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鶯
臺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近年來,“校園貸”的危害已經(jīng)逐漸被廣大學子認知,國家多部門也在下大力氣嚴厲整治“校園貸”。但仍有不少大學生,甚至是優(yōu)等生,憑著一腔熱血、過度自信,陷在“校園貸”里無法自拔。“校園貸”仍需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重視。
學生張某,男,班長,入黨積極分子。該生學習優(yōu)異,工作能力較強,獨立自主,是同學、老師眼中的優(yōu)等生。父母雙全,獨生子,家境良好。幾天前,張某父親接到一陌生催債電話,稱兒子張某欠債,聯(lián)系張某,每次通話,聲稱忙于兼職,寥寥數(shù)語。父母很擔心,來校了解,尋求幫助。
據(jù)張某母親描述,張某這學期多次以各種理由向家里索要“巨款”,三個多月未見人影,聲稱忙于兼職。通過班主任、同班同學描述,側面了解張某最近狀況:請假較多,兼職工作多份,最近經(jīng)常接不明電話,上課思想不集中,曾被任課老師批評。初步判斷,“校園貸”可能性較大,匯報學院領導。
張某,自尊心較強,自上大學以來,渴望“自立”。為向父母展現(xiàn)獨立經(jīng)濟的能力,開始通過兼職解決自己生活所需。大二第一學期,因學費、平時生活開銷,入不敷出,礙于面子,不向父母開口,自信能通過兼職還清債務,選擇了手續(xù)便利且放貸速度快的校園貸平臺解決暫時的經(jīng)濟危機。借款4000元,實際拿到3000元左右,其后,開始了還款噩夢。兼職所得趕不上產(chǎn)生的利息,張某被這些債務深深困擾,多次接到騷擾威脅電話,不得不向多個平臺借款,拆東墻補西墻。截至談話日期,學生張某先后向三個不同網(wǎng)貸平臺借款,一年多時間,已陸續(xù)還款近二萬元,現(xiàn)賬面上仍需還款一萬多。
首先,告知該生,面對非法“校園貸”風險,最理性最正確的辦法只能是及時遏制,減少到最小損失。其次,站在學生角度,分析利弊。最后,將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還學生本人。學生張某在輔導員耐心分析引導后,意識到非法“校園貸”的嚴重后果,主動聯(lián)系其父母。在父母共同幫助下,一次性還清借款,告別非法“校園貸”噩夢。
借款四千,還款三萬多,歷經(jīng)一年多時間。學生張某重新認識了如何更好地“自立”,放下了所有心理包袱,迎接人生新起點。
考慮到此事件是非法“校園貸”中的典型案例,及時召開各班學生代表座談會,圍繞非法“校園貸”話題開展專題討論會。徹底排摸各班非法“校園貸”真實情況,為學校及時介入打好基礎。
①在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班主任、輔導員習慣性地關注“問題學生”較多,對“優(yōu)等生”群體關注不夠,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②非法“校園貸”排摸工作不徹底,班主任、輔導員往往通過學生干部進行排摸工作,忽略了班級學生干部這一“優(yōu)等生”群體。③家校未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渠道,如何建立起家?;ネ贤J?,有待進一步探索。
①張某“校園貸”初衷并不是因為過度消費,而是出于“自立”意識,跟其他由于不良消費引發(fā)的“校園貸”案例有所區(qū)別。②該生輕視“校園貸”危害,過于自信,覺得不會被其所累,致使深受其困。③該生自尊心過強,與父母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溝通習慣。經(jīng)濟上學會自立是好事,但當力所不能及時,死要面子,不向父母尋求幫助,是不對的。這樣會致使困擾持續(xù),心理壓力大,影響學習生活。④該生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和法律知識缺乏,法律觀念薄弱。
①與張某溝通困難,父母溝通技巧有待加強。00后學生思想活躍、自主性強,傳統(tǒng)教育引導方式不一定可行,需改變溝通方式。②本次非法“校園貸”事件損失不大,歸結于父母及時的介入、家校密切的聯(lián)系。
本案例中,先期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已建立了良好的互動機制,學生信任輔導員,在問題出現(xiàn)后,愿意和輔導員交心溝通。學生信任是做好一切思想工作的基礎,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在處理各類學生的問題中,輔導員要注意分類教育的方法方式。像張某這類“優(yōu)等生”,自尊心強,有思想、有主見。交流溝通中,輔導員不能像對待“問題學生”一樣直接批評教育,指出錯誤,而要以理解、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運用傾聽和共情技巧,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被了解、重視和關心,自主意識到錯誤所在,促使學生發(fā)自內心主動去解決問題。
此案例從發(fā)現(xiàn)到最后的處理,離不開家校互動。關注學生思想動態(tài)、日常消費,及時發(fā)現(xiàn),有效干預,才能及時幫助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助力大學生成長成才。
此案例的發(fā)生主要是張某輕視“校園貸”危害,金融風險防范意識薄弱,過于自信所致。加大對大學生非法“校園貸”危害宣傳力度,增強學生對非法“校園貸”的辨別能力,普及金融常識,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從源頭遏制非法“校園貸”。
本案例不是因學生過度消費、攀比心理導致的非法“校園貸”事件,是學生追求經(jīng)濟獨立、自立自強,但用錯方法方式的案例,可引導學生通過獎學金、學科競賽、正規(guī)銀行借貸等方式緩解經(jīng)濟壓力,學會理性預防金融風險,提高法律素養(yǎng)。
作為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提升大學生的金融素養(yǎng),在問題發(fā)生時及時介入,提供正向的指導與實際的幫助,時刻為大學生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