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秀清,蔣 璇
(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精神生活不斷得到滿足,人們更注重對自我生命價值的追求,重視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日益受到重視?!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重視生命教育,多所高校陸續(xù)開設了死亡教育課程。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guī)范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所謂“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幼兒時期是個人身心發(fā)展的奠基階段,有極強的可塑性。在重視生命教育的國家背景下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的生命教育總體起源較晚,且目前對生命教育的討論、分析和實踐多在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幼兒生命教育現狀不容樂觀。
幼兒生命教育是個體生命教育的最初階段,指的是教育幼兒從觀察生、老、病、死的過程中,通過“知、情、意、行”的整合初步體會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完成生命教育的幼小銜接任務,初步達成人生第一階段“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愛惜生命”的目標[1]。顧明遠說:“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彪m然我國幼兒園還沒有設置生命教育專業(yè)化課程,但不論是從幼兒園的教育實踐,還是就國家頒布的學前教育指導性文件來看,都體現了尊重幼兒生命發(fā)展、保護幼兒生命健康成長這一教育宗旨?!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2]《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在健康領域分別從身心狀況、動作發(fā)展、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幾個維度出發(fā)為幼兒的發(fā)展提供了參考目標,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命素質。幼兒園也以此為活動設計的理論依據,設置了基本的生命認知、生命成長、生命安全活動。科學領域中的部分內容更是與幼兒生命教育密切相關:例如對動植物生命的認識、了解季節(jié)的更替變化、了解人們的生活與自然環(huán)境密切相關,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護環(huán)境[3]。
幼兒時期是其身心迅速發(fā)展的階段,若在談及生死時用敷衍、回避的方式對待幼兒,則會錯失生命教育的良機,容易使幼兒對生命的理解出現偏差。反之,遵循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敏感期進行生命教育,能幫助幼兒對生命形成正確的認知,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從社會角度看,生命教育的思想是個體通過與所處環(huán)境建立聯系,學會與人相處、最終實現與社會的和諧共生。通過生命教育,培養(yǎng)幼兒尊重生命的意識,讓幼兒懂得不去傷害他人,減少傷害事件的發(fā)生,為社會的安定做出貢獻。同樣的,在生命教育的影響下,幼兒也會萌發(fā)愛護自然生命的意識,不輕視每一個動物植物的生命,學會尊重和善待生命。
