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翅,陶有浩
(合肥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合肥 230061)
出于疫情防控的現(xiàn)實需要,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發(fā)布《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明確提出“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的重要指示,保證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正常開展。隨后各高校都開展了線上教學的具體部署,思政課教學的主課堂也隨之轉移到了線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1]思政課線上教學是指教師用各教學平臺上的現(xiàn)有資源或在平臺上自行建課,再利用平臺的學習軟件或其他社交軟件來組織教學和管理學生,形成在線課程資源學習平臺、教師上課教學平臺、師生互動交流平臺等多個平臺互為補充的一種思政課教學模式。
在以往的思政課教學改革中,只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智慧教學手段,但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仍以線下實體教學為主,新冠肺炎疫情的發(fā)生驟然改變了這種局面,按照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統(tǒng)一部署,全國高校陸續(xù)開啟了線上教學模式,2020年春季學期幾乎所有高校課程教學都轉移到了線上,所有高校的學生和教師全員觸網,經歷了一次徹底的線上教學實踐。全國大多數高校學生沒有返校,在不同的地點完成了線上課程的學習,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的時空局限,使教學時空變得開放。但線上教學對學生個體的學習主動性要求則大為提高,學習效果因人而異。開展線上教學以來,針對重特大突發(fā)事件中高校思政課線上教學相關問題進行了網絡調查,依托問卷星平臺向在校學生發(fā)送,在發(fā)出的746份問卷中,有6.43 %的學生表明在線上思政課學習中不太積極,這主要是由于部分學生已經習慣被動學習模式,不愿意為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學習去花費時間和精力,所以,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線上學習,改革以往的學習模式和方法,也是疫情期間線上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
新冠肺炎屬于公共衛(wèi)生突發(fā)事件,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是在一定的時空和場所內,且具有突發(fā)性和明顯的時效性,學生群體對突發(fā)事件的關注程度也會隨著事件的熱度降低而逐漸轉移。因此,在疫情爆發(fā)的初期階段,就要迅速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抓住契機開展線上教學,做好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教育。在此次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發(fā)生之后,網絡上就出現(xiàn)了各種聲音,社會熱點事件頻繁反轉,思政課教師應該及時關注到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宣傳好疫情防控中的“中國故事”,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理性判斷問題的能力,回應學生關注的現(xiàn)實問題,講好重大疫情防控這堂線上思政大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和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tǒng)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轉化為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盵2]2005年5月教育部出臺《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下稱《意見》),指出大學教育階段德育目標和大學教育階段德育主要內容,明確了大學階段所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為德育課程。據此,可以把高校思政課的德育功能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高校思政課通過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實踐出發(fā),認識到近代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在疫情防控線上教學期間,發(fā)出的調查問卷表明,有88.17 %的同學認為思政課提升了青年學子對國家的認同度,有93.82 %的同學認為思政課有助于自己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疫情防控期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yōu)勢和協(xié)調機制,發(fā)揮出空前效應,凝聚起強大的合力,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信心之源。在思政課線上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整理和講述近幾十年我國應對重特大突發(fā)事件的能力來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如對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SARS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等的成功應對,都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主導、人民至上價值原則的優(yōu)越性,通過真實案例,使學生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戰(zhàn)勝一切突發(fā)事件的根本保證。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核心課程,應當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價值引領功能[3]。因此,必須加強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使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標準。高校思政課的價值引領功能,即通過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和內化,加深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和理解,引領學生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同時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時代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在發(fā)出的問卷調查中,有92.09 %的同學表示思政課線上教學中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樹立理性應對疫情的態(tài)度和采取正確的行為措施,有86.06 %的同學表示思政課線上教學中教師能夠講述黨和國家應對疫情的努力以及各行各業(yè)為防控疫情做出的貢獻。疫情防疫期間的思政課線上課堂,教師要通過疫情防控中的真實案例使學生深刻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大精神力量,通過這些鮮活的教材,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化外于形”,在疫情防控中,教育青年學子能主動擔責,深入基層和社區(qū),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動踐行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是僅僅讓學生了解社會意識,而是要使這種社會意識轉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意識,并以此指導自己的行動[4]。