(fā)。該理論整合了造成焦慮或心理障礙的三重易感性:1.生物學的/遺傳的易感性;2.一般的心理易感性,尤其是基于早期經(jīng)歷造成的易感性;3.特殊的心理易感性,與學習過程中的特殊環(huán)境刺激相關。巴羅認為,遺傳性的易感體質和敏感的早期生活經(jīng)歷會導致廣泛的焦慮或心理障礙(抑郁)。而第三類易感性則導致某種恐懼癥類型的焦慮障礙。比如,一些特質型焦慮的年輕演奏者,他們的家庭對他們的成就寄予非常高的期待,但對取得成就給予的支持水平卻很低,由此形成了一般的心理易感性;他們很早就處于競爭情境之下,頻繁地把自己暴露在演奏被評價和自我評價中,形成特殊的心理易感性。這就足以激發(fā)音樂表演焦慮的生理、認知和行為反應。當焦慮被激發(fā),個體會進入自我評價狀態(tài),如果沒有足夠的應對能力,對于演奏者來說眼前臨近的演出就變成很大的壓力事件。注意力會狹窄地聚焦在負面的災難性認知上,而不能專注于演奏本身。
在克拉斯克(Craske)和克雷格(Craig)的研究中(30)M.G.Craske,K.D.and Craig,“Musical Performance Anxiety:the Three-Systems Model and Self-Efficacy Theory”,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1984,22(3):267.,音樂表演焦慮被看作是三方面因素的交互影響:認知、自主神經(jīng)的喚醒,以及行為的過度反應。與特質焦慮水平低的演奏者相比,高特質焦慮的表演者伴隨更明顯的焦慮反應,尤其是當表演情境中有同行專家對其演奏進行評判時。表演情境下低焦慮者有心率加速但沒有認知和行為癥狀;而高焦慮者在這三方面水平都很高。研究者們對這三重因素的理解仍有爭議。有的(31)M.L.Zinn,C.Mccain,and M.A.Zinn,“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 and the High Risk Model of Threat Perception”,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2000,15(2):65-71.認為表演焦慮是由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動和保持的;而有的(32)J.M.Kirchner,“A Qualitative Inquiry into Music Performance Anxiey”,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2003,18:78-82.則認為表演焦慮的癥狀不是由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而是由表演者感知到的威脅激發(fā)起來的。
不同的心理學理論對音樂表演焦慮的理解不同。精神分析理論認為音樂表演焦慮是人的潛意識矛盾沖突中的一個表現(xiàn)形式,這些潛意識沖突在人的童年經(jīng)歷中形成,舞臺環(huán)境成為激發(fā)和喚醒這些沖突的媒介(33)J.J.Nagel,“Treatment of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 via Psychological Approaches:A Review of Selected CBT and Psychodynamic Literature”,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2010,25(4):141-148.。依戀破裂理論認為,當音樂表演暴露在被評判的場景和感受中,如同最初對父母的依戀破裂一般,焦慮隨之出現(xiàn)。而依戀破裂所指的孩子心中對父母親的情感沖突造成的焦慮防御發(fā)生在八歲之前。
從教育的視角看,孩子小時候最初接觸音樂都是出于天性中對音樂的熱愛,音樂活動帶給自己內心無限快樂,并且能將心中對世界的感受自然地用音樂抒發(fā)、表達出來。但隨著專業(yè)訓練的發(fā)展,有些音樂教師在教學中以嚴格的固定的技術要求為準則,不允許學生對作品有個性化的理解、發(fā)揮,于是孩子與音樂的關系便不再是由內而外、渾然一體的與內在自我的和諧關系,而變成了與一個外在作用對象的隔離關系(34)L.Montello,“A Psychoanalytic Music Therapy Approach to Treating Adults Traumatized as Children”,Music Therapy Perspectives,1999,17(2):74-81.。這也是造成表演者音樂表演焦慮的另一重要心理原因。
音樂表演焦慮在醫(yī)療領域沒有針對性的矯治方法,盡管有些人會服用鎮(zhèn)靜劑緩解緊張焦慮?,F(xiàn)有的各種表演焦慮干預方法體現(xiàn)了對焦慮成因的不同理解,有的針對行為的改變,有的關注認知的改變,也有的從心理治療的角度處理導致音樂表演焦慮的深層心理問題。
1.行為干預,認知干預,認知行為治療(CBT)
人們在每個當下的行為表現(xiàn),大多是由思想、情緒、過去與現(xiàn)在的行為模式三者聯(lián)合決定的,因而行為治療、認知治療、認知行為治療都是在這一相同原則下進行干預,只是具體技術有所不同。行為治療關注的是當人們焦慮時如何改變其不適當行為。認知治療更關注去改變激起不當行為的錯誤思維方式。認知行為治療是行為干預與認知干預的聯(lián)合,通過改變消極思維方式和行為,對人的情緒產(chǎn)生影響,反過來又改變人們在產(chǎn)生負面情緒時的行為(35)D.T.Kenny,“Treatment Approaches for of Musical Performance Anxiety—What Works?”,Music Forum,2004,10(4):38-43.。
