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解決生物實驗教學停留在“講實驗、背實驗、考實驗”模式的現(xiàn)狀,在生物實驗教學中通過采用小老師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好的適應高考實驗的考查形式,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yǎng)。
關鍵詞:小老師;改變;生物實驗教學
為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素養(yǎng),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設計了很多的生物實驗,如:必修教材安排16個實驗,4個實習,6個研究性課題,1個參觀;選修教材安排4個實驗,2個實習,4個研究性課題。傳統(tǒng)的生物實驗教學模式與有限的課時矛盾特別突出(尤其是必修1教材),實驗教學大都還停留“講實驗、背實驗、考實驗”模式,很多學校教師只組織學生做學業(yè)水平考試中要求測試的幾個實驗,其他實驗較少做甚至沒做。但這幾年高考對生物實驗的考查形式有所改變,實驗考題變得更加靈活,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系統(tǒng)學習實驗的基本理論,同時還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熟練地掌握實驗基本操作,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素養(yǎng),才能使學生在解答高考實驗題中得高分。
教育家顧沅玲說過:“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也就是使學習的內(nèi)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興趣的事,學生才會認真地把它學好。”生物實驗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這就要求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理念,改變生物實驗教學方法、策略。筆者大膽地利用已培訓的優(yōu)秀學生來當小老師,讓這些小老師引導其他學生完成生物實驗操作,在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起著輔助教學的作用,為生物實驗教學的變革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一、 小老師的選擇
俗話說“鳥無頭不飛,兵無將不勇”,所以小老師的選擇是非常關鍵,筆者選取的小老師條件的是:(1)有責任心,服務意識強。(2)學習成績較為優(yōu)秀,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3)嚴于律己,團結(jié)同學,善于聽取小組意見。
具體做法是:筆者接高一新班級時,第一件事就是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學生的情況,然后在第1周的課堂上有針對性的觀察學生,最后挑選了幾名符合小老師條件的學生,預組建了一支能獨立高效開展實驗教學的小老師隊伍。當然在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小老師可不定期更換,讓更多的學生來充當小老師。
二、 小老師的培訓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痹谶@樣的教學理念指導下,筆者選定小老師后,就為小老師開設各項相關專題培訓,讓小老師能勝任他們的實驗教學工作,培訓項目分以下幾種。
(一)小老師的思想培訓
小老師在正式上崗前,必須進行上崗前的思想培訓。筆者對小老師進行每周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思想教育培訓,讓小老師知道自己是積極參與實驗活動的表率,是同學們最信賴的人,樹立他們樂學、能學、敢學的信心和意識,增強他們?yōu)橥瑢W服務的意識。讓他們知道:每個班都有后進生,在生物實驗操作時,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特別關注班上的每一位同學,了解小老師的思想動態(tài)、學習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等,不能讓一個學生掉隊,這樣才能使班級學生實驗操作水平得到整體提升。
(二)小老師的課堂培訓
小老師的課堂培訓,筆者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培訓方法?!白叱鋈ァ本褪菍⑿±蠋熚傻叫±蠋熃虒W成功的班級課堂現(xiàn)場中,讓小老師認真觀摩他們是如何組織自己本班同學進行生物實驗操作,協(xié)助教師完成生物實驗教學任務,在真實的實驗教學情境中鍛煉小老師的能力?!罢堖M來”就是將小老師教學成功班級的小老師請到自己班級,安排與這些小老師進行互動交流,對小老師進行現(xiàn)場示范、指導,有必要時可對小老師進行“一對一”的輔導。這種同伴的互助學習,能夠較快地讓小老師學會如何協(xié)助教師完成實驗教學活動。
(三)小老師的實驗培訓
