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楠,劉立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4)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提出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思想的一個重要命題,即“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卻發(fā)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1]。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引用了恩格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這個命題,還引用了另一個命題,即“如果說人靠科學和創(chuàng)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對人進行報復”[2]。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深入理解新發(fā)展理念”[3]、在2018年“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5月4日)”[4]、在2018年“推動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5]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引述恩格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的論述,并進行了深刻的闡述。
本文根據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德文版、英文版以及多種中文版等文本,系統地考察馬克思主義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的命題,并研究該命題對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理論貢獻。
恩格斯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1)對恩格斯自然觀的概括,見汪信硯:論恩格斯的自然觀[J].哲學研究,2016(7),10-14;對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與自然關系思想的概括,見楊峻嶺,吳潛濤: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關系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0 (3):58-76.。恩格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的論述,是恩格斯自然觀也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思想的一個核心命題。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德文版收錄在MEGA2(2)MEGA:Marx-Engels-Gesamtausgabe,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國際上的通稱,又稱為馬恩全集的“歷史考證版”。MEGA1于1927年開始出版,于1936年終止,未能將全卷出版。1966年官方確定新版MEGA2的出版工作,1975年首卷第一卷出版。第I/26卷中。恩格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論述的原文(3)我們曾就該論述的理解和翻譯,向復旦大學王國豫教授等學者進行了咨詢。是:“Schmeicheln wir uns inde? nicht zu sehr mit unsern menschlichen Siegen über die Natur.Für jeden solchen Sieg r?cht sie sich an uns.Jeder hat in erster Linie zwar die Folgen,auf die wir gerechnet,aber in zweiter und dritter Linie hat er ganz andre,unvorhergesehene Wirkungen,die nur zu oft jene ersten Folgen wieder aufheben”[6]?!蹲匀晦q證法》英文版以及各種中文版的翻譯(下述),均來源于此。
《自然辯證法》的權威英譯本由Clemens Dutt翻譯,于1939年在英國由Dialectics of Nature出版(簡稱“DUTT譯本”)。后來《自然辯證法》多種英文版(4)參見喬瑞金,閆宏秀: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研究讀本[M].北京:中央翻譯出版社,譯2017。均以此為藍本,只是“編者”和“作序者”有所變化。本文采用2012年版本。
DUTT譯本將恩格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論述翻譯為:“Let us not,however,flatter ourselves over much on account of our human victories(5)馬克思主義文庫中1883年《自然辯證法》英文版中用“conquest” 來表述“人類征服自然的勝利”。over nature.For each such victory nature takes its revenge on us.Each victory,it is true,in the first place brings about the results we expected,but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places it has quite different,unforeseen effects which only too often cancel out the first.”[8]這里指出,DUTT譯本將德文原文中的in erster Linie 、in zweiter 、dritter Linie分別翻譯為:in the first place、in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third place。這是《自然辯證法》后來多種中文版出現多種理解和翻譯之差異的地方。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有多種中文譯本。這里按照主要中文版本的時間順序,歷史地考察不同譯者和版本對恩格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論述的理解和翻譯。
(1)《自然辯證法》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由杜畏之根據1925年蘇聯首次出版的《自然辯證法》德俄對照本翻譯,于1932年由神州國光社出版(簡稱“杜畏之譯本”)。杜畏之譯本對恩格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論述的翻譯(6)參見,張秀琴:《自然辯證法》杜畏之譯本考[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9,第492頁。是:“現在且莫來吹噓人類之若何戰(zhàn)勝自然,且看看在戰(zhàn)爭中人類力量的弱小。須知我們每一次所得的勝利,自然都有相當的報復給我們的。初時的勝利,當然能得到我們預料的結果,但是以后我們又會得意料之外的影響,把昔日所得的勝利全盤毀滅?!盵9]
(2)曹葆華、于光遠、謝寧翻譯的《自然辯證法》全譯本,于195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7)該譯本主要根據聯共(布)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研究院1935年的德文版全集本和1953年的俄譯本譯出。還參考了Dutt的英譯本。金岳霖、孟慶哲、何祚庥、龔育之等人譯稿提出了不少的意見 。參考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曹葆華、于光遠、謝寧等譯,人民出版社出版,1955.第341頁。(簡稱“曹葆華等譯本”)。曹葆華等譯本對恩格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論述的翻譯是:“可是我們不要過于得意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我們的每一次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的這種勝利,第一步我們確實達到預期的結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結果,常常正好把那第一個結果的意義又取消了?!盵10]