(1)針對行為改變的干預主要有呼吸訓練、肌肉漸進放松、系統(tǒng)脫敏和行為演練。
心跳加速、過度換氣、手心出汗、四肢顫抖,這些表演焦慮的軀體癥狀往往是首先需要對表演者進行干預的目標。對此,采用呼吸練習、肌肉漸進放松,以及瑜伽與冥想這樣的放松練習,有較好的干預效果。D.羅蘭建議音樂家們日常生活中保持其中的某一項練習習慣,進行有效的自我放松(36)D.Roland,“How Professional Performers Manage Performance Anxiety”,Research Studies in Music Education,2016,2(1):25-35.。
瑜伽已經(jīng)被證明可以有效緩解音樂表演焦慮。有研究顯示(37)S.B.Khalsa,S.M.Shorter,and S.Cope,“Yoga Ameliorates Performance Anxiety and Mood Disturbance in Young Professional Musicians”,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 Biofeedback, 2009,34(4):279-289.為期8周每周3次的瑜伽練習能有效緩解一般性焦慮、表演焦慮和情緒障礙。斯特恩(Stern)等人的研究顯示(38)J.R.Stern,S.B.Khalsa,and S.G.Hofmann,“A Yoga Intervention for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 in Conservatory Students”,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2012,27(3):123-128.,在14次一小時的瑜伽練習之后,音樂學院學生的MPA大幅下降。隨訪表明,通過瑜伽干預取得的效果可以保持7至14個月。布策爾(Butzer)等人的研究顯示,參試音樂家的心流和專注力的增加與音樂表演焦慮的減少呈正相關。結果表明,瑜伽和冥想可以增強心流狀態(tài)和正念意識,降低焦慮(39)B.Butzer,K.Ahmed,and S.B.Khalsa,“Yoga Enhance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States in Young Adult Musicians”,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 Biofeedback,2016,41(2):191-202.心流(flow)是Csikszentmihalyi 1990年提出的概念,指當一個人完全沉浸在一項活動中的一種非常有益和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沒有任何注意力或“精神能量”的分心。M.Csikszentmihalyi,Flow: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New York:Harper & Row,1990.。
冥想(Meditation)是一種腦功能調控技術,通過訓練,個人可以通過增加積極情緒減少消極情緒,從神經(jīng)層面自主控制情緒。昌(Chang)(40)J.C.Chang,“Effect of Meditation on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2003,18(3):126-130.對19名鋼琴學生進行冥想訓練的研究也顯示了冥想對降低表演焦慮的作用。卡巴津及其同事的研究證明,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功能與情緒平衡能力。菲利斯(De Felice)(41)M.G.De Felice,“Mindfulness Meditation:A New Tool for Understanding and Regulating Musical Performance Anxiety:An Affective Neuroscientific Perspective”,University of Miami,2004.將正念冥想技術應用于表演焦慮,使表演者能夠自主調節(jié)音樂表演焦慮擾動的消極情緒,實現(xiàn)情緒平衡,以更健康的方式為表演做好準備。深呼吸練習可以緩解表演前自主神經(jīng)的過度喚起(42)Y.H.Su,J.J.Luh,and H.I.Chen,“Effects of Using Relaxation Breathing Training to Reduce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 in 3rd to 6th Graders”,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2010,25(2):82-86.R.Wells,T.Outhred,and J.A.J.Heathers,“Matter Over Mind: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Single-Session Biofeedback Training on Performance Anxiety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Musicians”,PLOS ONE,2012,7(10).http://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46597.;與深呼吸相結合,肌肉漸進放松與自我指導訓練聯(lián)合使用,對緩解焦慮癥狀效果更好(43)D.Roland,“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Modified 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 for Musical Performance Anxiety”,University of Wollongoing,1992.。