高校思政課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根據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引導學生探討理想與現(xiàn)實、權利與義務、個人與集體、自由與紀律等之間的關系等,開展社會主義道德教育,把外在的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內在的思想意識,從而指導自己的行動。在發(fā)出的線上調查問卷中,94.22 %的同學認為線上思政課能促使同學更好理解自身的社會責任和使命,90.32 %的同學認為線上思政課能讓自己懂得疫情防治的科學道理,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在抗擊疫情的斗爭中,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y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是“90后”,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后”甚至“00后”,習近平總書記也稱贊青年一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線上教學中,思政課教師應講好這些學生同輩人的事跡,激勵青年學子用理想信念指導自身的愛國行動,在偉大實踐中承擔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
2019 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就明確提出推動人工智能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思政課教學中應用,為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疫情防控期間,教學要完全搬到線上來,很多教師剛開始都不能適應,如何做到線上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成了線上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學校聯(lián)合教學平臺對教師開展線上技能培訓,使教師熟悉線上教學平臺的操作,熟悉上課軟件的相關功能,能夠進行線上課堂的教學管理。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強調:“高等學校的在線教學不僅是在疫情期間可以起到救急的作用,也是中國高等學校這幾年來一直致力推動的教育教學領域的一場學習革命?!彼颊n教師應以疫情期間國家推動的“線上教學”為契機,積極借助新媒體的技術手段,推進思政課新平臺建設,搭建完整的網絡教學體系,掌握好網絡教學的方式方法,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
線上教學讓思政課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得以拓展,不再受傳統(tǒng)課堂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直播課堂中,學生可以隨時通過彈幕和點贊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線上教學直播還可保留教師的教學錄像,學生在課后仍能再次學習和評論,這就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線上教學中,思政課教師應遵循“八個相統(tǒng)一”,提升教學素養(yǎng),加強在線教學話語的親和力,將思政課的理論與社會的現(xiàn)實相關聯(lián),將宏大的理論敘事與學生的所感所想相結合,能夠解決學生因疫情期間所產生的思想和心理問題,讓學生有獲得感。當代學生基本都是互聯(lián)網的“原住民”,互聯(lián)網思維和語言表達是其日常行為中不自覺的思維方式,若思政課教師仍停留在舊式的說教上,則很難讓學生認同這門課。疫情發(fā)生后,全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很多“90后”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這些同輩同齡人的事跡,是思政課鮮活生動的素材,也更能被學生所接受。思政課教師應將這些素材運用到線上教學中,將理論話語轉化為學生愿聽想聽的在線教學話語,拉近教師與學生的情感距離,在“潤物細無聲”中實現(xiàn)價值引領。
在發(fā)出的調查問卷中,學生對線上思政課提出了具體要求,希望教師能以在線直播和觀看平臺教學視頻為主,再和輔導答疑等線上教學形式相結合,分析和講述社會熱點問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另外,有88.44 %的學生認為在線上教學中教師能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客觀講述與疫情有關的知識;有86.6 %的學生認為思政課線上課堂教師能夠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講述黨和國家應對疫情的努力以及各行各業(yè)為防控疫情做出的貢獻。思政課線上教學要與時俱進,結合人民群眾偉大實踐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基本原則,教師結合理論與當下抗“疫”實踐展開教學也是疫情防控期間的新要求。在思政課線上課堂,就教師而言,可控的課堂變成了虛擬的線上對話,所以,教師需要根據線上教學的特點,調整線上教學互動。互動教學是以問題導向為前提的,互動教學不是各說各話、各自表述,而是通過師生合作探究來討論和解決問題。思政課線上教學,思政課教師要善于運用“問題”等在線教學話語形式組織教學,將教材的學習內容轉化為具體的線上教學問題或任務,用投票、搖一搖選人、分組討論等多種課堂互動方式啟發(fā)學生思考,主動參與到在線教學中,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在課后,教師要注重線上動態(tài)跟蹤,根據學生在線互動和作業(yè)完成的反饋信息,及時督促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并調整在線教學設計,發(fā)揮好在線教學的實效。
2018年教育部印發(fā)《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明確強調思政課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但線下開展實踐活動受到實踐基地不足、時間限制等客觀因素制約,線上實踐教學也已經成為思政課教學探索的新方向。線上實踐教學可以突破空間的限制,任課老師、學生工作人員,甚至學生家長都可以參與進來,打破思政課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構建多方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大思政”課堂。同時,思政課線上社會實踐活動也是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育青年學子家國情懷的有效途徑。線上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利用線上豐富的資源來開展,例如,鼓勵青年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學習強國app等引導青年學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另外,可以根據選課學生的專業(yè),開展不同類型的線上實踐活動,比如通過詩歌朗誦、文學創(chuàng)作、微視頻等多種形式來呈現(xiàn),也可以鼓勵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將民眾聚焦的問題進行網絡社會調研,由學生自己設計問卷、組織調查,統(tǒng)計結果,提升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的效果。另外,在保證學生身心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投身抗疫實踐,在偉大實踐中彰顯青春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