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官春
(蘭州大學 哲學社會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2019年底黨和國家有關部門編制印發(fā)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下簡稱《新綱要》),這極大地鼓舞并有效指引了廣大群眾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民族復興目標的達成和中國夢的實現(xiàn)而努力奮斗。愛國精神的起點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愛國思想,在歷史的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在全體中華兒女心中生根發(fā)芽,并且其內涵在時代演變過程中得到不斷拓寬和豐富。“愛國主義是具體的、現(xiàn)實的?!盵1]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應精準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從根本上理解愛黨、愛國和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分不同層次、不同視角、不同渠道,有所側重地開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在新時代愛國主義大旗的指引下,鼓勵并號召廣大群眾努力奮斗、無私奉獻。
《新綱要》明確指出:“就當前社會背景來看,愛黨、愛國和愛社會主義的有機融合成為愛國主義的根本性內涵?!薄鞍褠埸h與愛國和愛社會主義作為當代愛國主義的本質,實現(xiàn)了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本質的時代升華?!盵2]新時代背景下,對愛國主義精神的弘揚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也在新時代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應該嚴格堅守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為民族復興夢想的達成培養(yǎng)大量的優(yōu)秀人才。在情感方面,以愛國情懷為支撐;在認知方面,樹立強國之志;在實踐方面,對報國活動進行積極主動的參與。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培育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情懷逐步融入到了整個中華民族熱血之中。首先,愛國指的便是對中國的熱愛。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在經歷了一系列的艱苦奮斗才建立偉大的新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實施,現(xiàn)如今,全體中華兒女在中國尋求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安全保障。對于中華兒女而言,愛國主義成為其最真摯、最純粹和最自然的情感。其次,實現(xiàn)愛黨、愛國和愛社會主義有機融合。在社會主義背景下,黨所追求的根本利益便是群眾、民族和國家的共同利益,愛黨體現(xiàn)出了對國家和社會主義的熱愛。在新時代背景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應該讓人們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及根本性特征進行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偉大信念的指引下,在深厚情懷的驅動下,建設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看,其根本性特征和最為鮮明的制度優(yōu)勢便體現(xiàn)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fā)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這一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是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廣大群眾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中華民族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緊密團結在一起,在革命中取得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并在改革開放中取得了偉大的發(fā)展成就。
在認知方面,愛國主義教育應該開拓強國視野,讓全體中國人對自身所擔負的歷史責任和使命形成一種全面深刻的認知,明確愛國主義內涵,并以薪火相傳的方式將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下去,樹立和堅守遠大的強國志向。從中國的現(xiàn)實發(fā)展情況出發(fā),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民族化,對社會主義制度進行中國化,這是中國的必然選擇。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這是已經證實的最佳的發(fā)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盵4]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群眾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種必然的選擇,也是中華民族最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生存發(fā)展之道。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5]愛國既要成為一種心理認知,也要成為一種情感理念,應該體現(xiàn)在具體的行動上,增強行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愛國者的愛國、強國情懷和愛國意志主要體現(xiàn)在現(xiàn)實行動上?!皭蹏髁x的具體內容,看在什么樣的歷史條件之下來決定?!