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恂奕
教學目標:
1.認識“夜、疑”等9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能按筆順正確書寫“思、床”等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初步感知古詩韻味。
3.理解詩句意思,想象畫面,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過程:
一、了解作者,破解詩題
1.了解作者
(1)熱身誦讀,回顧舊知:《古明月行》。
(2)了解作者:這首詩的作者李白。在這首詩里,他把天上的圓月說成“白玉盤”“瑤臺鏡”,多么美麗的想象啊!李白的詩就是這樣想象豐富。
2.揭題解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詩,也和月有關。一起讀課題,說說題目意思。
要點:
(1)認讀“夜”,知道“夜”表示天黑的時間,說一說跟它相關的詞語。
(2)認讀“思”,知道“思”是心字底,交流積累含有心字底的字。心字底的字和內(nèi)心的思法、感受有關,在這里“思”是“思念”的意思。
【設計意圖:由熟讀成誦的詩導人,感受詩人作詩想象豐富的特點,拉近了學生與課堂的心理距離,也為新課學習做好鋪墊借助生活語言理解“夜”,回顧舊知識歸類識記“思”,對于破解詩題有推波之效,為下文“抓住關鍵詞理解詩句”這一學習方法的習得與鞏固打下基礎。】
二、初讀古詩,感受詩韻
1根據(jù)要求,自讀古詩
(1)借助拼音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2)圈出本課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生字。
2.交流反饋,指導書寫
要點:
(1)i賣準字音,尤其注意“床”“霜”的讀音。
(2)交流識字方法,重點指導用字源發(fā)展法識記“舉”:看圖(一個大人用手把孩子高高舉起),人們根據(jù)這個動作創(chuàng)造了甲骨文中。上方像是一個小孩,下方像是一個大人,左右兩側(cè)是兩個“手”的形狀,就像一個大人高高托舉著小孩的樣子。隨著漢字的慢慢演化,最后變成了今天看到的“舉”。它的本義現(xiàn)在還用,如舉手、舉重;后來又有了很多引申義,如推舉、舉例。
(3)指導書寫,重點提醒:“低”的最后一點不能丟;“床”是半包圍結(jié)構,“木”字不能縮,伸到“廣”外一點點;“鄉(xiāng)”是獨體字,兩個撇折處基本對齊,撇要往左下方舒展。
3.朗讀古詩,感知韻味
要點:
(l)學會適當停頓,注意朗讀節(jié)。
(2)讀詩的第一、二、四行,知道“光、霜、鄉(xiāng)”的韻母都足ang,初步感知押韻。
【設計意圖: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識字方法,可放手讓他們自主識字,享受識字樂趣,體驗識字成就感。生字的指導書寫有筆順指導、結(jié)構把握、關鍵筆畫的點撥等,著力點不同,體現(xiàn)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古詩合乎樂曲的韻律、節(jié)奏,講究韻腳的合轍、平仄的搭配,經(jīng)過適時的停頓指導和韻腳的找尋,學生在誦讀中形象直觀地感知了古詩的節(jié)奏美、音韻美,相信這樣的感知會隨著古詩學習的深入逐步加深.】
三、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1.根據(jù)“自學提示”邊讀邊想
(l)輕聲朗讀古詩,用“o”圈出作者看到的景物,并想一想詩句的意思,有不明白的地方做個小記號。
(2)讀了這首古詩,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呢?和同桌說一說。
2.交流反饋
(l)聚焦關鍵詞,讀懂古詩一
提示:①交流看到的景物。②根據(jù)學情,點撥關鍵詞意思。③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古詩的意思。
要點:①借助圖片認識“床”,詩中指銀床,即井欄。古時人們喜歡圍井而居,井邊成了居民們活動交流的公共場地。取水洗滌,聚會納涼,談天說地,小朋友也喜歡在井欄外的空地上玩耍為了防止人掉進井里,人們便用木頭或者石頭在井四周做上了圍欄。這些井欄呈四角或八角,和古時候的床相似,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②“疑”在此處為“好像”之意;③聯(lián)系生活了解“霜”,這是秋、冬、春三季,地面的水汽遇冷在接近地面的物體上凝結(jié)成的一種白色冰晶,一般有霜的時候天氣比較寒冷。④動怍演示“舉頭”,就是“抬頭”的意思。
