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莞市東華初級中學 郭景都
建構主義教育觀認為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據(jù)先前認知結構主動地和有選擇性地知覺外在信息,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情景劇實質(zhì)上是建構主義教育觀的實踐方式之一。它通過特定的情節(jié)和場景的再現(xiàn),引入鮮活的生活素材,喚醒學生“先前認知結構”;通過設疑置問,引導學生探討分析,理性思考,“有選擇性地知覺外在信息”;通過歸納推理,“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即生成知識。
例如,我在講授“隱私權”這個知識點時,設置一個情景劇作為導入:曉盈和小敏是外向開朗的女孩子,課間她們拉住剛來學校實習的李老師的手,熱情問道:“老師,你好年輕哦?你多大了?結婚了嗎?”李老師略顯尷尬,臉色泛紅地說道:“這個不能隨便亂說給你們聽?!彼齻冇悬c生氣,嘟著嘴巴說:“我們又不會說出去,老師你真小氣!”“真拿你們沒辦法?!崩罾蠋煋u著頭走開了。曉盈她們小聲議論著李老師走回座位,突然她們發(fā)現(xiàn)地面上有一個日記本,曉盈連忙撿起來,原來是少輝的,她接著念出其中幾行字:今天我肚子疼得厲害,急忙沖去廁所,后來發(fā)現(xiàn)竟忘了帶紙巾,悲催!幸好我摸了一下口袋,發(fā)現(xiàn)里面放了一張數(shù)學試卷。真希望老師不會發(fā)現(xiàn)我干了這種事情!念完后她們哈哈大笑,大聲招呼同學:同學們快來看啊,少輝用試卷上廁所啦!表演結束,笑聲響成一片。我讓他們思考:曉盈和小敏的行為對嗎?為什么?學生結合課本知識進行分析、思考,很快進入關于隱私權內(nèi)容的學習。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難點是教學預設和課堂生成教學中需重點關注和引導的問題。因為重難點知識是教學活動的精髓和靈魂所在。重點能否突出、難點能否突破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采用情景劇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下運用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提高運用能力。情景劇中常有沖突的情節(jié),通過內(nèi)嵌知識點,使劇情沖突成為難點知識的理解差異。通過解決沖突,調(diào)和矛盾,感悟道理,學生進一步準確把握知識,突破難點,克服片面化和極端化的認識誤區(qū),培養(yǎng)辯證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授《愛在家人間》時,為突破難點知識——正確看待“親子沖突”。我編排了《家庭風波》的情景劇,講述了小波因沉迷網(wǎng)絡游戲與父親發(fā)生的沖突,并把親子沖突的對錯內(nèi)嵌到?jīng)_突雙方的對話中,即如何看待網(wǎng)絡游戲,家長極端化的認識和做法顯示出家庭教育的誤區(qū),揭示青少年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說是錯的。而小波摔門而去,粗暴對待家長的方式,又進一步揭示出用極端方式對待親子沖突的危害性。通過設置問題、點撥引導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到辯證看待、冷靜處理逆反心理的作用,細化了難點知識,化繁為簡。
著名教育家贊科夫多次強調(diào)情感的作用: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梢娗楦性谡n堂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隨著初中學生心智日漸成熟,加上社會流行的負面影響,人際關系的日益疏離,學生情感也日益冷漠化。一般宣傳式的灌輸,根本打動不了學生的內(nèi)心,甚至引起反感。通過情景劇的情景再現(xiàn)和教師的情感導向,學生在一定狀態(tài)引起情感的碰撞和拷問,打動他們的內(nèi)心最柔軟之處,引發(fā)情感的共鳴和升華,做到于無痕處動情,于無聲處潤物。
總之,在情景劇的運用過程中,以劇導入和突破重難點,以劇貫穿始終,以劇動情,精致和諧,情意交融,才能使情景劇運用得“好”。好的情景劇必定使課堂充滿活力,使學生敢于參與、樂與思考、善于合作,體驗成功,取得良好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