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軍輝
位于長沙城北的黑麋峰,因昔日山多麋鹿而得名。又名洞陽山,系幕阜山脈余脈,群峰簇?fù)?,主峰海?90.5米,是長沙市郊第一高峰。
清嘉慶至同治年間所修的《長沙縣志》載:其山云霧長封,翠光四滴。峰中有八景,峰頂有千年古樹,峰麓有甘冽清澈的“四井清泉”,還有傳說的“皇塔”“佛字石”等古跡。
峰頂開闊處,唐時曾興建一道觀,觀名今已難考。但早在唐時,該地就已經(jīng)被道家列為三十六洞天之一。
所謂“洞天福地”,是道教選定的仙境:“洞天”指有山巒合抱中虛,兼采陰陽二氣的“洞室”通達(dá)上天,神仙主治,眾仙所居,凡夫道士居此修煉,即可登仙;“福地”即謂“得福之地”,多為地仙、真人主宰,居此即可受福度世成仙。
黑麋峰之所以成為洞天福地的原因,《湖南全省掌故備考》記載得很明晰:
洞陽,縣西北,以洞向南而名,杜光庭《福地記》第二十四洞天,洞陽山名洞陽隱觀之天,有潭水流入洞,石窟引光,沙石朗然。唐孫思邈煉丹處。昔浮邱公隱此。唐劉長卿有詩。
浮邱子是傳說中的先秦黃帝時代人,為道教的早期圣徒,《原道歌》的作者,據(jù)傳在今臨澧縣太浮山修道成仙,白日飛升。此浮邱子,與桃江縣浮邱山的浮邱子并非一人,桃江的浮邱子乃是其自號,真實(shí)姓名為潘子良,為南北朝人。
除卻掌故中所講述這兩位道家,黑麋峰還有神仙印跡的傳說。一個就是呂洞賓。據(jù)說黑麋峰寺后不遠(yuǎn)的陰刻壽字巨石即為其所立,字為其手書,還傳說有鐵拐李、張果老等曾到此觀光瀏覽,在他們活動過的地點(diǎn)演繹出了棋盤石、仙帽石、鯉魚石、蛤蟆石等景點(diǎn)。二是劉仙姑,據(jù)傳留有升仙處遺址。但近人的考察證實(shí),她最大的貢獻(xiàn)乃是在黑麋峰寺四隅造井,“原有四井,廣盈尺,深倍之,水清見底,味甘甜,四季不竭,夏日尤寒冽異?!薄,F(xiàn)開發(fā)有劉仙姑梳妝臺、仙姑廟等景點(diǎn)供游客朝拜。
清詩人金祖彭《過洞陽山寄宋長白》一詩說:
言尋煉丹處,洞陽一片石。
神仙與凡夫,千秋皆過客。
人生洪爐間,安能常局蹐。
朝夕成古今,蓬壺若咫尺。
間法求思邈,去后恐留跡。
遠(yuǎn)矣白鹿眠,只見山巒碧。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黑麋峰人有崇義、尚武、愛國的傳統(tǒng),又有霸得蠻、能吃苦、不怕死的血性,名人輩出,當(dāng)與歷史上釋道儒三家先輩的經(jīng)歷、體悟及留諸后世的文化精神的滋養(yǎng)相關(guān)。
(摘自《點(diǎn)墨長沙》 岳麓書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