行為干預多顯示出對MPA治療的有效性,但研究中的方法都是多因素混合在一起的,難以區(qū)分究竟行為治療的哪種干預方法更優(yōu)。近些年隨著計算機虛擬技術的發(fā)展,虛擬現(xiàn)實暴露訓練對降低音樂表演焦慮初見成效。比索內特(Bissonnette)等人(44)J.Bissonnette,F(xiàn).Dubé,and M.D.Provencher,“Virtual Reality Exposure Training for Musicians Its Effect on Performance Anxiety”,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2015,30(3):169-177.的隨機對照實驗結果顯示,進行虛擬現(xiàn)實暴露訓練的實驗組中,情境焦慮、特質焦慮水平高的音樂家和女性音樂家的表演焦慮都顯著降低,且實驗組的表演質量有了顯著提高,而控制組表演質量沒有顯著提高。在他們的另一項案例研究中(45)J.Bissonnette,F(xiàn).Dubé,and M.D.Provencher,“Evolution of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 and Quality of Performance during Virtual Reality Exposure Training”,Virtual Reality,2016,20(1):71-81.,參試者被暴露在音樂家常常要面對的四個不同典型情境的虛擬環(huán)境中進行訓練,干預后表演焦慮有顯著下降,表演質量有顯著提高。這項技術還須進一步研究,以評估這些結果在現(xiàn)實表演情境下的推廣潛力。
(2)認知干預
認知療法關心的是如何改變導致不適應行為的錯誤思維模式,幫人們學會用更理性、更有效的方式來感知他們的壓力情境,摒棄消極的、無效的或災難性的思維。斯威尼(Sweeney)和霍蘭(Horan)(46)G.A.Sweeney,and J.J.Horan,“Separate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Cue-Controlled Relaxation and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in the Treatment of Musical Performance Anxiety”,Journal of Counselling Psychology,1982,29:486-497.對音樂專業(yè)學生的研究結果顯示,認知重構技術對MPA實驗組在焦慮、表演質量和心率指標的前后測結果比控制組有顯著改善,他們的各項結果效應值都很高。
(3)認知行為治療(CBT)
認知行為治療是行為和認知干預的結合,它幫助人們識別、分析和改變適得其反的想法和行為,從而減輕抑郁和焦慮的感覺(47)A.O.Brugues,“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part 2.A Review of Treatment Options”,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2011,26(3):164-171.。這些研究主要基于自我指導、注意力和專注技術的使用??系吕锟?Kendrick)(48)M.J.Kendrick,K.D.Craig,and D.M.Lawson,“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Therapy for Musical-Performance Anxiety”,Journal of Consulting & Clinical Psychology,1982,50(3):353-362.和羅蘭(Roland)(49)D.Roland,“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Modified 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 for Musical Performance Anxiety”,University of Wollongoing,1992.的研究都顯示出標準的認知行為治療對表演焦慮嚴重的學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能在較高水平上改善表演質量。肯德里克發(fā)現(xiàn)在自我效能感的改善和可觀察到的焦慮表現(xiàn)上,認知行為治療優(yōu)于行為演練。羅蘭的研究顯示認知行為治療降低了情境焦慮??死?Clark)和阿格拉斯(Agras)(50)D.B.Clark,and W.S.Agras,“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Performance Anxiety in Musicians”,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991,148(5):598-605.的研究認為,認知行為治療對MPA的效果優(yōu)于丁螺環(huán)酮(Buspirone)藥物治療,并在表演質量上有很高的效應值,但目前尚無證據(jù)證明認知行為治療效果優(yōu)于單獨的行為治療或單獨的認知治療。
