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學華
摘要:滅火救援常見心理問題調試工作是結合滅火救援工作實際,遵循消指戰(zhàn)員心理活動規(guī)律,通過心理教育、心理訓練、心理咨詢和治療等心理學方法,加強對指戰(zhàn)員的心理防護,提高其應激能力,適應復雜的滅火救援工作環(huán)境,幫助解決救援人員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全面提升指戰(zhàn)員素質,提高救援隊伍戰(zhàn)斗力。
關鍵詞:滅火救援 ?心理問題 ?調試策略 ?研究
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心理工作是指遵循消防救援隊伍指戰(zhàn)員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通過心理教育、心理測查、心理訓練、心理咨詢和治療等心理學方法,塑造救援隊伍指戰(zhàn)員健全的人格,解決救援人員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全面提升人員素質,提高救援隊伍戰(zhàn)斗力。
一、開展滅火救援心理問題研究的意義
(一)引導指戰(zhàn)員建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和健全的人格是成為廣大消防隊伍指戰(zhàn)員的基本條件,自指戰(zhàn)員入隊到參加實際滅火救援行動,心理工作要全面、時刻掌握指戰(zhàn)員心理動向,維護指戰(zhàn)員心理健康。
(二)培養(yǎng)指戰(zhàn)員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提高作戰(zhàn)指揮水平
救援隊伍團結是保證滅火救援成功的先決條件,通過心理教育和硫導,可以有效地幫助廣大指戰(zhàn)員學會溝通,善于溝通,增進交流,加強團結,以提高救援行動的戰(zhàn)斗力。
(三)提高指戰(zhàn)員應激能力和承受能力,適應滅火救援行動現場復雜的工作環(huán)境
消防救援指戰(zhàn)員在滅火救援行動中,經常遇到突發(fā)危急事件,容易受到心理刺激和創(chuàng)傷,必須加強對指戰(zhàn)員的心理防護,提高其應激能力,適應復雜的滅火救援工作環(huán)境。
二、滅火救援心理問題研究的特點分析
(一)心理工作人員固定
開展滅火救援心理工作人員需由救援隊伍中專業(yè)人員和經過專業(yè)培訓的人員擔任。在消防救援隊伍的日常生活中,開展滅火救援心理工作主要是通過心理咨詢的形式進行。心理咨詢是用談話的形式進行的,但是這種談話不同于一般的客套話,必須用心理學專業(yè)知識和技術應對來訪消防指戰(zhàn)員。因此,具體開展心理咨詢時應由經過專門訓練或考取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的固定人員承擔。
(二)心理工作對象明確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不同,心理治療的主要對象是指精神疾病、身心疾病,以及某些軀體疾病的患者。而心理咨詢的對象主要是廣大指戰(zhàn)員,即在消防救援的工作、學習、訓練和生活中遇到困難與挫折而產生心理困擾的健康人群。
(三)咨詢人員與來訪指戰(zhàn)員是平等的人際關系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取得來訪者的信任,是心理咨詢的首要條件。在咨詢過程中,不是以教育方式進行,而是以傾聽方式為主。另外,咨詢人員與來訪者關系是在一種特定地點和實踐內建立的具有隱藏性和保密性的特殊關系。
(四)開展心理工作的本質是助人自助
在整個咨詢過程中,來訪者必須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角色,心理咨詢人員往往只是配角,他的作用在于幫助來訪者自己面對現實,采取恰當的方法來解決自己
(五)開展方式靈活
開展心理工作既可以個體方式進行也可以團體方式進行的心理問題。個體方式,通常是針對個人的問題單獨進行的,這類問題多涉及個人的心理困惑、矛盾等較隱私的問題;對群體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諸如團隊的凝聚力、消防隊伍生活的適應性、挫折耐受性以及人際溝通等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可以選用團體方式進行。
三、消防救援中常見心理問題表現分析
(一) 緊張表現
緊張是一種經常發(fā)生的心理狀態(tài)。短期緊張是正常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積極作用,有時能促進對工作的激情。但如果這種緊張一直持續(xù)下去,就會產生負面影響。
(二) 恐懼心理
恐懼是一種情緒和意志的不良心理現象。指指戰(zhàn)員在撲救火災中遇到困難,處于無助狀態(tài)時的心理反應。從本質上講,它是高估了作戰(zhàn)形勢和復雜性,沒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因勢利導而采取正確的戰(zhàn)術。
(三) 挫折體驗
由于現代消防救援工作的復雜性和危險性,特別是一些重大火災,撲救時間相對較長,當救援無法奏效,或者長時間的撲救沒有效果時,指戰(zhàn)員容易產生挫敗感。也有人認為火勢兇猛,難以撲滅,因此,他們主觀上有一種無助的情緒,情緒低落,被動地等待。
(四) 急躁情緒
是指消防指戰(zhàn)員在滅火救援中情緒和意志上的不良心理現象,通常表現為易怒、沖動和不可逾越,這種心理的后果是盲目的,對更復雜的滅火救援極為不利。
