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德平
深圳市寶安區(qū)婦幼保健院藥劑科,廣東深圳 518102
由取得藥學專業(yè)技術任職資格的技術人員審核、調配的,并作為患者用藥憑證的醫(yī)學文書——處方,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不合理處方輕者影響治療效果,重者造成患者器質性損傷,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為了促進深圳市寶安區(qū)婦幼保健院(以下簡稱“我院”)臨床合理用藥,減少醫(yī)療糾紛,需要依據我院實際情況加大處方的干預力度,具體內容包括:門診處方的審核、調劑、核對,規(guī)范用藥指導,藥物咨詢,處方點評,陽光用藥,處方閉環(huán)監(jiān)測,建立不良反應監(jiān)控通報制度等一系列內容[1]。
門診藥房的處方干預主要是門診藥師在調劑、核對處方時發(fā)現不合理處方并及時干預。其相對于處方點評而言,干預在事前,點評于事后,從而有效地保障患者用藥安全、防范醫(yī)療糾紛,并體現了藥師的職業(yè)價值[2]。《處方管理辦法》[3]《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4]《糖皮質激素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5]《醫(y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guī)范(試行)》[6]《醫(y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guī)定》[7]等法律法規(guī)和藥品說明書、文獻指南,是藥師判斷的基礎和依據,結合門診藥房實際情況,分析問題處方及改進措施,從而提高處方質量,保證醫(yī)療安全。
2018年11月~2019年12月,門診藥師在審核處方時發(fā)現不合理處方,與醫(yī)生溝通進行事前干預,并統(tǒng)計記錄于門診處方干預表的干預處方429 張。
利用藥劑科設計的“門診處方干預記錄表”,門診藥師在調劑、審核發(fā)藥時發(fā)現不合理處方,與醫(yī)生溝通進行事前干預,經醫(yī)生確認修改并向患者解釋后進行調劑核發(fā)。記錄表包括:日期、患者姓名、年齡、登記號、性別、臨床診斷、干預藥師、處方干預結果、處方干預原因(須做皮試藥品,未注明實驗結果;處方用藥與診斷不符;注射劑溶媒選擇不當;潛在不當的藥物相互作用、存在說明書禁忌用藥;重復用藥;用法用量不當;其他用藥不適宜、超常情況)。對全部干預處方應用Excel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018年11月~2019年12月門診藥師記錄的干預處方429 張,其中不規(guī)范處方19張(占4.4%),不適宜處方378張(占88.1%),超常處方32張(占7.5%)。干預處方情況并無明顯增多的趨勢,其中干預成功362張(占84.4%)(表1),占比顯然增多,可見藥師的工作得到大部分醫(yī)生的認可,處方干預成效顯著。
表1 2018年11月~2019年12月門診藥師干預處方記錄情況(張)
不合理處方分為3 大類,具體見表2。不合理處方存在問題最多的是用法用量不適宜207張(占48.25%),其次是臨床診斷與用藥不符、超常處方、禁忌證等。
每個季度由臨床藥師指導門診藥師,提取留存的干預處方中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分別從用法、用量不適宜,重復給藥,藥品劑型或給藥途徑不適宜,聯合用藥不適宜,超說明書用藥,存在禁忌證用藥,適應證不適宜及其他情況不合理8個方面舉例,具體案例如下。
表2 不合理處方分類記錄統(tǒng)計
2.3.1 用法、用量不適宜 在門診處方干預過程中,用法、用量不適宜的問題較多。
①處方。臨床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年齡3歲8月,開具奧司他韋顆粒,每日2次,每次1.5 mg,口服。問題描述:根據患兒年齡和體重,奧司他韋顆粒單次劑量過少,達不到治療效果,按照藥品說明書提示的用法用量是每次30 mg。②處方。臨床診斷為皰疹性咽峽炎,年齡3歲5月,開具雙黃連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2 支,口服。問題描述:中成藥的不良反應尚不明確,兒童劑量使用成人的參考劑量,存在風險。按照中醫(yī)辨證理論,藥品說明書提示小兒的用法用量應酌減。