盵6]近代中國深受封建主義的毒害和帝國主義的殘酷侵略,廣大群眾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huán)境中,中華民族的命運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愛國主義主要體現(xiàn)在群眾爭取自由、民族獨立和反帝反封建這些方面。愛國志士先后發(fā)起了戊戌變法、民主革命等變革運動。新中國成立后,民族獨立、國家解放任務順利完成。國家富強、群眾幸福成為愛國主義的全新內涵。由此可見,報國之行要與時代要求、國家利益及民族命運相符合。就廣大群眾而言,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工作,盡自己所能來建設國家、推動民族團結與發(fā)展,便是新時期的報國。新時代背景下,愛國主義依托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思想理念,從現(xiàn)實的社會問題出發(fā),實現(xiàn)了歷史性與時代性的協(xié)調與統(tǒng)一。
愛國主義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但這種時代內涵并沒有脫離愛國傳統(tǒng)與世界背景,而是在愛國主義歷史傳統(tǒng)中發(fā)展出新的時代理念。從現(xiàn)實出發(fā),詮釋并融入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時代本質,在中外民族文化交流中,實現(xiàn)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tǒng)一。
愛國主義教育內涵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演變逐步得到了拓展、豐富和創(chuàng)新。在新時代背景下,該怎樣去理解和踐行愛國主義呢?“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盵7]對新時代需求的解讀,必須要對黨的歷史使命進行精準、深刻的把握。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盵8]“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8]當前階段,黨的歷史任務便是實現(xiàn)民族復興,愛國主義內涵的核心也應體現(xiàn)于此。《新綱要》指出:“堅持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鮮明主題?!盵9]在新時代背景下,愛國主義同時具備時代性和歷史性,二者呈現(xiàn)出了一種辯證統(tǒng)一關系?!皻v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力?!盵10]對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認知和理解,應該對當前的時代主題進行精準把握,也要對其歷史傳承性給予應有的關注,在大歷史觀中予以審視。民族復興目標的確立,充分體現(xiàn)出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所帶有的時代性,同時也鮮明地展現(xiàn)出了其歷史性。
愛國主義屬于同時存在于多種維度上的客觀事物,階段不同,愛國主義的根本性特征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本質性和現(xiàn)實性在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中同時存在?!缎戮V要》指出:“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盵9]對愛國主義教育本質性的解讀需要對中華民族選擇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者、選擇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原因進行解讀。對此問題的解讀應立足于一般歷史規(guī)律和中國現(xiàn)實發(fā)展經歷。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國被西方列強不斷侵擾,深受其壓迫和摧殘,各種愛國主義運動都是以救亡圖存和民族解放為主題。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族真正實現(xiàn)了自由、民主和獨立,國家強大、經濟發(fā)展、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便成為愛國主義的現(xiàn)實規(guī)定性。在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xiàn)實工作中,愛國主義教育的現(xiàn)實規(guī)定性得到逐步完善。在新時代背景下,愛國主義教育有了全面深刻的內涵,指明了實踐方向。就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而言,其本質性與現(xiàn)實性屬于一個有機整體,其本質性在得到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關照下,得以完整展現(xiàn)。
在中華民族史和世界史彼此融合的過程中慢慢造就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它將民族復興和走向世界有機結合起來,協(xié)調并平衡了民族和人類的共同利益。《新綱要》指出:“堅持立足中國又面向世界”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核心與精髓。[3]現(xiàn)代國家形態(tài)源自于西方民族國家概念,現(xiàn)代國家認同是通過語言、文化和歷史等民族元素認同來實現(xiàn)的。縱觀整個歷史,中華民族文化引導人們逐步轉變?yōu)槊褡鍑矣^。在中華民族樹立起強烈的共同體意識后,逐步確認了國家觀所蘊含的民族身份,同時也劃清了主權國家邊界。換句話來講,愛國主義教育是立足于整個中華民族的,民族利益是由國家所代表的。由此可知,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應堅守并傳承中華民族特征,對國家利益進行堅決維護。此外,全球化趨勢下,不同國家正在努力創(chuàng)建命運共同體。一些西方國家在其狹隘愛國主義思想和政治利益的干擾下,產生了嚴重的民粹主義思想。而新時代愛國主義并不保守,并不狹隘,具備極強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既能夠對維護國家利益的價值有一個全面深刻的認知,也能夠意識到人類共同利益的維護是非常重大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同時立足于中華民族和全人類這兩大視角,將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命運緊密結合起來,融入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中國方案。
