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徐莉娜
(開封市人民醫(yī)院,河南 開封475000)
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一般起病較急、病情危重,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風險較高[1]。臨床上為了降低此病的發(fā)病率,使用氣道護理、常規(guī)口腔護理等進行干預,但往往效果不明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改進口腔護理則在原有口腔護理的基礎上,增加清潔力度和頻次,可有效降低感染率[3]。氣道管路護理主要針對呼吸機的管路進行護理,可提高管路的清潔程度,避免相關感染。 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改進口腔護理、氣道管路護理對ICU患者的護理效果,明確其對VAP發(fā)生率以及VAP患者多藥耐藥菌感染風險的影響,從而為臨床干預方式提供參考?,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開封市人民醫(yī)院2018-04~2019-04收治的41例實行常規(guī)護理的ICU患者,將其納入對照組;另選取本院2019-05~2020-05收治的42例實行改進口腔護理、氣道管路護理的ICU患者,將其納入研究組。研究組中男29例,女13例;其中外傷14例,心腦血管疾病16例,其他12例;年齡33~73歲,平均(51.34±4.23)歲。對照組中男27例,女14例;其中外傷16例,心腦血管疾病15例,其他10例;年齡34~74歲,平均(51.36±4.25)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納入標準:①ICU住院時長≥2d;②護理前未使用抗病毒和抗真菌治療;③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④臨床資料完整者。(2)排除標準:①多器官系統(tǒng)疾??;②代謝性疾?。虎劭谇?、肺炎嚴重感染者;④合并惡性腫瘤。
1.3.1 對照組: 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清理病房的桌面、地面,定期消毒,減少人員的走動,保持病房的空氣流通,調節(jié)合理的溫度和濕度,對患者口腔的分泌物及時清理等。
1.3.2 研究組: 使用改進口腔護理、氣道管路護理,具體包括:(1)改進口腔護理:采用兒童牙刷刷洗患者牙齒、上顎、舌苔等處,以生理鹽水和3%過氧化氫交替使用。具體實施方法:采用兒童牙刷蘸取過氧化氫溶液或生理鹽水常規(guī)刷洗患者牙齒、上顎、舌苔等處后,以螺旋刷清潔口腔咬合面,注意每個部位均需嚴格清潔,5~10min/次,每隔4h進行1次。刷洗完成后,護理人員采用痰管和注射器(前端連接輸液管)同時放入患者口腔中,采用生理鹽水對口腔局部進行沖洗的同時實施負壓吸引,壓力設置為0.04~0.06kPa,移動輸液管前端反復沖洗口腔,直至負壓吸引器吸出的液體澄清時停止,清洗完成后及時更換牙墊,并再次檢查口腔。注意操作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面色和心電監(jiān)護儀上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出現(xiàn)異常時立即停止并呼叫主治醫(yī)生采取對癥治療。護理完成后,重新調整氣管的插管深度和舒適度,且對患者的呼吸機管連接處進行檢查,調整好患者頭部。(2)氣道管路護理:①口腔護理完成后,調節(jié)好氣管插管深度和舒適度后,采用雙套白紗繩固定氣管,預防氣管移動;②氣囊管理:依據(jù)患者不同體位,相應調節(jié)氣囊壓力,氣囊壓力最高為右側臥位時:(27.69±8.37)cmH2O,最低為半臥位,為(22.74±7.41)cmH2O,每日定時監(jiān)測氣囊壓力,嚴格按照《人工氣道氣囊的管理專家共識(草案)》[5]中相關標準操作;③氣道濕化管理:采用伺服型加溫濕化器(青島藍翼有限公司)進行定點管理,以氣管導管內無痰痂、分泌物稀薄,可順利通過痰管、患者呼吸通暢為宜。兩組均干預7d。
(1)記錄護理期間兩組口腔衛(wèi)生事件發(fā)生情況,包括牙齦腫脹、口腔潰瘍及口臭等事件。(2)記錄護理期間兩組VAP發(fā)生情況,VAP評估標準參照《中國成人醫(yī)院獲得性肺炎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年版)》[6]。(3)記錄VAP患者多藥耐藥菌感染情況,檢測儀器為梅里埃VITEK 2 Compact 全自動細菌鑒定儀,多藥耐藥菌包括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產超廣譜β內酰胺的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泛耐藥/多藥耐藥鮑氏不動桿菌、產超廣譜β內酰胺的大腸埃希菌、泛耐藥/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等。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口腔衛(wèi)生事件總發(fā)生率為7.14%,低于對照組的24.39%(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口腔衛(wèi)生事件發(fā)生情況對比[n(%)]
研究組的VAP發(fā)生率為4.76%,低于對照組的24.39%(P<0.05)。見表2。
表2 兩組VAP發(fā)生情況對比[n(%)]
研究組VAP患者無多藥耐藥菌感染情況發(fā)生,對照組VAP患者多藥耐藥菌感染率為40.00%(4/10),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75,P=0.515)。
ICU患者病情嚴重,患者多無法自主進行有效的氣體交換,易發(fā)生二氧化碳光潴留,需采用機械通氣輔以支持治療,以保證患者正常氣體交換,改善通氣功能。但ICU患者在進行機械通氣時,易引起口腔細菌滋生,增加肺部感染風險。VAP是ICU重癥患者使用機械通氣過程中常見的并發(fā)癥,易造成患者脫機困難,嚴重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干預減少VAP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VAP的發(fā)生與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侵襲操作較多、呼吸道防御系統(tǒng)功能受損、醫(yī)源性吸入、口腔和咽部菌群感染、胃腸菌群逆行有關,臨床可針對以上因素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6]。此外,患者口腔清潔問題、食物反流等情況也可促使該疾病反復發(fā)生,將對其日常生活質量以及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影響[7]。
改進口腔護理可通過提高口腔清潔頻率,提高清潔的全面性以及增強口腔衛(wèi)生的細節(jié)干預,更好的改善口腔內環(huán)境,以進一步控制和降低VAP發(fā)生率[8]。此外,清潔后均需對插管情況等進行適當調整,可提高舒適度,減輕器械性損傷。另一方面,氣道管路護理主要從呼吸機的管路出發(fā)進行管控,為抗感染的重要措施,且氣道管路護理中,通過穩(wěn)定氣囊壓力和及時吸取分泌物,可降低呼吸機管路的外源感染以及交叉感染情況。本研究中,研究組口腔衛(wèi)生事件總發(fā)生率為7.14%,低于對照組的24.39%,且研究組的VAP發(fā)生率為4.76%,低于對照組的24.39%,說明改進口腔護理、氣道管路護理可降低ICU患者的VAP發(fā)生率。此外,研究組VAP患者多藥耐藥菌感染率低于對照組,說明改進口腔護理、氣道管路護理實施后,有效控制多藥耐藥菌感染風險,促使患者獲益。改進口腔護理、氣道管路護理可強化ICU患者口腔及氣道清潔的作用,降低機體感染風險,有利于降低VAP發(fā)生率,對ICU患者的后期治療起到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改進口腔護理、氣道管路護理可降低ICU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事件、VAP發(fā)生率,同時可控制VAP患者多藥耐藥菌感染風險,臨床干預可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