當然,幼兒生命教育還應根據其身心發(fā)展水平,選擇最為合適的方式。繪本一般借助于文字和圖書共同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內容貼近孩子生活,兼具藝術性、文學性、文字與繪畫和諧共處等特點[4]。在生活中,受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存在著“談性色變”、避諱說“死”的現象,繪本將抽象的生命起源、性別特征、死亡教育等內容直觀的呈現于幼兒面前,讓生命科學知識淺顯易懂,符合幼兒思維認知發(fā)展水平。幼兒通過閱讀與日常生活相似的情境,與繪本的內容產生共鳴,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探索興趣。因此,繪本是開展幼兒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為幼兒的生命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幼兒階段的身心發(fā)展水平決定了幼兒生命教育的內容、方式與成人生命教育的差異性。在內容上,要與幼兒日常生活相關,易于幼兒理解;在方式上,要以幼兒為主體開展活動,注重幼兒的體驗與感知。目前幼兒生命教育仍存在許多問題,客觀把握當前幼兒生命教育面臨的多重困境并積極應對,是實現幼兒生命教育目標的基本前提。
部分教育者知道“生命教育”的概念,卻沒有意識到在幼兒階段進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當幼兒出現破壞花草樹木、欺負甚至虐待動物的行為,教育者卻視若無睹的時候;當孩子詢問生命來源何處去向何方,教育者卻敷衍回答的時候;當孩子閱讀有關生命成長的繪本感到困惑,教育者卻不知如何引導的時候;這都是生命教育意識薄弱的表現。有學者通過問卷分析得出結論,多數教師不了解對兒童進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認為孩子沒有理解“生命”這個概念的能力,不需要刻意去理解[5]。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部分家長的思想受封建傳統(tǒng)文化影響,回避談及生命起源,在自我生命認知中把“死亡”當作禁忌。這種刻意忽視生與死的生命觀很容易使幼兒對自我生命認知出現偏差。繪本是開展幼兒生命教育的有效載體,但部分教育者沒有意識到繪本中蘊含的生命智慧,缺乏生命教育的意識,無法對生命教育繪本做出進一步的解讀,不能及時抓住繪本閱讀中的生命教育時機。
“人的生命是多層次、多方面的整合體;生命有各方面的需要: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物質的、精神的、行為的,認知的、價值的、信仰的。”[6]幼兒生命教育的內容應促進幼兒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共同發(fā)展。重視幼兒的自然生命而忽視其精神生命是當今幼兒園普遍存在的問題。幼兒教師和家長大多更關心幼兒的自然生命,即滿足幼兒的物質需求,關心幼兒的自我生命安全等。對兒童的精神需求、心理健康和生命成長的倫理道德則關注較少。
教育者對幼兒生命教育的內容局限于自然生命:即認識生命的來源、學會保護生命等,所以生命教育繪本內容的選擇也比較單一。實際上,生命教育還應該體現對生命的尊重和理解,強調生命的價值。個體生命是具有物質、精神的雙重屬性,教育者在選擇生命教育繪本內容時要加強對個體生命屬性的認識。生命教育繪本內容不應局限于自然生命的成長和保護,更重要的是在認知生命的基礎上,學會欣賞、悅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實現精神生命和物質生命的統(tǒng)一。
教育者開展生命教育的方式比較單一,多以教師為主體的單向灌輸,難以吸引幼兒興趣。以教師為主體對幼兒進行說教,幼兒被視為知識的接收者,忽視了幼兒觀察、感受、體驗的過程,自我的個體生命特征很難得到重視。幼兒生命教育要盡量避免教條式的說教和灌輸,充分利用啟發(fā)式教學,以幼兒的生命發(fā)展需要為中心,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問題等方法,讓幼兒主動從教育過程中獲得心得和感受[7]。但從幼兒園課程設置方面來看,語言、數學認知、基本的生活技能訓練等占據了絕對支配地位,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較少,尤其是生命體驗課程匱乏[8]。
近年來,根據幼兒身心發(fā)展水平和興趣需要,有學者提出了以繪本為途徑進行幼兒生命教育。但目前仍存在幼兒生命教育主題的繪本數量較少,國外部分繪本在我國幼兒園不適用、教育者對幼兒生命教育繪本的選擇不夠全面、教育者在利用繪本開展生命教育時缺乏理論指導,對于繪本的分析、運用專業(yè)化程度低等問題。如何使繪本與生命教育充分相融,是幼兒生命教育方式探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生命教育融入繪本,絕非是簡單地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圖像,而是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根據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制訂適宜的發(fā)展目標,選擇切合主題的生命教育繪本,并通過不同的方式引導幼兒思考、探索的過程。