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群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疾病,是急性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發(fā)生的高危因素,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加劇,已經(jīng)嚴重威脅到國人的身心健康。高血壓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且大部分患者需終身服藥,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1,2]。因此,為高血壓患者選擇效價比較高的藥物是醫(yī)務工作者關心的問題,也是患者急需解決的問題。藥物經(jīng)濟學是一門新興學科,主要描述、分析藥物治療的成本和產(chǎn)生的效果之間的關系,從而為患者選擇性價比較高的藥物[3,4]。本文針對四種抗高血壓藥物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情況進行藥物經(jīng)濟學評價,現(xiàn)將結(jié)果描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1 月~2020 年6 月期間在凌源市中心醫(yī)院接受抗高血壓藥物治療的400 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按照治療藥物不同分為A、B、C、D 組,各100 例。A 組:男59 例,女41 例;平均年齡(58.54±4.37) 歲;平均收縮壓(157.43±14.08)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舒張壓(94.62±9.28)mm Hg。B 組:男58 例,女42 例;平均年齡(58.49±4.41)歲;平均收縮壓(157.31±13.95)mm Hg,平均舒張壓(94.73±9.35)mm Hg。C 組:男60 例,女40 例;平均年齡(58.59±4.32)歲;平均收縮壓(157.55±14.16)mm Hg,平均舒張壓(94.56±9.27)mm Hg。D 組:男57 例,女43 例;平均年齡(58.62±4.38)歲;平均收縮壓(157.38±14.00)mm Hg,平均舒張壓(94.63±9.31)mm Hg。四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關于原發(fā)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并經(jīng)檢查確診;②高血壓分級為Ⅰ級、Ⅱ級;③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和家屬了解本次研究內(nèi)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繼發(fā)性高血壓;②心、肝、腎、造血系統(tǒng)及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③患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研究。
1.3 方法 A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療,5 mg/次,1 次/d;B 組口服厄貝沙坦片治療,150 mg/次,1 次/d;C 組口服馬來酸依那普利片治療,10 mg/次,2 次/d;D 組口服酒石酸美洛托爾片治療,100 mg/次,1 次/d。所有患者均持續(xù)治療12 周。四種抗高血壓藥物的相關信息如下:苯磺酸氨氯地平: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 113236;規(guī)格:5 mg/片,14 片/盒;價格:3.30 元/盒。厄貝沙坦分散片:瀚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 000516;規(guī)格:75 mg/片,12 片/盒;價格:8.28 元/盒。馬來酸依那普利片: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江蘇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 026567;規(guī)格:10 mg/片,16 片/盒;價格8.93 元/盒。酒石酸美托洛爾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 025390;規(guī)格:50 mg/片,20 片/盒;價格10.95 元/盒。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四組患者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患者的舒張壓下降幅度>10 mm Hg 但已經(jīng)處于正常范圍內(nèi),或者舒張壓下降幅度≥20 mm Hg;②有效:患者的舒張壓下降幅度≤10 mm Hg 但已經(jīng)處于正常范圍內(nèi),或者舒張壓下降幅度11~19 mm Hg;③無效:患者的血壓無明顯變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比較四組患者治療后的藥物經(jīng)濟學,由于所有患者研究前后的檢測項目、診療費用和其他費用相近,故僅將患者治療8 周的藥物費用作為成本進行核算。A 組:0.24×1×56=13.44 元;B 組:0.69×1×112=77.28 元;C 組:0.56×2×56=62.72 元;D 組:0.55×1×112=61.60 元。計算四組藥物治療的C/E,以成本最低的A 組作為對照,計算增量成本-效果比(△C/△E),計算公式為△C/△E=(CA-CB)/(EA-EB)[6]。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四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D 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低于A 組、B 組、C 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706、5.853、11.033,P=0.000、0.016、0.001<0.05);A 組、B 組、C 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四組患者治療后的藥物經(jīng)濟學評價指標比較B、C、D 組的△C/△E 均為負數(shù),提示隨著成本的增加,效果有所減弱。A 組C/E 低于B、C、D 組,C/E 最佳的是A 組,見表2。
表1 四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四組患者治療后的藥物經(jīng)濟學評價指標比較
高血壓為各種急性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發(fā)生的高危因素,因此臨床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使患者的血壓穩(wěn)定在理想的范圍,降低并發(fā)癥的同時,兼顧患者的經(jīng)濟能力[7-9]。藥物經(jīng)濟學是一種對藥物治療的成本和效果進行評價的學科,可以幫助醫(yī)生尋找療效比較高、費用相對較低的藥物,在藥效和治療成本之間找到一個理想的平衡點,從而使患者獲得最優(yōu)的治療方案[10,11]。
本次研究中,A 組、B 組、C 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E 最佳的是A組。提示單位效果內(nèi)該組的成本最低。而且在△C/△E中,以A 組為對照的情況下,其他各組的△C/△E 均為負數(shù),提示隨著藥物成本的增加,效果有所減弱,故A組的藥物經(jīng)濟學評價指標最佳,可作為原發(fā)性高血壓病的首選治療藥物。
綜上所述,臨床上常用的四種常用抗高血壓藥物均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對其進行藥物經(jīng)濟學評價對患者選擇合適的藥物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可在確保療效的情況下降低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