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寧縣人民醫(yī)院 云南富寧 663400
痤瘡是一類發(fā)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疾病,俗稱“青春痘”,該病多發(fā)于15 至25 歲的年青人,可分為聚合性痤瘡、爆發(fā)性痤瘡等類型[1]。痤瘡的臨床治療方案較多,其療效各異,本次研究中我院采取小劑量異維A 酸膠丸聯(lián)合地氯雷他定對部分患者進行治療,現(xiàn)就其療效進行分析闡述。
試驗對象選擇為我院接收的70 例痤瘡患者,病例入選時間為2018.3—2019.8,分組方法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觀察組與對照組各有35 例。觀察組中男、女分別有21 例、14 例;年齡14—24歲,平均(21.1±2.3)歲。對照組中男、女分別有18 例、17 例;年齡14—25 歲,平均(21.5±2.4)歲。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上述資料對比P >0.05,試驗可行。
對照組應用小劑量異維A 酸膠丸治療,每天口服2 次,每次10 毫克,該藥為哈爾濱大中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19994006。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地氯雷他定治療,每天口服1次,每次5 毫克,該藥為深圳市海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20091。兩組患者治療周期均為12 周。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各項炎癥指標(IL—6、IL—8、TNF—α)變化情況。治療效果評價方法如下:“治愈”為患者皮損消除指數(shù)≥95%,“顯效”為患者皮損消除指數(shù)在50%至94%,“好轉”為患者皮損消除指數(shù)在21%至49%,“無效”為患者皮損消除指數(shù)低于21%。治愈率+顯效率+好轉率=總有效率。皮疹消除指數(shù)為治療前后積分之差÷積分總和×100%,皮疹消除指數(shù)的評價根據(jù)賈煜等[2]的方法得出,涉及白頭黑頭和粉刺、膿皰、囊腫和結節(jié)三項,滿分為9 分。
以SPSS19.0 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組間對應的計數(shù)資料[n(%)]與計量資料(±s)統(tǒng)計對比采用卡方檢驗和t 檢驗,組間差異顯著性的判定標準為P <0.05。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3%,組間比較P <0.05,詳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炎癥指標無明顯差異,P >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IL—6、IL—8、TNF—α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兩組患者炎癥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
表2:兩組患者炎癥指標變化情況對比(±s)
組別例數(shù)IL—6(pg/ml)IL—8(ng/L)TNF—α(pg/m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35264.5±34.588.6±12.3706.3±114.5233.9±84.7318.8±44.575.2±22.3對照組35265.7±35.0125.7±29.7707.9±115.0405.7±105.6319.6±45.0133.4±36.7 t 0.1446.8280.0587.5080.0758.018 P 0.8860.0000.9540.0000.9410.000
痤瘡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粉刺、膿皰、丘疹,發(fā)病部位主要為面頰部、胸部、背部等部位,其致病因素包括飲食、藥物、高溫環(huán)境、熬夜、心理壓力等。痤瘡雖然不至于對人體健康造成太大傷害,但會影響患者美觀,增加其心理負擔,影響其社交,因而在臨床中要重視對該類疾病的治療。本研究中我院應用小劑量異維A 酸膠丸聯(lián)合地氯雷他定對部分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異維A 酸膠丸能對上皮細胞的生長分化進行調(diào)節(jié),還可對皮脂腺活性起到抑制作用,有助于降低細胞中三酰甘油含量,繼而抑制丙酸痤瘡桿菌的生長,能有效改善皮損癥狀[3]。地氯雷他定屬第3 代長效三環(huán)類抗組胺藥物,能對外周H1 受體起到拮抗作用,還可對炎性因子的釋放進行抑制,其起效迅速、不良反應少[4]。本次試驗結果顯示,小劑量異維A 酸膠丸聯(lián)合地氯雷他定治療痤瘡的總有效率為94.3%,患者治療后各項炎癥指標均明顯降低,且優(yōu)于單用地氯雷他定治療者(組間比較P <0.05),許端倪等[5]的研究結果與此雷同。
可見,小劑量異維A 酸膠丸聯(lián)合地氯雷他定對治療痤瘡具有確切療效,建議將此治療方案加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