學前兒童的年齡以3-6歲為主,屬于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中的前運算階段。兒童開始運用表象和簡單文字去描述外部世界和不在當前的事物,但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只注意一維空間,不能進行可逆性運算,未出現守恒概念[9]。生命教育融入繪本的詮釋,即通過“知、情、意、行”的整合,將抽象的生命教育內容直觀化,符合幼兒思維認知發(fā)展水平,達成幼兒生命教育的目標:“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愛惜生命”[10]。
生命教育繪本在制作中應體現生命的理念。首先,制作生命教育繪本的材質應以環(huán)保再生紙、布為主,不僅讓幼兒感覺到新穎和特別,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并且可以以“節(jié)約用紙、減少森林砍伐”為出發(fā)點對幼兒進行引導,體現愛惜萬物生命的理念。
其次,生命教育繪本的布局和設計應該立體化。幼兒生命教育是一個感知生命、認識生命的過程,繪本在制作中可為幼兒提供感知的空間,使用可折疊的“立體場景”,不僅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還可給予幼兒更廣闊的觀察空間。在繪本中巧妙設計些小“機關”;通過剪切、鏤空、挖洞、遮擋、伸縮立體圖等方式,使畫面產生豐富的變化,展示空間效果。例:春天到了,萬物復蘇,小朋友通過拉動機關,小草一個個“嘭”“嘭”的從土里冒了出來;春天,櫻桃樹綠意盈盈,散發(fā)著勃勃生機,到了秋天,小朋友通過翻動機關,就能看到樹葉在秋天染成了金黃色。通過在繪本制作上花心思,讓兒童全面感受生命教育,體驗動態(tài)的生命過程,進一步感知生命的變換過程、欣賞生命的蓬勃。
除此之外,生命教育繪本還可隨書附贈一些生長周期短、易養(yǎng)的植物種子,觀察生命的科學工具等,鼓勵幼兒以行動的方式觀察生命、認知生命。
繪本的選擇不但要考慮其蘊含的生命教育價值,同時還應充分考慮是否符合幼兒的興趣及語言、認知、情感、道德的發(fā)展水平[11]。幫助教育者選擇合適的繪本,以幼兒生命教育的目標對生命教育繪本進行分類,建立融入生命教育的繪本資源庫尤為重要。
1.生命起源繪本:認識生命。生命從無到有,許多孩子不明白生命從何而來,生命又如何延續(xù)。認識生命的起源是生命教育的第一步,《小威向前沖》、《我的弟弟出生了》等繪本以兒童的視角講述了生命起源、性別差異等相關內容,讓幼兒對生命有了初步的認識。但生命起源繪本的選擇需以科學事實為依據,在維護科學事實的基礎上虛構故事。像引進的日本繪本《我的故事·兩個人的故事》,其描述脫離了科學的事實,讓幼兒難以辨別神話傳說和科學事實[12],這類繪本不宜列選。
2.生命安全繪本:愛惜生命。生命的茁壯成長離不開親人的呵護和自我的愛惜與保護。生命安全繪本能加強幼兒對自我生命安全的認知,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讓幼兒掌握簡單的安全技能處理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所選的生命安全繪本,故事情節(jié)應與生活密切相關,例如《我不跟你走》,從孩子的角度還原場景,引起孩子的共鳴,教會孩子正確的自我保護方法。
3.生命情感繪本:欣賞生命。生命情感繪本主要以“愛”的教育為主。生命成長中的“愛”包括對動植物和周邊環(huán)境的愛護、對同伴的友愛、對教師和家長的喜愛、對祖國、世界的熱愛?!哆@片草地真美麗》《給我一個家》讓幼兒在認識自我生命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到動物、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存在,并且?guī)椭變赫J識動植物與人類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及人類破壞環(huán)境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幼兒的自我中心性表現為幼兒只能從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單純的說教和隨機生成如果與幼兒自身無關,就難以讓其有所感觸?!