2.3.2 重復給藥 ①處方。臨床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年齡2歲9月,開具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每日3次,每次1 包(含有對乙酰氨基酚125 mg),口服;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液,必要時服5 mL(含有對乙酰氨基酚160 mg),口服。問題描述:對乙酰氨基酚兒童按體重每次10~15 mg/kg或按體表面積每天1.5 g/m2,分次服,每4~6 小時1次。該患兒若兩種藥物合用時間間隔過短或者超出每日限定量,有可能導致嚴重肝損害。嚴格禁止兩種藥物同時使用。②處方。臨床診斷為急性支氣管炎,年齡6歲5月,開具鹽酸氨溴索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5 mL,口服;鹽酸溴己新片,每日3次,每次4 mg,口服。問題描述:兩種藥物都是祛痰藥,其中氨溴索是溴己新在體內的代謝物,具有黏痰溶解作用,主要結合反應在肝臟代謝。兩種藥物合用,如劑量過大容易造成肝臟受損。醫(yī)生應根據病情選擇其一。
2.3.3 藥品劑型或給藥途徑不適宜 ①處方。臨床診斷為中耳炎,開具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3次,外用。問題描述:患者患有中耳炎,醫(yī)生開具滴眼液,容易造成患者誤解引起不必要的糾紛。藥師應詢問患者是否理解醫(yī)生用藥意圖。醫(yī)生應更改為具有相同作用原理的滴耳劑。②處方。臨床診斷為中樞性性早熟,開具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每4 周1次,3.75 mg,皮下注射。問題描述:3.75 mg 的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是緩釋制劑,必須嚴格遵循包裝說明書指導注射[8]。說明書提示禁止皮下注射,只供肌內注射。醫(yī)生必須更改用藥途徑。
2.3.4 聯合用藥不適宜 臨床診斷為宮頸炎,開具多西環(huán)素片,每日2次,每次0.1 g,口服;阿奇霉素片,每日1次,每次0.5 g,口服。問題描述: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4],對于非淋球菌性的感染,兩種藥物都可起到良好的效果。為減少患者耐藥,醫(yī)生應根據病情選擇其一。
2.3.5 超說明書用藥 (1)處方。臨床診斷為特應性皮炎,年齡1歲2月,開具吡美莫司乳膏,外用。問題描述:說明書提示兒童(2~11歲)和青春期患者的用藥劑量和方法與成人相同,在有進一步的相關資料支持前,2歲以下兒童不建議用吡美莫司乳膏治療。該人群用藥屬于超說明書用藥,請醫(yī)生提供循證醫(yī)學依據備案審批,權衡利弊,做好對患者解釋工作,并在處方上簽字確認否則藥師拒絕調劑。(2)處方。臨床診斷為:①孕2 產0 孕13+1周單活胎左枕前;②抗磷脂抗體綜合征。年齡32歲,開具硫酸羥氯喹片,每日2次,每次0.2 g,口服。問題描述:說明書提示適應證是類風濕關節(jié)炎,青少年慢性關節(jié)炎,盤狀和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以及由陽光引發(fā)或加劇的皮膚疾病。其妊娠分級為C級,但目前廣泛用于妊娠合并抗磷脂抗體綜合征治療[9]。醫(yī)生應提供相關循證醫(yī)學依據備案審批,做好對患者解釋工作,并在處方上簽字確認否則藥師拒絕調劑。(3)處方。臨床診斷為:①中孕;②陰道炎。年齡28歲,開具甲硝唑栓,每晚1次,每次0.5 g(1 粒),陰道塞入。問題描述:說明書提示孕婦禁用,但妊娠分級為B級[10],目前臨床上可用于妊娠中晚期細菌性陰道病及陰道滴蟲病,屬于超說明書用藥。醫(yī)生應提供相關循證醫(yī)學依據備案審批,做好對患者解釋工作,并在處方上簽字確認否則藥師拒絕調劑。