(五)自我安全和自我麻痹
自我安全是在消防救援現場中的一種自衛(wèi)防御意識,麻痹則是一種輕視眼前問題的心理反應,當自我安全戰(zhàn)勝責任感時,一旦出現問題,就會采取“緊急避險”的行為,相反,有時有些指戰(zhàn)員往往高估自己的實力,認為他們經歷了多次戰(zhàn)斗,不注意迅速變化的滅火救援場面,不考慮現場多變的復雜性,導致滅火救援指揮的簡化,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和人員傷亡。
四、造成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
復雜多樣的消防救援環(huán)境是誘發(fā)消防官兵消極心理的外部因素:
(一)高溫
經過短時間的強烈刺激,有些消防指戰(zhàn)員會情緒低落,破壞大腦神經興奮與抑制之間的平衡,引起運動障礙、高燒、大量出汗、體能衰退,有時還會出現痙攣、幻覺甚至失去知覺。
(二)濃煙
濃煙刺激眼睛、鼻子和喉嚨的粘膜,引起咳嗽和呼吸困難。濃煙也會使有些人員因為害怕而不敢深入火場。
(三)噪音
噪音使人產生恐慌、恐懼或不安,降低工作效率,加速疲勞,影響指戰(zhàn)員之間指令的傳遞。
(四)活動空間有限
如地下商場、住宅地下室、地下隧道等場所,空間有限,不僅使人員的身體難以正常活動,而且對心理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造成口渴、頭痛、頭暈、背痛等明顯癥狀,四肢無力和僵硬,降低其工作能力。
(五)有毒氣體
某些化學單位或合成物質、材料燃燒產生的有毒氣體,容易刺激人員的神經、呼吸道和眼睛,導致心跳加速、呼吸道堵塞、虛弱和恐慌紊亂和其他癥狀。
(六)不良的現場人際氛圍
不良的現場人際氛圍,是導致指戰(zhàn)員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滅火救援現場人際氛圍是指指戰(zhàn)員在滅火救援中形成的各種人員之間的關系和心理狀態(tài),主要包括指揮員的組織指揮、戰(zhàn)斗員的士氣,隊伍凝聚力和集體意識。滅火救援中不良的現場人際氛圍包括:士氣低落,戰(zhàn)斗力低,隊伍缺乏凝聚力和集體精神,滅火救援現場指揮員缺乏威信和指揮程序混亂,指戰(zhàn)員之間無法暢通交換意見等等。
(七)身心素質差
身心素質差,是導致人員心理問題的內在因素。目前,有些人參加工作普遍較年輕,社會閱歷很淺,獨生子女居多,身心素質差,適應能力欠缺,特別是當在滅火救援現場,對突然面臨噪音,饑渴,高溫,嚴寒,高速,高溫等,生理、心理能適應不了,抵抗能力弱,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消極心理,這不利于任務的完成。
五、心理問題調試策略分析
根據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采取不同等級的心理調試方法:
(一)一級心理救治
急性應激反應的治療原則是立刻自救和互救,或由隊友、心理衛(wèi)生員在其附近協(xié)助患者進行緊急處理。救治措施有:幫助患者迅速脫離恐懼危險地區(qū),使其感到安全有靠,指導患者調節(jié)心態(tài),自我控制因過度緊張激起的生理狀態(tài),停止快而淺的呼吸。指揮患者慢慢從1數到10,并使呼氣比吸氣的時間長,逐步達到全身放松,癥狀緩解和消失。當適度休息和自我心理調整后,多可立即重返戰(zhàn)斗崗位。
(二)二級心理治療
經上述處理,大部分患者即可恢復。如果發(fā)生了較重急性應激反應,患者不能通過自救和互救而明顯好轉,則應送往二級心理治療機構(衛(wèi)生所和衛(wèi)生隊)進行進一步的治療。治療措施如下:用堅定的語氣和適當的肢體動作(有力地擁抱或握手),迅速安撫和穩(wěn)定患者情緒,還可給予水、食物,鄭重地對待患者,耐心傾聽他的訴說,鼓勵他對事件或感情的進行敘述,盡可能讓他把經歷完整說出來;并告訴他,在特殊的情況下,正常人也會出現一些心理生理反應的,這是可以理解的。待情緒平靜后,盡可能給他做一些簡單的工作,使他恢復繼續(xù)工作的能力。
(三)三級心理治療
如經第一、二級治療無效,則應考慮送到第三級心理治療機構醫(yī)院進行較為專業(yè)的治療。治療措施如下:繼續(xù)給予進一步的理解、安慰、關心與心理支持;針對性進行個體或集體心理疏導,幫助他們矯正認知,正視現狀,恢復信心;當情緒穩(wěn)定或好轉時,鼓勵他們參加適當的互助工作,從思想和行為上為其歸隊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樂國安.咨詢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
2.路加模.官兵心理疏導100例[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3.馬志國.心理咨詢師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年
4.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上、下)[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7年
5.宋華森,張鵬.軍人心理疏導理論與方法[M].陜西:第四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3年
6.錢銘怡.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7.岳茂興.災害事故現場急救[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