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馳達 李方敏
摘要:當代大學生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后,是社會物質(zhì)、文化生活水平走向全面小康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缺少應對突發(fā)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切身體驗。所以,面對新冠疫情這樣一場危及全世界、全人類的災難時,大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態(tài)度和社會認知,使我們必須引領大學生重新思考健康生命的意義,以及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時代擔當。通過三個思考,提醒疫情之下,當代大學生要從點滴做起,重塑自我,踐行健康生命的意義,不負時代賦予的重任。
關鍵詞:大學生,健康,疫情,思考
《“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條件。實現(xiàn)國民健康長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边@充分反映了黨和國家對國民健康的重視。尤其是一場新冠疫情深深教育了全世界及全中國人民,并體會健康的重要。尤其是在改革紅利下、蜜罐里成長起來的當代大學生,對健康生命的認識有了新飛躍。
一、重新思考健康生命意義
(一)生命誠可貴,健康價更高
這場疫情教育大學生最深的感悟就是生命與健康的寶貴。當代大學生成長在改革開發(fā)后富裕起來的中國,不知苦滋味,認為年輕就有健康,于是,放松自我健康管理。然而,新冠疫情肆虐中驀然發(fā)現(xiàn):人生最大的財富原來就是“活著”,最大的幸福就是“健康”,人生的所有成就來源于兩個詞 ——“生命”與“健康”。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與健康,就如同我們周圍須臾也離不開的空氣。它無時不在,你沐浴其中,盡情地享受;而一旦空氣污染,你一刻也不能忍受。這次疫情提高了大學生對生命與健康的認識,特別是給年輕人尤其是當代大學生惡補了一次養(yǎng)生知識,促使其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促進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反思不良生活,保護革命本錢
通過走訪閱卷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生的不良生活習慣有:睡眠不規(guī)律、睡眠時間和睡眠深度不夠、熬夜很普遍、飲酒上癮、吸煙、不吃早餐導致體質(zhì)下降、暴飲暴食,導致發(fā)生急性疾病。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大力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生活習慣,保護革命的本錢 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
(三)感悟健康生命,探索生命意義
這次疫情的迅猛,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可當我們?nèi)f眾一心,眾志成城抗疫得到階段性的勝利時,我們又看到生命的頑強 。由此,我們深深感悟健康生命的重要,活出健康生命意義更加重要。
哲學家尼采說: “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普通一兵雷鋒說: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可見尼采所說只是為目標活而已;而真正健康生活的意義,應該如馬克思所說:為大多數(shù)人謀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而且,從來就沒有歲月靜好,只有勇士奮力前驅。這次疫情第一時間沖在最前面的是最美醫(yī)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們舍己救人,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奏響了一曲生命的贊歌。我們領悟了生命至高無尚的境界,感受到生命不同尋常的非凡意義。
二、重新思考健康生活行為規(guī)范
(一)體能測試欠佳,健康狀況堪憂
2021年9月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zhì)與健康調(diào)研結果。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從調(diào)研結果來看,我國學生體質(zhì)與健康出現(xiàn)好轉,但是問題依然嚴峻,青少年的近視、肥胖等問題,還有大學生體質(zhì)下滑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農(nóng)村學生體質(zhì)健康水平的指標有改善和提高。 而城市大學生體質(zhì)卻下降。城市生活條件水平越來越好,在安逸享受的環(huán)境下,學生不夠刻苦,意志力薄弱,不好好鍛煉,飲食習慣差,作息規(guī)律紊亂。
(二)規(guī)范作息時間,激活健康生活
疫情期間,很多大學生可以通過合理安排生活、學習、工作緩解各種不良的情緒。但是少部分學生不能夠合理的規(guī)劃生活,導致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很容易就會出現(xiàn)焦躁、恐慌甚至是抑郁。所以,首先引導學生合理規(guī)劃每日作息,每天保證適量鍛煉,營造積極向上的健康狀態(tài);其次,即使疫情期間也不能停止個人能力提升,組織各種新項目引導學生多學習技能或參加競賽,激活健康大學生活,讓大學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三)加強體育鍛煉,拒絕不良誘惑
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zhì),已經(jīng)被大量科學實驗所證實。85歲鐘南山院士教育你鍛煉有多重要。沒有好的鍛煉習慣,這個年齡的多數(shù)人都已癱在病床上。而鐘院士身體硬朗,充滿活力。年青人要選擇一項運動,養(yǎng)成鍛煉習慣。還要避免性行為,大學生生理還未發(fā)育成熟,性行為會對健康不利;且大學生應以學習為主,然后琴棋書畫,陶冶情操。更要遠離毒品守護健康。毒品摧毀的不僅是人的肉體,更有人的意志,大學生要充分認識毒品危害,增強抵御毒品的能力,珍愛生命,終身遠離毒品。
三、重新思考如何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
(一)善于博采眾長、健全人格塑造
健康人格構成要素:氣質(zhì)、能力、性格及理想、信念、人生觀等各方面均衡發(fā)展,形成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重視人格塑造就不會出現(xiàn)藥家鑫、馬加爵事件。健康人格的學生所思、所說、所做完美統(tǒng)一,具有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不患得患失,無雙重人格,不搞陰奉陽違、做事光明正大。健康人格則是當代改革開放后大學生人格的良好狀態(tài),是與和諧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的。當代大學生就應該從認知、情感、意志三種心理成分上來精心培養(yǎng)。
(二)培養(yǎng)正確認知,把控良好情緒
自知者明,知人者智。一個人只有正確的認識自我,才能客觀評價自我。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因為,既能善于賞析別人,取長補短。又善于把握自我,并合理把控情緒,既有樂觀的生活情趣,又有果敢的領袖風采,這是健康人格所必備的。年輕人還不要一味地追求自我表現(xiàn),更不能一遇到困難就情緒失控,常常挫折和困頓更是一種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懂得放松自己,不要給自己施加過高的要求。還有一部分的年輕人總是給自己制定嚴格的行事標準,一旦自己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值,就形成了強大的壓力,產(chǎn)生沮喪心理,影響工作生活情緒,降低了生活質(zhì)量。
(三)加強道德修養(yǎng) 促進社會和諧,
大學生作為時代的生力軍,也是時代青年的佼佼者, 應該注重道德修養(yǎng),為建立和諧社會添磚加瓦。大學生要秉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人際關系中要做表率:尊老愛幼,有禮貌、有修養(yǎng),嚴于利己,寬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發(fā)揚友誼、愛心和助人為樂的精神,在生活中能處理好同學和集體的關系,能夠自覺遵守學生準則與社會公德,以年輕人朝氣蓬勃精神面貌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君石,黃建始.健康管理師[M].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7.
[2]黃建始.什么是健康管理[J].中國健康教育,2007(4):298-300.
[3]趙春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心理狀況調(diào)查及教育對策研究[J].心理月刊,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