改革開放后,于光遠主持重新譯編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于1984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簡稱“于光遠譯本”)。于光遠譯本對恩格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論述的翻譯是:“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每一次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在第一線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線和第三線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它常常把第一個結果重新消除。”[11]
需要指出的是,恩格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的論述出自《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1949年出版了曹葆華、于光遠翻譯的單行本譯本。該譯本對該命題的翻譯是:“可是我們不要過于得意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我們的每一次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在第一條戰(zhàn)線上我們確實達到預期的結果,但是第二條和第三條戰(zhàn)線上卻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結果,常常正好把那第一個結果又消滅了”[12]。 1952年曹葆華、于光遠翻譯出版《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新譯本,對該命題的翻譯修訂為:“可是我們不要過于得意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我們的每一次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第一次我們確實達到預期的結果,但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卻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結果,常常正好把那第一個結果又消滅?!盵13]
(3)中共中央編譯局翻譯出版了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多個譯本,并不斷進行修訂。1971年中共中央編譯局在1955年曹葆華等譯本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修訂,編譯出版了《自然辯證法》,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8)同一年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版本的第519頁該命題的表述,與中央編譯局譯《自然辯證法》中的一致。(簡稱“官方譯本1971”)。官方譯本1971對恩格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論述的翻譯是:“但是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14]
《自然辯證法》“官方譯本1971”經過修訂,被收入中共中央編譯局1995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版,《自然辯證法》(節(jié)選)收入2009年《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后又被收入2012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2014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二十六卷(1873年—1882年)?!蹲匀晦q證法》的最新中文版是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特輯中的《自然辯證法》(簡稱“官方譯本2018”)。從“官方譯本1995年”起,《自然辯證法》官方譯本對恩格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論述的翻譯,均是:“但是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起到了我們預期的效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卻發(fā)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盵1,15-16]
以上各種中文譯本,均準確地表達了恩格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的核心思想,但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的時間維度上,存在多種翻譯方式,表述模糊不清,有待改進。本文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翻譯。
恩格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這個命題,表達了如下要點:(1)人類對自然界的改造,可以取得勝利;(2)但人類對這樣的勝利,不可得意忘形;(3)因為自然界后續(xù)會對人類產生“反作用”,對人類進行報復;(4)自然對人類的報復,是有階段性的。第一階段,自然界產生了人類所預期的結果;第二階段,產生了人類預想不到的“副作用”,這時還是“利大于弊”;第三階段,則出現“弊大于利”。
基于以上理解,本文將該命題理解和翻譯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將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在第一階段確實達到了我們預期的效果,但是第二階段以及第三階段卻將發(fā)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結果,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抵消了?!?/p>
恩格斯這一論述,在國際上被廣泛引用。Lan Angus(2012)引用這個論述對人們長期以來對于馬克思恩格斯的一個“誤解”進行了反駁,“這個誤解是: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人類控制和改造自然,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的能力是無限的,對可持續(xù)發(fā)展或生態(tài)環(huán)境沒有興趣。其實不然[17]”。恩格斯的論述說明,馬克思主義認識到了人對自然支配和改造的“限度”,并關注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
國內有學者將恩格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的論述概括為“自然報復論”(9)參見,李全喜,耿宏宏:恩格斯“自然報復論”思想及其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啟示[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 年5月第3期,第110-116頁。。考慮到恩格斯的論述中特別強調自然對人類報復是分階段的,因此,我們把恩格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的論述,提煉為“自然報復階段論”。本文將恩格斯關于自然對人類報復的論述,按時間維度即“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如圖1所示。
圖1 恩格斯“自然報復階段論”的示意圖
第一階段: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產生的為正效果,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向程度不斷增加。人類支配自然的程度未破壞生態(tài)系統的動態(tài)平衡,生態(tài)環(huán)境利于人類生存發(fā)展,人類取得了對自然界勝利的預期效果。