2.3.6 存在禁忌證用藥 (1)處方。臨床診斷為:①中期妊娠;②陰道炎。開具保婦康栓,每晚1次,每次1 粒,陰道塞入。問題描述:保婦康栓是中成藥,具有廣譜抗病原微生物、抗炎作用,但說明書提示孕婦禁用。藥師拒絕調劑,醫(yī)生應根據病情更換合理安全的藥物。(2)處方。臨床診斷為:①哺乳期;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開具復方鹽酸偽麻黃堿緩釋膠囊,每日2次,每次1 粒,口服;抗病毒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2 支,口服。問題描述:復方鹽酸偽麻黃堿緩釋膠囊,含有偽麻黃堿和馬來酸氯苯那敏,其均能從乳汁中分泌,且馬來酸氯苯那敏抗M-膽堿受體作用可抑制泌乳,對于哺乳期婦女應考慮停止哺乳或停止服藥。(3)處方。臨床診斷為:①急性支氣管炎;②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年齡8歲9月,開具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4∶1)顆粒。問題描述:本品說明書提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者禁用。由于患者的臨床疾病容易產生與本品過敏相同的皮膚癥狀,假如患者出現藥物過敏癥狀,容易引起誤診耽擱救援[11]。藥師拒絕調劑,醫(yī)生應根據患者病情更換合理安全的藥物。(4)處方。臨床診斷為:①中孕;②急性支氣管炎。年齡29歲,開具復方甘草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10 mL,口服;頭孢呋辛酯片,每日2次,每次0.25 g,口服。問題描述:復方甘草口服含有阿片酊,屬于孕婦禁用;乙醇與頭孢類藥物容易發(fā)生雙硫侖發(fā)應,會出現面部潮紅、眼結膜充血、視物模糊、頭頸部血管劇烈搏動等反應。藥師拒絕調劑,醫(yī)生應根據患者病情選用其他合理安全的止咳化痰藥物。
2.3.7 適應證不適宜 臨床診斷為:①隱性梅毒;②早孕。年齡26歲,開具醋酸潑尼松片,每日2次,每次10 mg,口服。問題描述:根據《糖皮質激素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5],糖皮質激素用于較重的神經梅毒,預防病毒解體后的毒素釋放而導致的癥狀加重。因此一般隱性梅毒無糖皮質激素的預防指征。
2.3.8 其他情況不合理 ①處方:臨床診斷為急性支氣管炎,開具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4∶1)顆粒,醫(yī)生沒有寫皮試或免試,藥師拒絕調劑。②處方上的臨床診斷出現書寫不全。如處方:臨床診斷為體檢,年齡3歲,開具維生素D滴劑(膠囊型),每日1次,每次400 IU,口服。醫(yī)生應補充相應的臨床診斷。③醫(yī)師未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規(guī)定開具抗菌藥物處方的。如處方:臨床診斷為人工流產,年齡23歲,開具硝呋太爾片,每日2次,每次0.2 g,口服。問題描述: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4],人工流產的抗菌藥物首選第一或第二代頭孢類±甲硝唑或多西環(huán)素。④還有兒童處方未標注體重等。
以上的結果分析表明我院門診處方仍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并有干預不成功的處方。門診藥房針對這種情況召開討論會,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12],從人員、材料、設備、方法、環(huán)境等要素,分析如下。(1)人員因素:①醫(yī)生不熟悉《處方管理辦法》導致臨床診斷書寫模糊或者不全的用藥不適宜;電腦操作不熟悉,存在錄入錯誤或者開具的處方模板錯誤;醫(yī)生對藥品的用法用量、適應證、注意事項、禁忌證和特殊人群的用藥特點等不熟悉。②藥師工作量較大,審核處方存在紕漏,或者藥師的專業(yè)知識欠缺,與醫(yī)生溝通存在障礙,審核處方時發(fā)現不合理處方的觀點與醫(yī)生不相符。③患者表示知曉藥物正確用法要求大量開藥,導致藥物用法用量與患者實際的用法用量存在差異,而對需要與醫(yī)生再次確認的處方,患者嫌麻煩、不理解藥師的行為等原因不愿意找醫(yī)生更改[13]。