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盤錦市人民醫(yī)院 (遼寧 盤錦 124000)
內容提要:目的:研究陰道器械助產與新生兒窒息之間的關系。方法:選擇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9例孕婦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根據患者生產情況將其分為順產組及給予陰道器械助產的助產組,順產組60例患者,助產組59例患者,觀察兩組患者的新生兒窒息情況。結果:經觀察后發(fā)現(xiàn),順產組新生兒窒息率為3.33%,助產組新生兒窒息率為38.98%,兩組數(shù)據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順產中嬰兒窒息率更低,而在非要助產的情況下,首先應該選用胎兒頭吸的方式進行助產,操作簡單且損傷更小,胎吸無用后再選擇產鉗方式進行助產。
圍產兒中出現(xiàn)死亡的主要因素便是新生兒窒息,而窒息不僅可能對新生兒的生命造成威脅,也是導致新生兒中出現(xiàn)病殘兒與低智兒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真正有效地降低新生兒的窒息情況是十分重要的[1]。通過對胎吸以及產鉗進行分析,能夠更好地了解導致新生兒窒息的主要原因,從而指導醫(yī)護人員選擇更好的助產方式進行助產,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理有效的方式進行助產,減少新生兒窒息,并發(fā)癥等情況的發(fā)生,以降低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率為主要目標,真正提高新生兒素質,降低殘障情況的出現(xiàn)。本次研究主要以陰道器械助產與新生兒窒息之間的關系為主,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9例孕婦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根據患者生產情況將其分為順產組以及給予陰道器械助產的助產組,順產組60例患者,助產組59例患者。順產組共60例孕婦,年齡為21~35歲,平均(28.54±2.31)歲;助產組共59例孕婦,年齡為22~35歲,平均(28.43±2.12)歲。兩組孕婦的基本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順產組孕婦均為順產,并未給予特殊的輔助生產辦法;助產組孕婦將給予產鉗術或頭吸術幫助孕婦進行助產,首先給予患者胎頭吸引術,主要目的為幫助患者縮短產程,由于長時間的生產,孕婦可能出現(xiàn)宮縮乏力的情況,因此,給予胎頭吸引術幫助患者進行生產。首先需要密切觀察新生兒反應,面色以及肌張力,做好搶救準備。為患者放置胎頭吸引器,并且在吸引器上涂上滑潤劑,醫(yī)生首先使用左手為患者撐開陰道后壁后將吸引器送入患者陰道內,抵達胎頭頂部后托起孕婦陰道前壁,使整個吸引器與胎頭緊緊貼合。確認連接好之后給予患者抽吸負壓,開啟電動吸引器或者采用注射器抽氣的方式進行抽吸,負壓需要控制在37.24~46.55kPa(280~350mmHg),最大不能超過500mmHg,負壓形成之后則首先檢查吸引器與胎頭之間無產道軟組織夾入后進行牽引,牽引完畢之后檢查患者產道是否出現(xiàn)撕裂情況,并且給予患者常規(guī)縫合。產鉗術是一種成功率較高的輔助生產辦法,當使用胎頭吸引術無果后再考慮應用產鉗術,首先評價產鉗對于母體的影響以及胎頭的旋轉角度,檢查產鉗并且涂上無菌石蠟油,將產鉗放入孕婦陰道內后與胎頭相連,檢查胎頭與產鉗之間沒有軟組織與臍帶后進行牽拉,牽拉方向將隨著胎頭的下降而改變,待胎頭著冠后額部之后取下產鉗,首先取下右葉再取下左葉,最終幫助孕婦生產,按照分娩機轉娩出胎兒。
觀察兩組新生兒的窒息情況,對順產組和助產組的順產率與窒息率進行觀察,并且對兩組情況進行對比。
主要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來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數(shù)據對比采取χ2校驗,計數(shù)資料將采取百分比的方式來表示,計量數(shù)據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觀察后發(fā)現(xiàn),順產組中順產例數(shù)為58例,窒息2例,順產組的新生兒窒息率為3.33%,助產組使用胎吸的窒息例數(shù)為10例,非窒息21例,使用產鉗12例窒息,15例非窒息,助產組的新生兒窒息率為38.98%,兩組數(shù)據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表2。
表1.順產組的新生兒窒息率
表2.助產組的新生兒窒息率(%)
通過陰道器械進行助產,新生兒窒息率明顯高于順產的窒息率。在生產過程中,主要為并發(fā)癥患者以及妊娠合并癥患者需要給予器械進行助產,再加之助產器械將會對胎兒造成一定損傷,使得新生兒窒息率出現(xiàn)提高的情況,再加之無并發(fā)癥,合并癥且陰道順產的患者并不需要給予助產,嬰兒并不會受到外力原因出現(xiàn)損傷,新生兒窒息率也更低[2,3]。因此,為了真正減少助產情況的出現(xiàn),首先需要加強對于孕婦的產鉗保健,以加大順產率為目的。助產中采用胎兒頭吸以及產前是最為有效的助產方式,兩種方式在助產時均有優(yōu)缺點,兩種方法在減少胎兒窒息率方面均無特別優(yōu)勢,因此,在進行助產時,需要根據孕婦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助產方式,從而達到減少新生兒窒息情況的出現(xiàn)[4,5]。通過產鉗能夠有效加快產婦的分娩速度,縮短第二產程,主要給予胎兒先露雙頂徑達到坐骨棘水平,無骨軟產道異常的患者。頭吸也是一種幫助患者縮短產程的主要方式,當胎兒頭吸失敗之后再使用產鉗將會使胎兒的受迫時間延長,加重損傷,窒息率也將提升。因此,當孕婦擁有并發(fā)癥,合并癥且需要進行助產時,應首先給予患者采用胎兒頭吸進行助產,減少損傷,當無效后再給予患者產鉗進行助產[6]。本文中采用的兩種助產方式均能夠有效降低新生兒窒息率,而胎吸的窒息率低于產鉗,如果在分娩過程中,胎吸失敗后再改為產鉗助產,便直接延長了助產的時間,這對于胎兒有較大的損傷,再加上雙重助產器械的使用,胎兒的情況不容樂觀,胎兒的窒息率也將得到顯著的提升。如果產婦無胎窘情況時,當患者出現(xiàn)其他助產指征包括并發(fā)癥以及妊娠合并癥時,需要及時給予助產,這時則應該選擇胎吸助產。經過統(tǒng)計后發(fā)現(xiàn),采用胎吸助產的效的窒息率明顯低于產鉗,再加之產鉗將會導致新生兒顱內壓增加,且比胎吸顱內壓高15~20倍,對新生兒的身體造成巨大損傷,故采用產鉗進行助產,新生兒的腦損傷發(fā)病率也將會出現(xiàn)增高的情況。此外,產鉗對胎兒與母體均會造成較多組織損傷,對比之下,胎吸的操作更加簡便安全,如果胎兒為胎位不正,則可以旋轉胎兒,避免對母體組織造成損傷,而且能夠減少顱內壓增加的情況,真正達到減少新生兒窒息情況發(fā)生的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順產組的新生兒窒息率明顯低于助產組,這一結果說明順產的新生兒窒息率明顯低于采用陰道器械助產的新生兒窒息率,能夠真正達到減少窒息情況發(fā)生的目的,這一結果與楊欽靈在陰道器械助產130例與新生兒窒息的臨床分析一文中的數(shù)據一致[7]。
綜上所述,順產中嬰兒窒息率更低,而在非要助產的情況下,首先應該選用胎兒頭吸的方式進行助產,操作簡單且損傷更小,胎吸無用后再選擇產鉗方式進行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