缎⊙蚝秃穾椭變阂庾R到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要學會欣賞、尊重、悅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猜猜我有多愛你》《逃家小兔》將父母對子女的愛意直觀化,讓幼兒從溫暖細致的畫面中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愛永遠更多,以及不管我們走到哪里,家人無處不在、如影隨形的愛意。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要求教育對象不但要具有普遍的人類情感,還要逐層賦予他以國家意識、民族觀念、現代精神等。這是在關注生命的基礎上對人生命價值的提升。直接用語言讓幼兒理解“為什么要讓世界變得更美麗”以及“生命的意義”或許很困難,但通過繪本《花婆婆》,把生命教育理念與其相融,能讓幼兒學會欣賞生命,感受生命的價值,逐步有愛這個世界的意識。
4.死亡教育繪本:尊重生命。人從誕生到衰老,死亡是其必經的過程,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死亡教育繪本的主題包括人、植物、動物等,以溫和的畫面講述死亡的概念,能有效的增強幼兒對生命的敬畏。幼兒死亡教育主要包括引導兒童了解死亡的科學含義,并能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死亡,懂得珍惜生命?!对僖娏?,艾瑪奶奶》讓幼兒對死亡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知道死亡是每一個人必經的過程,是我們生命的終點。也讓兒童看到,艾瑪奶奶在生命所剩不多的時間,依然過著精致而開心的生活,不是所有的死亡都是沉重而不能提及的告別,我們要學會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從而減少死亡帶給兒童的負面印象。寵物的死亡是幼兒階段最常經歷的與死亡有關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寵物寄托了他們純粹的感情,失去它們的傷痛,常讓幼兒難以接受?!段矣肋h愛你》引導幼兒正確面對寵物死亡的現狀,并學會及時向我們愛的人表達自己的愛意,珍愛美好的生命。
死亡教育繪本的選擇要避免出現血腥、暴力的畫面。死亡教育的目標是讓幼兒正確的認識死亡,知道這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不能美化死亡,但也不能夸張死亡的恐怖,避免在幼兒心中留下恐懼和陰影。繪本《妄想洋館》在描述死亡時,主色調紅、白、黑營造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也把暴力、頹廢元素滲入到了畫面中,像此類繪本均不宜選入。
1.生命感知融入繪本閱讀——幼兒生命教育之基。生命感知活動讓幼兒對生命有初步的了解與認知,達成“認識生命”的目標,是幼兒生命教育的基礎。幼兒是天生的探究者,從一出生他們就在不斷地探索周圍世界,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生命感知運動需與他們的探索、觀察相結合[13]?!缎》N子》《向日葵》《蝴蝶成長記》等繪本,讓幼兒對動植物生長的基本規(guī)律有初步的了解,從而減少在生命探索中的隨意性,讓幼兒帶著目的去觀察、探究。教育者應鼓勵幼兒通過記錄一些生長周期較短的植物生長規(guī)律、觀察家里小動物的特征、親近自然中的昆蟲花草的方式,以大自然為課堂,激發(fā)幼兒關愛動植物、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在繪本中,幼兒了解到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為了方便幼兒驗證、觀察,教育者可以為幼兒設計控制變量的對比試驗:準備兩盆相同的植物,將澆水量、土壤等變量保持一致,將兩盆植物分別放在有陽光和沒有陽光的兩個地方,讓幼兒觀察對比植物的生長狀態(tài)。
生命感知活動可以結合季節(jié)、幼兒的興趣等,選擇適宜的時機開展。在幼兒對自己身體特征比較感興趣的階段,可以開展《我們的身體》等繪本活動,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并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在季節(jié)變化比較明顯的階段,通過開展《一片葉子落下來》等繪本閱讀活動,讓幼兒感知季節(jié)的特征,關注自然環(huán)境中天氣和動植物的變化。
