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久霞, 顧長風, 王 行, 鐘明偉
(1. 江蘇省寶應縣婦幼保健院, 江蘇 揚州, 225800;2. 杭州氫源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8)
研究[1-2]指出,接觸性傳播和呼吸道傳播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傳播和感染途徑。2020年6月正式實施的WS/T 313-2019《醫(yī)務人員手衛(wèi)生規(guī)范》[3]倡導提高醫(yī)務人員的手消毒依從性。隨著新的消毒劑的研發(fā)與應用,復合配方的含醇免洗消毒液廣泛應用于臨床,實現了傳統(tǒng)“刷手式”向“免洗式”的變革,但市場上的免洗消毒劑仍普遍存在抗菌效果不持久和護膚效果不佳等缺點[4-6]。本研究分析不同類型的免洗消毒液的持續(xù)抗菌和護膚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以《消毒技術規(guī)范》、WS/T313-2019《醫(yī)務人員手衛(wèi)生規(guī)范》為本研究方法的主要依據。乙醇是最常使用的醇類消毒劑,可以作用于細菌細胞而發(fā)揮脫水作用,乙醇分子進入蛋白質分子的肽鏈環(huán)節(jié),使蛋白質發(fā)生變性沉淀而發(fā)揮殺菌作用。乙醇具有很強的滲透作用, 60%~85%的乙醇比較容易滲透到菌體內,使得細菌細胞破壞溶解。乙醇也可以通過抑制細菌酶系統(tǒng),特別是脫氫酶和氧化酶等,阻礙細胞正常代謝,抑制細菌生長、繁殖[7]。但因其易揮發(fā),長期使用易造成皮膚脫脂、干燥、皸裂,對親水病毒作用較弱,因此乙醇常與多種其他消毒劑和護膚成分復合配方(復配)為復方免洗手消毒劑,如與卡波姆復配為常見的免洗消毒凝膠,與過氧化氫、次氯酸鈉、芐索氯銨、葡萄糖酸洗必泰等消毒劑復配,形成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免洗消毒劑[8-9]。含醇復配免洗消毒劑的復配矩陣見表1。
表1 含醇復配免洗消毒劑復配矩陣
1.2.1 抗菌性能: 30個受試者雙手充分搓擦,在無菌胰蛋白胨大豆瓊脂培養(yǎng)基中按壓取樣,作為陽性對照組。取A、B、C、D、E、F含醇復配免洗消毒液,按其最優(yōu)用量[10-11], 用無菌吸管吸取原液涂抹于受試者右手,依據消毒劑說明書使用方法,雙手相互揉搓1 min至消毒液完全覆蓋手部皮膚并干燥。在無菌胰蛋白胨大豆瓊脂培養(yǎng)基上按壓取樣,然后戴無菌手套,與消毒液作用1、2、3、4、5、6 h后分別在無菌胰蛋白胨大豆瓊脂培養(yǎng)基按壓取樣,作為試驗組。將同批次原液接種于培養(yǎng)基上,作為陰性對照組。分別取試驗組、陽性對照組和陰性對照組平皿,一式兩份置于37 ℃培養(yǎng)箱內培養(yǎng)48 h, 計算菌落數,計算殺滅對數值, 30例次殺滅對數值取平均值得到平均殺滅對數值。
1.2.2 皮膚保濕效果: 取體態(tài)特征相近的30名受試者右手,按照日常洗手方式和習慣,以水洗手并用烘干器烘干100 s, 用皮膚濕度測試儀測試手背中心部位的皮膚濕度,然后按照其達到最優(yōu)消毒效果時的用量分別使用A、B、C、D、E、F含醇復配免洗消毒液,測試初始和使用1、2、3、4、5、6 h后相同位置的皮膚濕度。
使用A、B、C、D、E、F含醇復配免洗消毒液手部消毒作用后的菌落生長曲線見圖1。A、B、C配方體系分別在1~3 h內失去抗菌效果,而含抗菌成膜劑和增效劑的D可達到5 h持續(xù)抗菌效果,增加了芐索氯銨為活性消毒因子的復配消毒劑E和增加了葡萄糖酸洗必泰為活性消毒因子的復配消毒劑F,具備更優(yōu)的持續(xù)抗菌性能。