第二階段: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產生的仍為正效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向程度不斷減小。從人類支配自然的角度看,此階段為動態(tài)平衡破壞期,支配自然的程度破壞了生態(tài)系統的動態(tài)平衡,生態(tài)環(huán)境利于人類生存發(fā)展的程度下降,產生了完全不同的結果,減弱了第一階段對自然界勝利的預期效果。
第三階段: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產生了負效果,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負向程度不斷增加。人類支配自然的程度嚴重破壞了生態(tài)系統,抵消了最初的結果,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
恩格斯不僅提出自然報復人類的論述,而且為該論述提供了歷史實證案例支撐。在該論述之后,恩格斯寫道:“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別的地方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為荒蕪不毛之地,因為他們使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積聚中心和貯存庫。阿爾卑斯山的意大利人,當他們在山南坡把那些在山北坡得到精心培育的樅樹林砍光用盡時,沒有預料到,這樣一來,他們就把本地區(qū)的高山牧畜業(yè)的根基毀掉了;他們更沒有預料到,他們這樣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內枯竭了,同時在雨季又使更加兇猛的洪水傾瀉到平原上?!盵1]恩格斯提及的這些“經典案例”得到了廣泛的引用,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深入理解新發(fā)展理念”[3]和在2018年“推動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5]中的兩次引用(后述)。
以“自然報復階段論”為理論基礎,總結歷史教訓,恩格斯提出了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戰(zhàn)略指導思想”(10)參考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曹葆華、于光遠、謝寧1955年譯文:“我們必須時時記?。何覀兘y治自然界,決不像征服者統治異民族一樣,決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樣——相反地,我們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一起都是屬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我們對自然界的整個支配,僅僅是因為我們勝于其他一切動物,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guī)律而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146頁。:“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記?。何覀儧Q不像征服者統治異族人那樣支配自然界,決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地,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們對自然界的整個支配作用,就在于我們比其他一切生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guī)律?!盵1]這就重點指出了人類支配自然改造自然,必須正確運用規(guī)律,否則就會遭到自然界的懲罰和報復。
恩格斯接著指出,人類由于更多地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因此能夠認識自然報復人類較遠的后果:“我們一天天地學會更正確地理解自然規(guī)律,學會認識我們對自然界習常過程的干預所造成的較近或較遠的后果。特別是自本世紀自然科學大踏步前進以來,我們越來越有可能學會認識并從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們的最常見的生產行為所造成的較遠的自然后果?!盵1]
恩格斯在可能是1876年5月—6月寫成的《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中的作用》中提出的“自然報復階段論”,其產生是不斷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本文初步認為,這個命題起源于他1872—1873年提出的命題:“如果說人靠科學和創(chuàng)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對人進行報復,按人利用自然力的程度使人服從一種真正的專制,而不管社會組織怎樣。”[15]本文稱之為“自然力報復論”。該命題的德文原文和語境是:Wenn der Mensch mit Hilfe der Wissenschaft und des Erfindergenies sich die Naturkr?fte unterworfen hat,so r?chen diese sich an ihm,indem sie ihn,in dem Ma?e,wie er sie in seinen Dienst stellt,einem wahren Despotismus unterwerfen,der von aller sozialen Organisation unabh?ngig ist.[18]其英文翻譯是:If man,by dint of his knowledge and inventive genius,has subdued the forces of nature,the latter avenge themselves upon him by subjecting him,in so far as he employs them,to a veritable despotism independent of all social organization.[19]。恩格斯這里提出的“自然力報復論”,是用來指出人類活動之中超出主體預期的界限問題[20]??梢哉f,恩格斯“自然報復階段論”是對“自然力報復論”的深化和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必須結合時代發(fā)展和國情、世情等與時俱進。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5月4日)”等文章對馬克思恩格斯經典作家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不僅進行“溫故知新”,而且進行“溫故創(chuàng)新”,作出了時代化、中國化的概括和提煉[4]。
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思想的集中體現。本文在研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tài)文明的原始文獻以及前人的研究文獻(11)主要研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第二卷);中共中央文獻室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9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2019年)。同時研習趙建軍“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科學內涵及時代價值”《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2019年第6期,第38-41頁;尤其是基于李干杰(2018)“以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為指導 動員全社會力量建設美麗中國”(《中國人大》,2018年第15期,第45-46頁)所進行的新概括:生態(tài)興則文明興、生態(tài)衰則文明衰的深邃歷史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fā)展觀,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用最嚴格制度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嚴密法治觀,全社會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全民行動觀,共謀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共贏全球觀。基礎之上,將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概括為:
