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芹
摘要: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閱讀,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以及閱讀能力方面,進行閱讀訓練會帶來很大幫助,也有助于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多的文化知識、積累更多的文化常識。與此同時,閱讀能力的提升對語文教學的開展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語文的教育改革中,要求教師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鼓勵小學生更多的關注課外閱讀。本文將從小學語文立體課外閱讀模式的構建方面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可以具有初步的運用基礎知識能力及探索知識的能力,教師應該不斷地開展閱讀興趣教學,重視學生對于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不斷地提高孩子的語文能力。同時還需要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工作中,不斷地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新知識,運用新的學法獲取知識。
一、小學語文中閱讀理解的困境
1.傳統(tǒng)教學模式限制學生思維模式
小學語文學習進入高年級階段,隨著閱讀文章的內(nèi)容和深度不斷加深,學生需要花費花更多的時間去做好課前的預習。與此同時,教師的授課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師在授課時更傾向于灌輸式講解,將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強硬地灌輸給學生,以達到教學目標。可這種做法卻限制了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往往沒有辦法很好地形成閱讀技能技巧。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閱讀其實不單單是文字上的溝通,更是一種探尋作者情感,尋找契合點的過程,他們希望從閱讀中能在某些方面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
2.固定教學任務阻礙自主學習興趣
聯(lián)系實際生活往往能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并通過閱讀文章來體會表達的情感。但這時有些教師急于求成,希望學生可以一下子找出情感所在,一旦學生沒有辦法及時作出反應,教師可能會直接以口述的方式代替學生回答,不僅達不到良好的授課效果,也會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加上一些教師不夠重視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在學習新的文章時,沒有辦法更好地運用之前學過的知識來表達自己的看法。一旦面對教師提出的閱讀要求時,也無法在課堂上和教師之間產(chǎn)生良性互動。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最終導致語文課堂教學無法順利進行。
二、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水平的措施
1.立足標準,更新理念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之一,良好的閱讀教學能夠確保小學生的漢字儲備,也能夠提升他們的寫作技巧,最終提升漢語使用能力。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部分語文老師仍秉持著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閱讀教育難以達到既定目標。為了扭轉這一現(xiàn)狀,老師必須立足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結合課程改革的要求,把學生放在課堂的中心,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水平。語文本就是社科類學科,答案相對多樣,尤其在閱讀層面,對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學生因為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不同,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當學生閱讀文章后的感悟與老師不同時,老師要認真傾聽,鼓勵學生敢于突破所謂的標準答案,尋求自己對文章的真實理解,這樣才能確保閱讀教育達到新課改的要求。
2.創(chuàng)造合適的閱讀氛圍
小學生缺乏生活經(jīng)驗,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在閱讀時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擾。為了確保閱讀課程中,小學生將注意力放在閱讀材料上,語文老師必須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根據(jù)小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適合他們的閱讀材料和方式,如做游戲和趣味故事等。有一篇課文主要講解金字塔,倘若筆者只是單純地帶領學生讀課本,學生很快就會失去興趣。筆者借助多媒體設備,在備課時從網(wǎng)絡上搜集適合在課堂上播放的視頻,讓小學生觀看后,再帶領學生讀課文。并且在講解課文時,把課文內(nèi)容和視頻資料相結合,把抽象的文字轉換為直觀的影視資料,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熱情。
3.培養(yǎng)小學生課后閱讀的習慣
當前,部分老師仍秉持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通過大量的練習和以課堂為中心的講解對學生進行閱讀教育。在這種教育理念下,老師將教育重心放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關注較少。然而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的閱讀無法在課堂上形成連續(xù)性。此外,新課標要求小學生必須積累一定量的閱讀詞匯,僅僅在課堂上閱讀難以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因此,老師必須利用起學生的課外時間,讓小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和學習。首先,老師要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主動閱讀,推薦適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的書籍,讓小學生充滿熱情地閱讀。比如筆者在帶領低年級學生學習了《狼和小羊》后,就給學生布置了閱讀《格林童話》的課外作業(yè)。其次,讓小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必須做到家校聯(lián)合,老師建立起與學生家長溝通的渠道,讓家長督促學生閱讀,家校共同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4.科學設計作業(yè)
為了提升閱讀教育的效果,語文老師要充分利用作業(yè)。閱讀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語感,在布置閱讀作業(yè)時,應當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與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夠確保閱讀作業(yè)完成率,還能讓小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以筆者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為例,筆者在帶領學生學習了《烏鴉喝水》后,給小學生布置了繪畫作業(yè),讓小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描述,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把烏鴉為了喝水所做的各種努力畫出來。這樣的作業(yè)能夠強化學生對于閱讀材料的理解,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們的繪畫水平。
綜上所述,語文閱讀教學不能紙上談兵,要從實際行動著手,從一節(jié)課開始,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針對小學生群體,策略的選擇也要剛柔并濟,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為目標。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切事物都處于變化之中,沒有什么是永恒不變的,教學更是如此,教師要擔任起教育的重擔,還需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和方法,確保最大程度的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言語智慧。
參考文獻
[1]連躍紅.提高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效率策略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33):154-155.
[2]何秀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解析[J].華夏教師,2020(17):27.
(寧陽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