研究[12-13]證明,與傳統(tǒng)的皂液和水洗手相比,含醇免洗消毒液達到消毒效果時的洗手時間顯著縮短。含醇免洗消毒液主要成分一般為乙醇,由于其具有易揮發(fā)性,且易溶于水,所以在消毒的同時還會帶走手部皮膚的水分,造成醫(yī)務人員皮膚濕度下降,出現手部皸裂等不良現象,引起不適。乙醇與不同成分復配的配方對皮膚的持續(xù)保濕效果見圖 2。消毒作用后,含有如甘油等簡單組分護膚劑的A、B、C配方保濕護膚效果低于含多種保濕潤膚成分復配的D、E、F配方,其在作用6 h的時候仍能使皮膚保持25%以上的濕度。
皮膚上的細菌可以分為常居菌和暫居菌兩類。常居菌是指能從大部分人體皮膚上分離出來的微生物,是皮膚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機械摩擦清除,一般情況下不會致病,在一定條件下能引起導管相關感染和手術部位感染等。暫居菌則寄居在皮膚表層,屬常規(guī)洗手時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觸患者或被污染的物體表面時可造成交叉?zhèn)鞑ィc醫(yī)院感染密切相關。常居菌和暫居菌可以互相轉化,常居菌可以通過皮膚脫屑及出汗等途徑轉化為暫居菌,暫居菌可通過長期皮膚污染進入毛囊、汗腺和皮脂腺,變成常居菌。雖然醫(yī)務人員手部的暫居菌導致了絕大部分的醫(yī)院感染,但暫居菌卻不能在人體皮膚表層進行繁殖,因為人的皮膚表面(即角質層的上部)并不適合微生物生長,但轉化為常居菌進入毛囊后可以進行繁殖,毛囊給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環(huán)境,皮膚腺體的分泌物富含營養(yǎng)物質,如尿素、氨基酸、鹽類、乳酸和脂類等。通過手衛(wèi)生可使皮膚菌群發(fā)生改變,加強手部皮膚的清洗消毒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常居菌和消除暫居菌數量,從而達到預防和控制醫(yī)院感染的目的。
乙醇復配免洗消毒液因其可以快速消除暫居菌并持續(xù)抑制暫居菌的繁殖和阻止常居菌的轉化而被廣泛使用[14-15], 但是不同復配體系的持久性差異較大。過氧化氫和次氯酸鈉主要通過其強氧化性使微生物蛋白壞死而發(fā)揮殺菌效果,但是其易分解,不具備持久抗菌性,且揮發(fā)物易造成呼吸道黏膜損傷。增效劑和抗菌成膜劑可以改變皮膚表面的物理環(huán)境,所形成的透氣微膜(micropore film)進一步增加了常居菌和暫居菌之間的屏障,尤其是采用的抗菌成膜劑在調和劑的控制下,可以使其分子鏈間的共價交聯而形成獨特的網狀結構,經水化膨脹后形成具有緩釋和控釋功能的水凝膠骨架材料,并通過形成的凝膠層控制消毒活性成分的釋放[16-17]。
芐索氯銨和葡萄糖酸洗必泰可以長時間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18-20], 都屬于陽離子殺菌劑,因其帶正電荷可以與皮膚表層細胞的負電荷產生吸引作用,因此其在皮膚上有一定的附著性,從而具有持續(xù)的抗菌屏障作用,在作用6 h后細菌繁殖仍較少。本研究還發(fā)現,含增效劑、抗菌成膜劑和護膚劑的復配消毒液還可使作用部位皮膚保持較高的含水率,護膚劑分子和消毒劑中含有的水分被皮膚角質層吸收,并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潤濕的保護層,這就可以使皮膚角質層細胞與細胞間的膠聯物質保持較高的彈性,進而使皮膚不會出現皸裂,保持完整性、彈性。本研究結果顯示,乙醇、芐索氯銨、葡萄糖酸洗必泰、增效劑、抗菌成膜劑和護膚劑復配的免洗消毒劑具備長效抗菌性和保濕護膚性,效果可持續(xù)6 h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