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陵縣鎮(zhèn)安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 云南龍陵 678309
膽結石屬于常見的肝膽疾病,在女性中更為常見,結石產生后會出現腹部疼痛等表現,疾病容易反復發(fā)作,很容易導致一系列并發(fā)癥出現,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臨床通常采用手術治療,但不同手術的應用效果也存在明顯區(qū)別?,F對膽結石采用腹腔鏡和開腹膽囊切除術的治療效果比較分析如下:
在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間,選擇本院接受治療的膽結石患者86 例,全部患者都通過B 超與CT 檢查等確診,依從性較好,自愿簽署同意書;并將精神與意識障礙者、妊娠期女性以及惡性腫瘤者等充分排除。按照數字表法分為2 組,對照組43 例患者中,男19 例,女24 例,年齡31~61 歲,平均(46.35±15.65)歲;病程2~6 個月,平均(4.35±2.68)個月。觀察組43 例患者中,男21 例,女22 例,年齡32~62 歲,平均(47.46±15.75)歲;病程3~7 個月,平均(5.65±2.74)個月。處理兩組病程等數據無顯著區(qū)別(P>0.05)。研究獲得倫理部門的同意。
對照組:實施氣管插管麻醉,隨后在右側肋緣做一斜切口,將皮下組織逐層切開,于膽囊三角區(qū)對膽囊管及其動脈進行分離處理,對動脈有效結扎,將膽囊切除,留置引流管,關閉腹腔,有效縫合切口。
觀察組:患者予以頭高腳底位,實施氣管插管麻醉,隨后在肋緣下方右鎖骨中線處做一操作孔,建立二氧化碳氣腹,將Trocar 植入,腹腔鏡經觀察孔植入,用探頭對腹腔情況有效探查,選擇鉗夾以及電凝器等對膽囊床進行分離,保證有效游離膽囊后,選擇鈦夾將膽囊管和膽囊動脈有效夾住,選擇尖刀將膽囊管和膽囊動脈剪斷,選擇簽字經過腹壁口將膽囊取出,留置引流管,關閉氣腹,對切口科學縫合。
對兩組術后指標(腸道功能恢復時長、疼痛評分與住院時長)、炎性因子(包括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6 及C 反應蛋白水平)與并發(fā)癥(包括腎功能不全、切口與感染與腹腔感染)予以分析,其中,根據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者疼痛程度予以判定,總分10 分,分數越大,說明疼痛感越強。
用SPSS21.0 軟件分析,采用χ檢驗計數資料,t 檢驗計量資料,P<0.05 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腸道功能恢復時長、疼痛評分與住院時長均比對照組短(P<0.05)。見下表1:
表1:術后指標(±s)
觀察組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6 及C 反應蛋白水平均比對照組低(P<0.05)。見下表2:
表2:炎性因子(±s)
觀察組并發(fā)癥出現1 例,比對照組的10 例少(P<0.05)。見下表3:
表3:并發(fā)癥[n(%)]
最近幾年,膽結石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且呈現年輕化趨勢。膽結石病程較長,且容易反復發(fā)作,對公眾健康有嚴重威脅。臨床通常采用開腹手術治療,具有清晰手術視野,但術中出血量較大、創(chuàng)傷性強,且手術時間比較長,導致此種方法在臨床上有一定局限。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如下特點:一是,于腹腔鏡直視作用下可對器官圖像不同角度觀察,對病情有效分析,便于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二是,術后對腹部神經與肌肉不容易造成損傷,可縮短臟器暴露時長,使感染風險明顯降低;三是,微創(chuàng)、切口比較小,可改善術后疼痛,使肛門排氣與下床活動時間明顯縮短,對胃腸功能的恢復有積極影響。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術后指標均比對照組短;觀察組炎性因子水平均比對照組低;觀察組并發(fā)癥出現1 例,比對照組的10 例少,與相關研究一致。
總之,腹腔鏡手術對膽結石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開腹膽囊切除術,術后恢復時間較短,降低了炎性因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