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進剛
受學校的委托,我校小學部語文組的二十幾位老師從去年九月份開始全力投入到“小學生厭學語文的成因與應對策略”立項課題的研究工作。經(jīng)過近一年的走訪、調查、數(shù)據(jù)搜集和分析研究,我們已經(jīng)取得初步的戰(zhàn)果,有部分經(jīng)驗已悄然在我們的校園中推廣,如:建立厭學學生檔案、各班級豐富了圖書角、課堂中各老師從此更加關愛厭學學生等,改變了我們之前對待厭學學生的做法。在此,我們從定義學生厭學語文的概念、成因以及應對策略等方面介紹我們的成功經(jīng)驗,以供廣大教師在教學中借鑒和參考。
一、概念的定義和研究的意義
“厭學語文”即在語文教學上出現(xiàn)的學生“厭煩學習”、“不愿意學習”的現(xiàn)象。在當前的中小學學生中普遍存在這一現(xiàn)象,嚴重的就形成語文厭學癥。厭學語文主要表現(xiàn)為在語文課堂學習上不能專心,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煩意亂,坐不住,無耐心。尤其是對書寫和閱讀有厭煩心理。作業(yè)拖拉,難以按時完成,字跡潦草,經(jīng)常出錯,學習效率低,易健忘,成績差,雖經(jīng)教育難以改變,嚴重時出現(xiàn)說謊、逃學、出走等,這將造成非常嚴重的學科教學問題,對語文的教學工作將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厭學語文現(xiàn)象是學生的厭學行為和厭學心理在語文學習中的具體表現(xiàn)。我校是一所民辦學校,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在各年級各班級中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語文課堂厭學現(xiàn)象的學生。雖然我校學生中有嚴重語文課堂厭學現(xiàn)象的學生不算很多,但是根據(jù)平時老師們反應班級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部分厭學的學生。根據(jù)問卷調查查出32個自然班級中有語文厭學情況的學生共120人,占調查班級學生人數(shù)23.5%,較嚴重的33人,占調查班級學生人數(shù)6.47%,就是說平均每個班級都有3至4個厭學語文的孩子,這個比例也是相當高的了。這些學生如不及時矯治,厭學情緒就會越來越強烈,就必然影響到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課的學習,甚至有可能嚴重影響他們終生。所以作為語文老師刻不容緩的責任就是對語文課堂中學生出現(xiàn)的厭學情緒要及時的分析與深入系統(tǒng)的進行科學研究,找出問題的根源,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在學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一片蔚藍的天空。解決學生在語文課堂厭學的策略研究其目的就是探尋其厭學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做出不同的決策,以最大限度挽救學生的人生走向。
語文作為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學科,在小學教育階段更應該受到重視,同時,學好小學語文也對學好其它學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非常注意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促進他們?nèi)姘l(fā)展。
二、厭學的成因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會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尤其是在語文課堂上。這不僅影響了老師的教學效率,而且也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大大降低。針對小學語文中學生厭學的原因進行分析,做出相應研究策略是勢在必行。“厭學語文”是有多方面造成的,既有社會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既有心理的因素,也有素養(yǎng)的因素。造成孩子厭學語文的成因是多方面且趨于復雜的,所以,研究的方向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采取遴選優(yōu)先原則,例如,我們選擇了家庭、學生、老師、學校四個方面進行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家庭教育是造成學習語文好壞的首要原因,許多經(jīng)歷離異家庭的孩子、生活沒有規(guī)律的、工作忙管顧不過來的、父母文化低不過問孩子學習的……通過家訪記錄我們清楚的看到厭學語文的孩子99%都是出自“問題家庭”。由此,孩子為什么厭學也就很容易找到原因了!那就是孩子的基礎知識差,在學習語文上有困難,天長日久就造成厭學語文的直接原因!而老師在這一過程中的態(tài)度和做法影響巨大!好老師會幫助學生走出厭學困境,壞老師則可以把學生推入深淵!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不管家庭教育如何,如果學校的學習氛圍夠濃,校風夠積極向上,校園中的每一位工作者都充滿關愛,那么厭學的孩子將銷聲匿跡!
三、應對策略
語文是各學科的母語,學好語文才能更好更準確的學習理解其他學科,如果學生厭煩學習語文,那么它的前程將是灰暗的!雖然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因素很多,但我們發(fā)現(xiàn)最重要的因素是老師的引導因素!那么,老師能對厭學語文的學生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心理方面的引導。建立家校溝通的平臺,爭取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了解每一位厭學語文學生的性格特點。以便從心理層面進行疏導,改變孩子學習的態(tài)度,堅定孩子的學習信心。學生是主體,我們要從通過引導重新塑造這個主體的動力,這個動力就是學生的思想認識。我們的團隊已經(jīng)從這個方面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那就是循循誘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心關愛,讓每一位有厭學思想的孩子找到融入群體的理由,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人心是肉長的,總會有扶正的一天!
其次是教學方法的改變。如,學生的注意力的穩(wěn)定性是有時間限定的,是10分鐘或是15分鐘?我們要多多研究注意力變化時長,在每一節(jié)語文課中作一兩次學習內(nèi)容的轉換,穩(wěn)住學生的注意力,讓授課效果倍增。又比如,最近我校教導處推出的“分層教學法”,在座位安排上進行優(yōu)差生結合,就是注意學生互學互助互補的特點;練習題上要照顧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安排兩種不同的作業(yè)對應布置,讓每一位孩子都有所收獲;在課件的制作上要注意時代的視圖效果,爭取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審美感受等。此外,努力營造與學習語文相關的讀書、書寫比賽、作文比賽等活動,結合課外閱讀等,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覺得學習語文有趣起來,讓厭學語文的孩子銷聲匿跡!
最后是學校的特殊關照。我想,能不能在校園中專門開辟一條厭學思想的心理通道,就是專門成立一個厭學學生的心理咨詢機構,不管是語文、數(shù)學、英語、音樂、美術或者其它學科,經(jīng)常關注這類學生動態(tài),組織這些孩子開展相關的活動,展示他們的活動成果,讓這些孩子也有成功的榮耀,也有獲得感。盡快走出心理陰霾,感受陽光的明媚!
總之,學生厭學厭學語文是由多方面造成的:既有社會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既有心理的因素,也有素養(yǎng)的因素。造成孩子厭學語文的成因是多方面且趨于復雜的。所以,我們只能采取遴選優(yōu)先原則,從家庭教育方面向全社會的家長大聲疾呼:關心自己的孩子!從關愛學生方面扶正每位厭學孩子的心理,學校、家庭、及社會共同努力就一定創(chuàng)造出語文學習的美好天地。這樣,厭學語文的孩子也就不會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