有關認知行為治療對表演焦慮的改善,研究結果是非常一致的,但未來仍需大樣本研究進一步驗證這一結果。
(4)接納與承諾療法(ACT)
接納與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是當代的認知行為治療,它不像傳統(tǒng)那樣以掌握或控制癥狀為目標,而是促進正念和接納情緒困擾(51)S.C.Hayes,“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nd the New Behavior Therapies Mindfulness,Acceptance,and Relationship”,in S.C.Hayes,V.M.Follette,and M.M.Linehan,Editors.,Mindfulness and Acceptance:Expanding the Cognitive-Behavioral Tradition,Guilford Publications,2004.。在接受和承諾治療中,重點是通過識別回避行為和練習有價值的行為、冥想及家庭作業(yè)來增強心理靈活性,增強對焦慮的心理復原力。瓊科斯(Juncos)等人(52)D.G.Juncos,and E.J.Markman,“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A Single Subject Design with A University Student”,Psychology of Music,2015.首次將ACT應用于治療一名小提琴專業(yè)音樂表演焦慮的大學生。研究采用單被試設計,參試者接受了為期10個療程的ACT治療,干預效果顯示在治療后和1個月的隨訪中,參試者接納和化解焦慮的能力有了顯著改善,對MPA的控制感明顯提高,表演質量在治療后也有所改善。洪科斯等人的另一項研究(53)D.G.Juncos,and E.de Paiva E Pona,“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s A Clinical Anxiety Treatment and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Program for Musicians”,Music & Science,2018,(1).,對一組合唱隊參試者進行了12次ACT治療,在治療的前、中、后(1個月和3個月的隨訪中)完成自我報告。治療后和隨訪中觀察到,參試者在MPA癥狀、心理靈活性、以及表演質量方面都有所改善,還減少了對MPA的羞恥感。這些研究表明ACT是一種有效的MPA干預措施。
2.心理動力治療
在心理治療的新趨勢中,短期強化動力性心理治療(Intensive Short-Term Dynamic Psychotherapy,ISTDP)對音樂表演焦慮的治療具有很好的效果??夏?Kenny)探索了嚴重音樂表演焦慮的成因及復雜的情緒問題與依戀關系破裂的關系,指出對認知行為療法等常規(guī)治療沒有反應的嚴重音樂表演焦慮,可能是早期生活中未解決的依戀破裂的一種表現(xiàn)(54)D.T.Kenny,and J.Holmes,“Exploring the Attachment Narrative of A Professional Musician with Severe Performance Anxiety:A Case Report”,Journal of Psychology & Psychotherapy,2015,05(04).。短期強化動力性心理治療特別針對早期的關系創(chuàng)傷。肯尼(Kenny)等人的研究(55)D.T.Kenny,S.Arthey,and A.Abbass,“Intensive Short-Term Dynamic Psychotherapy for Severe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Assessment,Process,and Outcome of Psychotherapy with A Professional Orchestral Musician”,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2014,29(1):3-7.報告了一位在30年職業(yè)生涯中遭受嚴重音樂表演焦慮的職業(yè)音樂家接受短期強化動力性心理治療的過程。音樂家在4個月內接受了10次ISTDP治療,治療干預集中在沖突的解決和依戀破裂的愈合,以緩解表演焦慮。結果顯示,短期強化動力性心理治療,對由于未解決的復雜情緒和早期依戀關系破裂引起的防御所致的嚴重音樂表演焦慮非常有效。
3.音樂治療