2.生命體驗融入繪本閱讀——幼兒生命教育之魂。生命體驗活動是幼兒通過體驗、分享生命中的感受,達成“愛惜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標。體驗是幼兒生命教育的靈魂,生命體驗活動的繪本內容大多與生活緊密相連,便于讓幼兒理解感受?!缎⊥蚯皼_》向孩子們解釋了人類受孕的過程。在生命體驗活動中,老師可以準備一些氣球,讓幼兒模擬媽媽懷孕時活動,感受媽媽懷孕的辛苦和艱難,讓幼兒意識到每個生命的來之不易,從而更加愛惜生命。生命安全繪本《媽媽,請不要為我擔心》,繪制了多種孩子在公共場所可能會遇到的危險,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請不同的小朋友分享自己是否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不同的行為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在討論交流中獲得經驗。生命體驗活動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配合。在陽光明媚的休息日,在幼兒已有閱讀繪本《一片葉子落下來》的經驗準備后,父母帶著孩子去戶外的大樹下做游戲。在幼兒疲憊的時候,大家一起靠在大樹下休息,爸爸媽媽讓幼兒觀察什么時候葉子會自然地落下來,并在回家前收集一片自己最喜歡的葉子,最后大家比較一下誰的葉子最漂亮,自己和別人的葉子有什么區(qū)別等。通過親子之前的交流,凸顯主題:就算是同一顆樹上的樹葉也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有的紋路不一樣,有的大小不一樣,有的形狀不一樣,更何況每個人的生命,更是獨一無二,特別珍貴的,所以我們要特別愛惜自己的生命。在閑暇的時間,父母可以帶領幼兒共讀《再見了,艾瑪奶奶》《爺爺變成了幽靈》等死亡教育繪本,讓幼兒認識到死亡是一個正常的自然過程,增強幼兒對生命的敬畏,并通過清明掃墓、和幼兒一起埋葬死亡的寵物、帶幼兒參加親戚朋友的告別儀式等特殊的體驗實現“愛惜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標。
幼兒生命體驗不僅要感受生命的美好、還要懂得承受生命的挫折,學會呵護生命的脆弱。生命的過程不可能都是幸福、歡樂,挫折、困頓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活動中,教師要留意觀察幼兒的情緒,并及時給予鼓勵、安慰。通過繪本《鞋子里的鹽》《沒有人怪你》,讓幼兒正確認識到遇見挫折、困難并不可怕,培養(yǎng)幼兒積極面對困難、勇于接受失敗的積極生命態(tài)度。
3.生命欣賞融入繪本閱讀——幼兒生命教育之美。生命欣賞活動通過“知、情、意、行”的整合,更多的從情感上達到“欣賞生命”的目標,是生命教育之美的體現。利用繪本開展欣賞活動,將價值觀念融入其中,潛移默化的對幼兒進行影響[14]。庫尼的《花婆婆》是一個人一生的經歷和夢想的故事,也是關于如何使世界更美麗的故事,該書用倒敘的手法描繪艾麗絲回憶起小時候答應爺爺要做的三件事,其中最難的一件事是讓世界變得更美麗。該繪本畫面唯美細膩,跨越春夏秋冬,走過山花爛漫,每一幕都讓人賞心悅目,讓人從頭到尾都感覺親切溫暖。學前階段的幼兒心理發(fā)展水平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情感的把握往往趨于表面,在活動中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和氣氛的感染。這種欣賞類活動可以選擇在室外開展,在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下,使幼兒如置身其中欣賞感悟生命的價值,同時引導幼兒思考自己將來想做什么事情,讓生活和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幼兒生命教育不僅是關乎幼兒對于生命正確認知的教育,使幼兒學會以正確的方式保護生命,更是在此基礎上達到尊重生命、愛惜生命、欣賞生命的目標。目前幼兒生命教育的方式多為教師為主體的單向灌輸,忽視了幼兒觀察、感受的過程,難以吸引幼兒興趣。繪本將圖畫與文字相結合,內容貼近幼兒生活,既能清晰明了的展現幼兒生命教育的內容,還符合幼兒的認知發(fā)展水平,以一種溫情的方式,如春風化雨般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較完美地契合、達成幼兒生命教育的目標。以生命教育對繪本進行詮釋,進一步解讀繪本、建立生命教育繪本資源庫,將繪本閱讀與實踐結合,提取繪本中蘊含的豐富生命智慧與幼兒生命教育相融。這種尊重幼兒感知、觀察、體驗的方式,能有效幫助幼兒從生長、衰老、死亡多角度對生命進行認知、能用愛充沛幼兒的生命成長情感、能豐富幼兒生命教育的理念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