(2)聚焦畫面,體會意境。
提示:①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或憑借圖片想象畫面,體會詩情。②引導學生抓住詩中的一景一物,體會詩的意境。③配樂朗誦,誦出意境和詩情。
要點:①想象畫面,感受意境:結(jié)合前文對“床”“霜”等的理解,感受月光的皎潔、季節(jié)的寒涼以及作者內(nèi)心的寂寞孤獨。②走進畫面,體會思鄉(xiāng)之情:如果你是李白,此時你一人在他鄉(xiāng),看著眼前的一景一物,你會怎么做,怎么想?③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設計意圖:這首詩內(nèi)容單純卻又豐富,容易理解卻又體味不盡,清冷的畫面和深沉的情感需要感性認知和情緒體驗相結(jié)合學習。如何搭建支架呢?筆者嘗試通過借助插圖豐富畫面,角色體驗想象作者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手段,引導學生大膽想象與表達,將理解與感悟有機融合,體會庭院安靜卻寂寥,月光皎潔卻清冷,故鄉(xiāng)親切卻遙不可及,以及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之境?!?/p>
(3)聚焦語言運用,淺吟清唱
在這首詩里,李白把“明月光”比作“地上霜”,想象是多么豐富?。∥覀円苍谒慌e一望、一低一思之間,感受其作客他鄉(xiāng)的思鄉(xiāng)情。如今,《靜夜思》已經(jīng)被廣為傳誦,我們會在什么時候情不自禁吟誦到它呢?
提示:①經(jīng)典詠流傳。跟著音樂唱一唱《靜夜思》(作曲:谷建芬)②創(chuàng)設情境吟誦詩句。中秋節(jié)的夜晚,我特別想念在老家的爺爺奶奶,想念家門前的那條小河,我在日記里這樣寫道……。姐姐在遙遠的北方上學,中秋節(jié)的夜晚,她站在窗口喃喃自語……媽媽今年調(diào)往國外工作,有一天晚上,她看著天上的一輪圓月,情小自禁地吟誦道……中秋夜,援疆工作的爸爸把那一份思念深藏心底……
【設計意圖:“思”是這首詩的詩眼,它讓我們看到了作者眼里的景、心中的情,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古詩的“辭約而意豐”這樣的文化是值得去“誦”、去“詠”的。在此,筆者引導學生歌曲詠唱,是對古詩錯落有致、委婉動聽的音韻美的升級體驗;創(chuàng)設情境詩句運用,讓學生知道讀背不是古詩學習的終點,還可以在生活中學古詩、用古詩。】
四、拓展詩句,布置作業(yè)
1.拓展詩句
當你遠在他鄉(xiāng),思念故鄉(xiāng)的時候,其實還可以吟誦這些詩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誦一誦。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唐)王維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唐)孟浩然
提示:讀一讀詩句,選擇由其中一句所想象到的畫面,和大家交流一下。
2.布置作業(yè)
(1)生字書寫,完成作品(二選一)
●讀下面的一段文字,將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到合適的田字格里。
●嘗試完成書法作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搜集一些與月有關的思鄉(xiāng)古詩讀一讀,背一背。
【設計意圖:“思鄉(xiāng)”是生活中繞不開的話題。古詩詞中也有很多思鄉(xiāng)的作品,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經(jīng)典詩作值得學生反復誦讀,內(nèi)化于心。創(chuàng)設情境書寫生字,讓生字書寫不孤立存在,有語言環(huán)境,有文化氛圍,既是對古詩內(nèi)容的回顧,也是對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p>
(作者單位:江蘇無錫市梨莊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楊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