(1)生態(tài)興則文明興、生態(tài)衰則文明衰的生態(tài)唯物史觀;(2)“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fā)展觀;(3)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生不息演進觀;(4)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萬物一體系統觀;(5)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人民中心觀;(6)實行最嚴格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制度的治理觀;(7)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公民參與觀;(8)共謀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觀。
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很多核心觀點來源于包括恩格斯“自然報復階段論”在內的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思想,并作出了時代化的發(fā)展,作出了原創(chuàng)性的貢獻。比如:
習近平總書記2006年提出走向綠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即第一個階段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環(huán)境的承載能力,一味索取資源。第二階段是既要“金山銀山”,但是也要保住“綠水青山”,這時候經濟發(fā)展與資源匱乏、環(huán)境惡化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人們意識到環(huán)境是我們生存發(fā)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燒。第三個階段是認識到“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1]。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三階段與恩格斯“自然報復階段論”有內在的一致性。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大體對應于恩格斯所說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正是當人類認識到而且歷史和現實證明人對自然的支配和勝利已出現“自然報復”抵消第一階段預期結果之時(即恩格斯所說的“第三階段”),人類發(fā)展就必須進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第三階段”即綠色發(fā)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深入理解新發(fā)展理念”中,在引述了恩格斯“自然報復階段論”之后,接著論述說:“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規(guī)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fā)利用自然上走彎路。這個道理要銘記于心、落實于行?!辈⒅赋觯骸叭祟惏l(fā)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個規(guī)律誰也無法抗拒?!盵3]
同樣,習近平總書記在文章中引用了恩格斯“自然報復階段論”歷史案例后,結合我國的歷史,豐富和發(fā)展了“經典案例庫”:“據史料記載,現在植被稀少的黃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脈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毀林開荒、亂砍濫伐,這些地方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蔓延,湮沒了盛極一時的絲綢之路。河西走廊沙漠的擴展,毀壞了敦煌古城??茽柷?、毛烏素沙地和烏蘭布和沙漠的蠶食,侵占了富饒美麗的蒙古草原。樓蘭古城因屯墾開荒、盲目灌溉,導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河北北部的圍場,早年樹海茫茫、水草豐美,但從同治年間開圍放墾,致使千里松林幾乎蕩然無存,出現了幾十萬畝的荒山禿嶺?!边@些歷史案例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生態(tài)興則文明興,生態(tài)衰則文明衰”論述提供了重要事實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引述了“自然力報復論”之后,接著論述:“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4]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推動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中,再次引用了恩格斯這個論述,并提出:“當人類合理利用、友好保護自然時,自然的回報常常是慷慨的;當人類無序開發(fā)、粗暴掠奪自然時,自然的懲罰必然是無情的。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guī)律?!盵5]
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還特別強調“生態(tài)修復”。比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重要生態(tài)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最近國家頒布了《全國重要生態(tài)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guī)劃(2021—2035年)》。
綜上所述,習近平總書記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結合國內外生態(tài)文明實踐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推進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思想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形成了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思想。
本文對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中“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這個命題,根據德文版、英文版和多種中文版等文本進行了系統的考察,對恩格斯“自然報復階段論”思想體系進行了概括。“自然報復階段論”有歷史案例支撐,是對“自然力報復論”的深化和發(fā)展?!白匀粓髲碗A段論”是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思想的重要命題。人類對自然的支配和改造,必須正確運用規(guī)律,否則必然會遭到自然的報復。包括“自然報復階段論”在內的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思想是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重要理論來源。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對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思想作出了時代化發(fā)展和原創(chuàng)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