為提高小老師在實驗過程遇到問題后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并沒有直接告訴小老師每個實驗是該如何做,而是精心選擇小老師的實驗內(nèi)容,如:使用顯微鏡觀察動、植物細胞,筆者先給小老師講解顯微鏡的結(jié)構(gòu)與各組件的功能,讓小老師全面了解顯微鏡,讓小老師明白:在生物實驗中要經(jīng)常借助顯微鏡完成。接著,筆者讓小老師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和實驗步驟來觀察動、植物細胞。然后,讓小老師先按自己的設計進行預實驗,小老師自己摸索顯微鏡的操作、臨時裝片的制作。在預實驗過程中,教師全程觀看小老師的實驗過程,看他們?nèi)绾伟醋约涸O計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操作,有必要時老師可以適當?shù)募右砸龑В龑±蠋熃鉀Q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論預實驗成功與否,讓小老師在本實驗操作中得到鍛煉,讓小老師通過摸索,總結(jié)得失、積累經(jīng)驗,迫使小老師先學先做,加深對實驗的理解和應用。小老師在親手做過預實驗之后,教師要傳授給小老師正確的實驗操作步驟和觀察實驗結(jié)果的方法,尤其要熟練實驗關鍵步驟的要點,較難的、較重點的實驗步驟要反復訓練,確保達到熟練的程度,還要注重了解本生物實驗中注意事項與易錯點,這樣才能把所學的生物實驗傳授給他們的“學生”,真正做到先當好學生,再當好先生。
通過各項專題課堂培訓后,很多的小老師能勝任生物實驗的教學工作,個別不能勝任小老師的學生,就淘汰或繼續(xù)跟班學習,但要講清被淘汰理由與今后努力的方向,不能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小老師正式工作以后,還要不定期給小老師上課,教給他們更多生物實驗知識、拓寬知識面,提升他們的生物實驗操作水平,指導他們做一些較高難度的實驗或讓他們參加有水平的實驗技能比賽,使他們更有信心和成就感。
三、 小老師的任務
學生是實驗操作的主體,但是學生分組實驗的輔導,一位老師是指導不過來的。在生物實驗課中,教師事先分配好每個小老師指導的對象(一般每人指導5人左右)。通過培訓,讓小老師知道自己需要開展哪些方面的工作,如何督促和檢查自己的學生完成生物實驗的任務,只有在他們的學生實在有困難時,才給予一定指導,絕對不能包辦代替。在生物實驗教學課堂上,小老師組織他們的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操作、觀察現(xiàn)象、分析結(jié)果、交流反饋等。學生在做實驗中一定會有很多問題,小老師要認真思考,想辦法解決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從而使小老師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能力得到了鍛煉。
小老師在生物實驗教學中起導航作用,是生物實驗教學的參與者、組織者、管理者。生物實驗教學時,小老師能按照教師的要求,認真輔導,盡心盡責,大大減輕了教師輔導的壓力,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通過小老師的輔導,使同學們逐步掌握生物實驗操作的方法,基本上實現(xiàn)了人人都能動手操作老師布置的生物實驗,大大提高生物實驗的參與率和實驗的成功率,使大家的實驗能力得到不斷提升,拖堂現(xiàn)象也大大減少,小老師的作用明顯體現(xiàn)出來。
四、 小老師的評價
為了全面、真實地對小老師作出科學的評價,小老師評價需要一定的考核指標,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較好的個人思想素質(zhì)(公平、公正、責任心);
第二,較強的學習能力;
第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四,一定的組織管理溝通協(xié)調(diào)能力;
第五,有較強的團隊意識;
第六,要有較強的主動工作意識;
第七,工作效果好??己藱?quán)就不能單純掌握在教師或?qū)W生手中,而多方面人員共同參與,如:自我評價、同學評價、小老師互評、教師評價。
對小老師評價不要糾纏他們的“是”與“非”,要以鼓勵、保護小老師的積極性為主,筆者在每次月考中,對一個月來表現(xiàn)突出的小老師給予一定分數(shù)獎勵,每學年給每一個考核合格的小老師頒發(fā)聘書,每學年評定為優(yōu)秀的小老師并頒發(fā)榮譽證書,促進他們在今后的實驗教學中發(fā)揮更好的作用。
五、 實施效果評價
以筆者任教的高一年級兩個平行班為研究對象,在實驗班采用小老師的生物實驗教學模式,在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生物實驗教學模式,進行了為期一學年的教學實踐。實驗結(jié)果表明:實驗班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學習自信心以及知識、能力和價值觀等方面的達成情況都顯著優(yōu)于對照班學生。
存在問題進行了反思:①因?qū)嶒炁嘤枙r間短,有些小老師對生物實驗操作還沒有達到熟練程度,影響了課堂上對其他學生的指導;②因在實驗培訓時,老師有些細節(jié)可能沒有講透或全面,所以小老師實驗輔導時也有一些實際問題仍無法自己獨立解決;③有些小老師在分組實驗時,仍存包辦或自己做、別人看或只顧自己而不去指導別人的現(xiàn)象。
六、 結(jié)束語
小老師教學模式是一種創(chuàng)意式的實驗教學改革,有待在今后的生物實驗教學實踐中繼續(xù)探索,使其得到進一步完善。但生物實驗教學中能讓學生能主動參與課堂、積極思考,實驗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小老師的潛力是挖之不竭、掘之不盡的,我們只有多鼓勵,多欣賞,多開發(fā),多實踐,讓學生在生物實驗教學上進行示范、講解、輔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孩子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幫助其他同學解決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這樣的課堂,學生參與的熱情自然很高,這種小老師的實驗教學方式會成為孩子們永不厭倦的美味佳肴。
參考文獻:
[1]章鴻.職業(yè)教育中小老師的培養(yǎng)與使用[J].綜合素質(zhì),2011:64-67.
[2]許平.啟用小老師上語文課的思考與實踐[J].教師博覽,2017:33-34.
[3]胡永平.培養(yǎng)小老師提高實驗課效果[J].生物學教學,2007:39.
作者簡介:鄭峰,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