④導診臺未對兒童就診卡及時錄入體重。(2)材料因素:①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HIS)完善度不夠,系統(tǒng)無法自動提醒醫(yī)生,處方存在不合理用藥。②醫(yī)生開具的處方模板,無法隨著藥品參數變動而更新,造成藥品用法用量與說明書不一致。(3)設備因素:打印機時常出現異常,分散藥師的注意力,或者導致臨床用藥須知單的信息缺漏,患者認知的依從性降低。(4)方法因素:①藥師沒有及時對不合理處方進行干預,放任不合理處方的存在。②醫(yī)師只修改紙質處方,而忽略了電子處方。③藥師和醫(yī)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④針對門診處方干預沒有相應的處罰制度,且執(zhí)行力不夠。(5)環(huán)境因素:①門診患者量較大,為了縮短患者取藥等候時間,藥師審核處方用時減少。②窗口常有其他患者咨詢,分散了藥師的精力,導致審方粗陋。
針對上述門診處方存在的問題,結合我院門診藥房的實際情況,建議改進措施如下。(1)針對醫(yī)師:①建議醫(yī)務科對醫(yī)生的藥品相關知識與法律條文進行培訓,并不定期抽查;②建議醫(yī)生開具處方時要考慮到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問題,特別是服藥依從性差的特殊人群,更應該考慮治療方案的選擇;③建議醫(yī)務科制訂相應的獎懲制度,委托藥學部對醫(yī)生的處方質量進行評分,與個人績效相結合實施獎懲。(2)針對藥師:①加強藥師專業(yè)知識的培訓和考核;②嚴格按照門診藥房的處方干預規(guī)定駁回不合理處方,未采納的登記問題進行季度點評討論,借助臨床藥師,定期與醫(yī)生溝通反饋不合理處方情況;③規(guī)定不同病種患者的最大用藥時限;④針對各臨床科室超說明書用藥,組織臨床科室向藥事委員會提供循證醫(yī)學資料,藥學部匯總超說明書用藥目錄和依據,提交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和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討論審核;⑤設置專門的門診藥物咨詢窗口,提供用藥指導,必要時對繁忙的窗口進行協(xié)助。(3)針對HIS:①引進前置審方軟件;②在開具處方界面添加查詢藥品說明書功能以便醫(yī)生查看,系統(tǒng)強制要求兒童體重的錄入,設置醫(yī)生超說明書用藥時需要醫(yī)生再次簽字確認的提醒,以及特殊病種的最大處方用量和最長時間,設有專門的信息藥師對藥品的所有參數進行維護更新;③對給藥的劑量及頻次給予預先設定,根據現有的藥品說明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等,對我院藥品進行用法用量默認設置,醫(yī)生一錄入處方,該藥的默認用法則會自動出現,醫(yī)生可根據病情進行改動,減少醫(yī)生處方錄入錯誤[14]。(4)針對患者:制作藥品知識宣傳手冊,進行藥品知識宣講和教育,門診藥師打印相應的臨床用藥須知單并指導用藥,對患者明確藥師責任,提高患者的依從性。(5)針對環(huán)境:①引進了先進的自動發(fā)藥機,提高處方調配準確率和效率;②優(yōu)化取藥流程,患者需要取藥時首選在報到機上點擊報到,發(fā)藥機或藥師人工按點擊順序優(yōu)先取藥;③采用電視機顯示排隊叫號系統(tǒng),縮短患者站隊等候時間;④根據臨床科室用藥特點設置快速的婦科、生長發(fā)育科的取藥窗口,以減輕其他窗口藥師的壓力。
通過門診處方干預,因處方錯誤而發(fā)生的差錯事件明顯較未干預前低。對我院門診處方的現狀進行分析討論,對出現不合理處方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處方干預措施,從而有效地提高了醫(yī)務人員的專業(yè)水平和門診處方質量,保證了醫(yī)療安全。但處方干預的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充分借助于現代化的計算機互聯網技術[15-16]以及專業(yè)知識,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