蒙特洛(Montello)等人的研究(56)L.Montello,E.E.Coons,and J.Kantor,“The Use of Group Music Therapy As A Treatment for Musical Performance Stress”,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1990,5:49-57.使用即興式音樂治療方法,顯示了團體音樂治療對音樂家表演焦慮的干預效果。團體音樂治療,使參與者在安全的團體環(huán)境中體驗到無條件的接納與支持,使音樂家們更好地理解表演焦慮的內在原因,將焦慮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并與他們內在的音樂自我更好地連接。這一方法為治療職業(yè)音樂家的音樂表演焦慮提供了一個選擇。金姆(Kim)的研究(57)Y.Kim,“Combined Treatment of Improvisation and Desensitization to Alleviate Music Performance in Female College Pianists:A Pilot Study”,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2005,20(1):17-24.Y.Kim,“The Effect of Improvisation-Assisted Desensitization,and Music-Assisted 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and Imagery on Reducing Pianists'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Journal of Music Therapy,2008,45(2):165-191.使用音樂治療的即興演奏技術聯(lián)合系統(tǒng)脫敏,與音樂輔助的肌肉漸進放松與想象技術相對比,這兩種方法都顯示出對緩解表演焦慮的有效性,但研究結果未體現(xiàn)出兩種方法對比的效果差異。音樂引導想象(Guided Imagery and Music,GIM)是探索個人內心成長與轉變的音樂心理治療方法,它使用特定排列組合的古典音樂作用于來訪者當下產(chǎn)生的想象體驗,探索內心世界,以促進內心整合、自我成長(58)Association for Music and Imagery,2000,http://www.nas.com/ami。有幾位音樂治療師的研究將音樂引導想象用于治療音樂表演焦慮(59)D.Grocke,“A Case Study in the Bonny Method of Guided Imagery and Music”,in Aldridge,D.Editors.,Case Study Designs in Music Therapy,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2005.R.Martin,“Guided Music Imaging for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in D.Grocke,and T.Moe,Editors.,Guided Imagery & Music and Music Imagery Methods for Individual and Group Therapy,London and Philadelphia: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2015.Nathan,“Guided Imagery and Music for Music Performance Dysfunction:A Case Study Through the Mandala”,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Music and Imagery,2016(Vol.15):69-93.,提供了一種心理動力學方法來探索音樂家關于音樂學習和音樂表演的童年記憶與感受,還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探索來訪者的表演焦慮是否由特定事件發(fā)展而來。
4.藥物干預
β阻滯劑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管弦樂隊音樂家中比較常用。一項澳大利亞的研究(60)D.Kenny,Driscoll,T.and B.Ackermann,“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Professional Orchestral Musicians in Australia:A Descriptive Population Study”,Psychology of Music,2013,42(2):210-232.對八個交響樂團377名音樂家進行的調查顯示,31%的受訪者使用β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beta-blockers)的作用是阻斷過量的腎上腺素,從而減少心跳加速、身體震顫等焦慮帶來的身體癥狀。雖然研究表明β阻滯劑可以改善表演者的過度焦慮表現(xiàn),但也顯示了可能的副作用,如睡眠障礙、惡心、疲勞和使情感變得遲鈍等(61)J.Nube,“Beta-blockers:Effects on Performing Musicians.”,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1991(6).。除了上述方法之外,還有生物反饋、亞歷山大技術、催眠術等曾應用于MPA的干預方法,但研究多存在缺陷,控制不嚴密,導致結果缺乏說服力,因此對這些方法的治療效果的結論還需更多研究才能得出。
