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夢瑤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睂懽髂芰κ钦Z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不僅能體現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也能體現學生的思維能力。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和學生往往要在寫作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很難收到預期效果。日記是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方式,但是每天寫日記對學生來說負擔過重,極易寫成流水賬。相對于普通日記,循環(huán)日記降低了學生寫作的頻率,卻增強了小組成員間的交流,閱讀小組成員的作品能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欲望,評價的形式能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并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寫作能力。而項目化學習是動態(tài)的學習方法,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組建團隊圍繞某個問題進行探索,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和發(fā)展寫作的技能。
項目化學習能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在做中學,逐步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開展項目化的循環(huán)日記,選擇多樣的主題,可以促進學生圍繞感興趣的內容進行主動探索研究,在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產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能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自主寫作的能力、修改和評價習作的能力。本文闡述了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組建小組,結合生活經歷和學習體驗確定某一主題開展探索,采取項目化學習并寫小組循環(huán)日記的方法。在循環(huán)日記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逐步掌握搜集與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學會合理選擇寫作素材并運用恰當的手法寫作,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一、循環(huán)日記的科學分組
經過一、二年級的寫話訓練,筆者對班級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初步了解,因此在三年級開展與循環(huán)日記前根據寫作能力把學生分成了八個小組,每組成員4~5人,盡量包含寫作能力強、中、弱三類學生,組長由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當循環(huán)日記開始后,學生按照安排好的順序輪流在本組的循環(huán)日記本上寫相關內容,每組的成員都可以看到本組同學的日記。組長為本組第一個開始寫作的成員,這樣可以有效發(fā)揮寫作能力強的學生的示范作用,激發(fā)其他同學的寫作積極性。
二、設計恰當的項目主題,提供真實的寫作情境
1.可實踐的項目化學習主題
項目化學習是學習的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學生通過溝通討論產生觀點的碰撞,在探究的過程中能發(fā)現問題并進行有效思考。巴克教育研究所提出的項目化學習的八大“黃金準則”是:①重點知識的學習和成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②解決一個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③持續(xù)性的研究;④項目有真實性;⑤學生對項目有發(fā)言權及選擇權;⑥學生和教師在項目中要進行反思;⑦點評與修改完善;⑧項目化學習成果要公開展示。
筆者每學期給班級的項目化循環(huán)日記設計六個主題,涉及學生感興趣的各個學科的內容。以三年級上學期為例,學生的項目化循環(huán)日記主題分別為:學做一道菜;我親愛的家人們;戰(zhàn)勝困難更快樂;安全伴我成長;神奇的紙飛機;神秘的漢服。六個主題圍繞本學期各學科中具有驅動性及探究性意義的問題展開,“學做一道菜”和“安全伴我成長”是技術性實踐;“戰(zhàn)勝困難更快樂”是調控性實踐;“神奇的紙飛機”是探究性實踐;“神秘的漢服”是審美性實踐;“我親愛的家人們”是社會性實踐。
小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可實踐的真實項目中,手腦結合,身體與智力都能得到發(fā)展,既能學到必要的知識與技能,還能積累有價值的學習經驗。
2.在項目實踐中積累寫作素材
從親身經歷的活動中獲得真實的體驗是學生寫作樂趣的來源?!皩W做一道菜”來源于三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一課“學習伴我成長”,這一課中有一個“處處可學習”的主題,強調做事也能長本領,我們有很多本領都是在“做”中學來的。在作文課上,學生對“學做一道菜”具有濃厚的興趣,從交流自己喜歡吃什么菜到這道菜怎么做,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項目化學習充分鼓勵學生對項目主題進行探究,教師可以直接提出問題或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一道菜需要哪些準備工作?如何判斷食材是否新鮮?做菜需要用什么烹調方式?做菜時各種配料需要多少量?火候如何掌握?在做菜過程中有何收獲?討論過后,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學生還需要關注更多具體問題:確定了要做的菜,怎么去菜市場購買物美價廉的新鮮食材?采用何種方式烹調?做菜時需要放多少調料?在做菜時需要注意什么安全問題?等等。學生鮮活的生活經歷和實踐過程中產生的情感體驗會成為最好的寫作素材。
3.項目體驗與循環(huán)日記寫作的有效融合
學生從項目當中獲得的體驗是內心情緒和感覺上的,很抽象,寫作則需要
用文字把這些情感和體驗記錄下來。這就需要教師在寫作方法上給予指導,促使學生把項目體驗與循環(huán)日記的寫作有效融合起來。
寫作有多種描寫手法,不管是對人物進行外貌、心理、動作、語言描寫,還是對環(huán)境展開描寫,都需要學生有細致的觀察力以及較強的書面表達能力。每個人對同樣的事的感受有所不同,寫日記需要關注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教師要引導學生捕捉自己的內心反應并及時轉化為文字,這樣寫出的文章才不會空洞,才能表達真情實感。對于學生來說湊足字數是寫作的一大難題,盡管在項目實踐中學生做了很多事,但是有的學生依然很難把事件寫具體。抓住細節(jié)進行細致描寫,文章自然生動形象。比如,說不能單純只寫說,要加上符合人物說話時語氣的提示語。動作描寫并不是籠統(tǒng)地描寫,寫炒菜如果只寫“我用鏟子把菜翻炒”就過于簡單了。對于小學生而言,炒菜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事,怎么拿鍋怎么用鏟子翻炒,是與主題相關的動作描寫,應該描寫得具體、清楚。但并不是所有內容都要具體細致地描寫,與主題無關的則可以不寫或簡單寫。
4.循環(huán)日記的評價
項目化學習需要成果的公開展示,項目化學習的循環(huán)日記可以采用三種評價形式:第一種是小組成員間互評。循環(huán)日記本在小組成員間有序傳遞,每個成員都可以對其他同學的日記進行評價。在閱讀和評價循環(huán)日記的過程中,學生的賞析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同時給他人的日記寫評語也是對寫作能力的鍛煉。第二種是教師評價。教師對循環(huán)日記的評價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對每位學生日記的評價,勾畫日記中的優(yōu)美詞句和精彩描寫,或給出寫作方法的建議;另一個層次是對小組成員互評能力的評價,閱讀學生對他人日記的評價,評選出最善于評價的小組,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賞析他人日記的活動中來。第三種是把優(yōu)秀的日記匯編在一起,制作成“美篇”等形式,發(fā)送到互聯(lián)網平臺接受大眾的評價,學生在獲得肯定的同時也能得到更多的指導。這些評價方式都能激勵學生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和持久的寫作動力。
總之,項目學習的實踐能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合適的寫作素材,循環(huán)日記項目化學習給學生提供了寫作交流的平臺,學生可以用文字把自己的實踐記錄下來,這個過程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多種形式的評價在給予學生壓力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成長,激勵和挖掘學生的潛力。項目活動與循環(huán)日記的完美融合能把學習素養(yǎng)轉變成為可持續(xù)的學習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