以“知、信、行”為核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建,需要以有關知識教育、情感培育和實踐這三大體系的構建為核心,經歷輸入、內化和輸出這一系列過程,對愛國主義進行培育,以構建綜合化的愛國主義體系。
在知識教育基礎上指引受教育者理性地認知愛國主義,并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構建規(guī)范化的知識教育體系。[11]在筆者看來,有關知識教育應該注重“四個講清楚”,即將何為愛國講清楚,愛國原因講清楚,新時代背景下怎樣愛國講清楚,在組織和開展知識教育工作的時候,將愛國、愛黨和愛社會主義三者的有機融合這一愛國主義本質講清楚。使大學生對共產黨之“能”、馬克思主義之“行”、社會主義之“好”形成正確的認知,讓其將紅色政權、新中國和幸福生活的由來搞清楚,進而在政治、理論、思想和情感多個方面高度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引導其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組織并開展知識教育時,應該對教育的陣地、內容和載體這三大要素進行全面把握。愛國教育的主要陣地便是課堂教學,以“近現(xiàn)代史綱要”“毛概”等思政課程為支撐,在歷史、政治和社會等課程的輔助下,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以教育內容為核心,參考黨、國家和社會主義的建設發(fā)展史,在知識教育的基礎上,全面進行價值指引。借助教學、參觀和影片鑒賞等各類實踐活動,借助多樣化方式,讓愛國教育活動變得更加靈活、生動。就知識教育來看,應該使學生對真假愛國主義、理性愛國和狹隘民族主義進行正確辨別,增強對錯誤社會思潮的識別和防控能力。將有關知識、理論和方法講深、講透并講活,使學生對知識的魅力和力量有所感知,改變一味說教、生硬灌輸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指引大學生構建愛國主義知識體系,對其愛國情懷進行激發(fā)和提升。
“情感”以“認同”為來源,愛國情感的形成離不開對國家、政治和文化這三方面的認同。就愛國主義教育來看,其關鍵在于,讓大學生通過家國情懷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并增強其文化自覺性和道德自律性,最終轉化為一種自覺性行為。因此應該對“三個培育”給予重點關注:一是對政治認同的培育。讓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制度、文化和治理三方面的優(yōu)勢予以認同。在新冠肺炎抗疫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yōu)勢充分展現(xiàn)出來,得到人們的高度認同。在新時代背景下,這為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組織和開展提供了優(yōu)質的素材資源。二是國家自豪感的培育。讓群眾為在中國出生、成長和生活感到幸福,為參與社會主義建設而感到光榮。在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中,應該借助于愛國故事的講述,對愛國內涵進行講述,激發(fā)人們的愛國情感;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fā)展觀進行解讀,指引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使其明白中華民族必須也必然復興,對國家發(fā)展充滿信心,并抱有非常堅定的信念。三是對公民責任意識進行樹立和強化。立足于群己關系、公民義務和民族復興使命這三大視角,讓大學生明白,應該在個人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積極承擔民族復興重任。在“三個培育”基礎上,對理想、信念和責任相結合的情感體系進行構建,培育濃厚的家國情懷,樹立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不知不覺中轉化為現(xiàn)實的社會行動。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觀點。愛國主義教育以為大學生提供愛國報國的行動主義為目的。此種情況下,應該指引大學生對“四個實踐”進行積極參與:一是知識教育實踐。理論和現(xiàn)實相結合,從大學生的理論學習需求出發(fā),以思政課的教學任務為指引,組織大學生參觀一些愛國主義、科研和素質拓展等教育基地,在此組織上開展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活動,充分聯(lián)系課本知識,在現(xiàn)實情境中,幫助其完成知識的建構,對愛國產生強烈的情感認同。二是國情教育實踐。借助多種方式組織和開展關于世情、國情和民情等教育活動,讓大學生通過一些社會現(xiàn)實感受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及治理邏輯,全面認知并高度認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使其對參與國家事務產生極大的興趣和動力。三是社會實踐。鼓勵大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多多參與,組織和開展衛(wèi)生、司法等下鄉(xiāng)活動,吸引大學生加入志愿者,對其責任意識進行樹立和強化,指引其更好地奉獻社會。四是勞動教育實踐?,F(xiàn)如今,勞動教育正在國內不斷拓展和深化。就大學生而言,應該從自身所學專業(yè)出發(fā),在實踐、實習等活動中鍛煉并提升本專業(yè)的勞動技能,提高動手能力,培育工匠精神。大學生不僅要樹立崇高的理想,還應該融入社會,在實踐中努力鍛造自己;要能把大事做成,也能將小事做好。必須明白,做好本職工作,處理好一些小事也能奉獻社會,也是熱愛國家的表現(xiàn)。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從本職工作出發(fā),著眼于小事,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