以上梳理了從癥狀管控、心理治療、藥物干預方面對嚴重音樂表演焦慮的治療性干預,然而音樂教育界對MPA的討論卻很少。音樂學院、音樂教學機構的老師們常常遇到他們的學生經(jīng)歷與舞臺演出、比賽或考試相關的MPA的情況,但很少有人擁有管理這種狀況的必備技能。因此,對于音樂教育者來說,了解MPA以幫助學生是至關重要的。2020年的一項解釋現(xiàn)象學研究(62)J.A.Clearman,“Experiences in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Exploration of Pedagogical Instruction among Professional Musicians”,in S.Lee,M.L.Morris,and S.V.Nicosia,Editors.,Perspectives in Performing Arts Medicine Practice,Gewerbestrasse,Switzerland:Springer,2020.,意在探索音樂家關于音樂表演焦慮的個人經(jīng)歷,探索他們以前是否在管理音樂表演焦慮癥狀方面接受過任何教學幫助。研究揭示了兩個重要結果:一是,音樂表演焦慮的個體經(jīng)歷千差萬別;二是,音樂學習歷程中缺乏對表演焦慮的有用的教學幫助。這項研究表明,應針對每個人的具體經(jīng)歷,個性化地理解其音樂表演焦慮,并應當進一步開發(fā)對音樂表演焦慮進行干預的教學資源。
音樂表演焦慮的形成非常復雜,是焦慮特質、具體經(jīng)驗和學習經(jīng)歷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音樂教師,要重視學生在課堂、練習和舞臺表演中所形成的經(jīng)驗。如果音樂教學強化了不適應的認知,對于學生來說,多年的訓練將導致高水平的音樂表演焦慮。帕斯頓(Patston)的研究表明,(63)T.Patston,“Teaching Stage Fright? ——Implications for Music Educators”,British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2014,31(1):85-98.這種情況在中學或高等教育的音樂人群中很普遍。音樂教育者在演奏樂器的技術方面受過專業(yè)化訓練,但他們對音樂表演心理知之有限。從心理學的角度更多地了解學生的心理軌跡,及教師的潛在影響力,將使音樂教師受益。當代音樂教育者應協(xié)助他們的學生在音樂表演領域獲得技術與身心共同成長,而不僅僅是學習演奏或演唱技術。
通過對國內外音樂表演焦慮研究現(xiàn)狀進行梳理,我們看到,經(jīng)驗和實證研究都體現(xiàn)出對這一影響音樂家發(fā)展的障礙之形成與對策的探索成效,但研究結果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還需要未來更大樣本和更加嚴密的研究設計進一步驗證和推進。
音樂表演焦慮是舞臺音樂家、音樂專業(yè)學生常常遇到的現(xiàn)象,其成因是復雜的,涉及認知、情緒反應、音樂學習與舞臺經(jīng)歷中的內心感受等諸多方面。有些方面表演者自身可以更積極地應對;有些方面則需提請音樂教師、家長及社會大環(huán)境的幫助,使音樂家在成長中,在音樂教學互動中獲得良好的心理支持。
聚焦于音樂表演焦慮癥狀管控的研究顯示,呼吸練習、冥想、肌肉漸進放松等方法可以有效調節(jié)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緩解表演焦慮激發(fā)的心跳加快、氣促和不安情緒,緩解肌肉震顫等軀體癥狀。音樂家應掌握一種或多種對自己有效的練習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對自身的軀體與情緒反應有自主的調控能力。這些策略將增強音樂家的控制感,提高應對表演焦慮的自我效能感。
認知行為治療的“接納與承諾療法”告訴我們,應對音樂表演焦慮不僅需要打破負面思維模式,正面評價舞臺表演的價值和意義,而且需要放棄消除緊張癥狀的期待,接納其為正常反應,可控地帶著這些癥狀表現(xiàn)將舞臺表演發(fā)揮到最佳水平。
心理動力學研究、心理治療、音樂教育的思考,都使我們看到,音樂表演焦慮的研究從癥狀管理到成因探析,研究視角不斷擴大。音樂表演焦慮最好的治療是預防其發(fā)生。良好的教學方法,父母的支持,及早地在音樂教育中學習自我管理策略,都有助于減輕進入一個高度緊張的職業(yè)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音樂教育工作者應該讓孩子們從接受音樂訓練起就得到頻繁的低壓力的表演機會,使表演以積極的、非評判的方式呈現(xiàn),讓青少年音樂家感受到演奏中的享受,認識到表演焦慮是音樂學習中可控制和可管理的一部分(64)D.T.Kenny,and B.Ackerman,“Optimizing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in Performing Musicians”,in S.Hallam,I.Cross,and M.Thaut,Edited.,Oxford Handbook of Music Psychology(First ed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表演者只有在心理上發(fā)展積極的自我認知和現(xiàn)實的自我評價能力,才能在面對重大演出時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自我效能感,從而實現(xiàn)一場滿意的音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