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
作為小學生語言能力、邏輯能力、溝通能力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閱讀教育被許多教育工作者廣泛使用。學生對于讀物有著天然的向往和濃厚的興趣,但同時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如由于小學生年齡較低限制了其可閱讀書目范圍,小學生課外閱讀時長與閱讀方式與新課標提出的要求也還存在一定差距等,基于此我們提出如下對策。
一、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
眾所周知,新課程要求學生的閱讀量每年要達到一定的數(shù)量水平標準。在這一要求下,作為教學的主體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閱讀材料、閱讀方法、閱讀途徑進行規(guī)劃以及適時教學。群文閱讀這一閱讀教育理念就極具時代特點,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電子游戲、電視等在不斷吸引著孩子,如何能夠讓他們在快節(jié)奏的氛圍下,踏實下心來認真閱讀,這在小學生成長的初期需要教師的監(jiān)督以及家長的嚴格要求。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有必要端正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探究學生的原有知識結構,并在此基礎上對于學生的知識結構作出新的展望和規(guī)劃,教師要想把群文閱讀進行好,就需要從學生出發(fā)、從自身出發(fā),重新認識語文課堂,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以及新課標理念的要求對于閱讀材料進行分類以及概括,把具有同一特點的內(nèi)容進行歸納總結。在評估學生的特點的基礎上,讓二者進行有機的匹配和結合,有利于保證學生可以讀到對自己有用的、吸引自己的有興趣的材料和內(nèi)容。同時也可以增加教師自身的閱讀量,此外,教師在班級中積極營造閱讀氛圍,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另外教師在要求學生去閱讀課外讀物時,需要自己先行閱讀,這樣才能了解到文中的精彩文段,才能在學生討論的時候有話可說,有題可講,有問題可問。雖然閱讀的主體是學生,但是教師所起的作用是引路人,在一定意義上其作用更為重要,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多重視學生的意見,多給學生提供和表達自己意見和見解的機會,鼓勵小學生進行自己對文章的加工處理后的輸出并且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這都會使得他們更為勇敢地表現(xiàn)自己理解的文章知識。真正做到讓學生在鼓勵的狀態(tài)下,擁有繼續(xù)閱讀下去的興趣和動力。
二、選擇合適書籍契合學生特點
身心發(fā)展和年齡限制是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主要限制因素,而小學生主要由于好奇心才生發(fā)出來對課外讀物的興趣,因此他們自身還比較缺乏如何正確選擇適合自己階段的讀物的能力,不知道在這個階段應該閱讀怎樣的書籍比較合適。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很多小學生會僅僅憑借自己的個人喜好去進行書籍的選擇,而漫畫書等就會成為其主要的選擇對象,但是漫畫書對于小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和成長是幫助程度和教育意義并不高。因此教師作為閱讀的引導者與主動方幫助學生選擇正確適當有意義的閱讀材料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閱讀方法的矯正與培養(yǎng)
小學生對于某種有趣的事物總是會保持興趣和好奇,這也是他們這個年齡段的特點。但是他們的興趣與積極性總是難以持續(xù)很長的時間,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最大問題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很難保持著學習的心態(tài),常常是走馬觀花的閱讀課內(nèi)外讀物。這樣的過程無法讓學生汲取課外讀物真正的內(nèi)涵意義和文學知識,當然對于其語言文字功底也難以起到真正的積累作用。
為了改變這一閱讀困境,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閱讀方法,改變學生們在閱讀過程中不好的習慣和態(tài)度。首先我們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培訓,第一步就是讓學生進行泛讀,粗略的瀏覽文章來感知整個古詩內(nèi)容,要求本學生將文章內(nèi)容讀通順,對其大體意思有一個主要的了解;第二部分就是精讀,精讀的要求是學生在泛讀的基礎上要準確的把握字詞的大概意思,在這個過程中要進行勾勾畫畫,圈一圈好詞好句,同時將不理解的地方也標注出來,幫助其有意義有記憶的進行閱讀,留下閱讀痕跡;第三部分是重點閱讀,在重復第二個步驟的基礎上進行,將好詞好句進行重點的積累、背誦以及摘抄,對于不理解的地方,也要進行充分的解釋和相互的討論;最后一步就是讓學生通過這個文章、材料、故事來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和收獲,例如在這個閱讀過程中鞏固了哪些語文知識、學到了什么好詞好句,將這些部分與和同學們進行交流,以定期展開班會的形式來進行研討和評比。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很快就可以形成自己的閱讀方法和體系,幫助其真正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水平和素養(yǎng)。
四、克服時間不足問題,充分創(chuàng)造閱讀條件
此外,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是難以規(guī)律化和定量的。但是教育有其特定的科學方法和理論的,規(guī)律性的閱讀和理解更有利于小學生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加強其閱讀技能和語言能力的提升。由于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習科目之一就是語文,而大部分的教師則會把時間都主要放在課本內(nèi)容的教學上,從而忽略課外內(nèi)容的教學時間,然而小學生自制力不夠完善也極大的增加了,因此利用課外閱讀時間的難度不斷增大,學生難以在課外時間沉下心來讀書。教師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閱讀條件,這就需要與家長進行聯(lián)合,做到家校聯(lián)動,在家庭和學校中共同構建一種閱讀有利共同閱讀,互相閱讀,人人閱讀的好氛圍和好條件,讓學生在有充足的時間的基礎上有充足的動力進行課外閱讀,促使和吸引學生主動進行閱讀,讓學生在課堂以外的地方也可以擴大自己的閱讀儲備,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積累。同時教師在班級內(nèi)外積極組織開展閱讀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成語接龍大會,古詩詞朗誦會,課外知識交流會,閱讀心得體驗分享會等等,讓學生們在這樣的主題交流活動中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學以致用。
五、結語
閱讀的學習是一個長久的過程,然而早期的閱讀學習和所有其他早期行為一樣都是奠定基礎與第一印象的重要階段,所以小學生的閱讀教學就顯得更為重要,這關系到他們后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要以興趣為導向,創(chuàng)新課上內(nèi)容、課下形式,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好習慣,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將閱讀思維與傳統(tǒng)文化傳播給學生,了解并體會英語思維,并且積極鼓勵學生張嘴說,鼓勵他們學外向型語文,自信大膽的講述自己的故事,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