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春
【摘要】空間思維,是一種普遍的思維能力,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各個學科學習中,這種思維能力是學生必備的。在美術手工課學習中,空間思維尤其重要。而手工技能與空間思維能力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本文以學生倍感興趣的動漫形象為切入點,論述如何引導學生在手工制作課堂中,積極展開空間想象,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關鍵詞】動漫;興趣;手工課堂;空間思維
空間思維,與“立體思維”同義。它是一種普遍的思維能力,所謂空間思維,是指基于空間,從空間的事物著眼,對空間事物迅速高效地進行一系列分析判斷應對及再調整處置完整謀事的思維過程。美國最新研究表明,把握空間的視覺化能力能夠有效地用創(chuàng)意解決問題,而且空間思維被認為是學習數學、科學、地理等學科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非常重要。
心理學家出過一道測驗題:在一塊土地上種植四棵樹,使得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都相等。受試的學生在紙上畫了一個又一個的幾何圖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然而,無論什么四邊形都不行。這時,心理學家公布了答案,其中一棵樹可以種在山頂上,其余三棵樹與之構成正四面體的話,就能符合題意要求了。是的,這就需要空間思維。學生想不出答案,是因為沒跳出平面的思維模式。在美術手工課學習中,空間思維尤其需要。手工課在小學美術課本內容中,可謂占據半壁江山。如,現時我們使用的《美術》課本小學五年級上冊,一共有12課,但與手工有關的課就占了7課。因為手工對于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動手能力有著極其重要意義。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手所掌握的和正在學習的技藝越高超,兒童、少年和青年就越聰明,他對事實、現象、因果聯系、規(guī)律性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現得越鮮明?!睍r下,國家提倡工匠精神,工匠是指工藝技術了得的匠人。但工藝技術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而是在長時間的手工制作中操練出來的。所以,手工課堂對于小學生的手工技能和學習能力有密切聯系,恰恰空間思維能力與手工技能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
一、以動漫融入手工課堂,激發(fā)學生動手興趣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學生擁有的玩具等基本都是直接購買的,無需自己動手制作。所以,學生動手勞動的機會少了,動手能力是缺乏鍛煉的。在手工課堂教學中,一些課本的手工作業(yè),學生看了教師的示范后還是不會做,有部分學生甚至不敢動手做。長期以往,學生慢慢失去了做手工的信心。這種情況出現,除了學生手工能力弱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對手工內容興趣不大,沒有想做和想擁有作品的欲望。為了激發(fā)學生對手工的興趣,筆者想到了:以學生生活中熟悉又喜愛的動漫為媒介,融入到美術的手工課堂,激發(fā)學生動手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事實證明,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動漫來源于學生的生活,我們的美術教育也應該跟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
“動漫”是“動畫”和“漫畫”兩個詞首字結合,在中國普遍使用“動漫”來包括這兩種藝術形式。不可否認,現在的動漫發(fā)展飛快,動漫衍生出來的元素也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動漫一直受學生的喜歡并伴隨其成長。動漫對于他們來說,只有喜歡沒有抗拒,所以當動漫出現在課堂上,就已經吸引住學生的眼球,當可愛的動漫形象出現在面前,學生立馬歡欣雀躍。這時,學生對課堂內容已產生濃厚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愿意學習,愿意動手做手工,也就有了動力。興趣有了,動力有了,那這堂課已成功了一半。
二、動漫形象為主線,拓寬空間思維
首先,單個形象從平面到立體的表現。手工課堂引入動漫,重點不是再現平面的形象。無論是動畫還是漫畫。學生通常都是通過電視、電影、手機等電子屏幕去觀看動畫,又或者是看漫畫書籍、雜志、海報等,欣賞到這些漫畫作品。也就是說,學生平時看到的影視動漫形象一般都是平面的,怎么引導學生把熟悉的動漫平面形象,制作成立體或半立體的形象呢?在這個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涉及到空間思維,也就平時常說的立體思維、三維思維。而在手工課堂上,我們要求創(chuàng)作成立體或半立體(三面或多面體,浮雕至少是兩面的)的形象時,就需要引導學生用空間想象思維了。
比如,做一個人物的頭部,在動漫作品中往往只出現一個角度的平面形象。如,正面可以看到臉型、五官等,那么臉的側面和頂面、后面、底面部分呢?是不能同時看到的。這就需要學生啟動空間思維想象能力,想象這些平面形象中沒有看見的部分,或者把平面中多個畫面出現的角度、部分、全部集中到一個空間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非常寶貴的思考機會,他們會分析正在做的手工作品,不斷地比劃各個結構的大小、形狀、前后距離的關系,空間思維得到充分發(fā)揮。
空間思維的打開,是手工課堂上的一個重要意義。久而久之,學生形成一種思維習慣,不僅在美術課堂上,在其它方面的學習上都會帶來一定的優(yōu)勢。
其次,從單一形象到組合形象與場景。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在制作好了單個動漫形象的基礎上,又引導添加場景襯托。人物與人物之間、人物與場景之間的關系位置,人物與場景的比例,前后的穿插關系,這都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多觀察分析,探討解決方法,充分開啟學生的思維,去思考,去探索。在這樣的手工課堂中,學生的空間思維得到非常有效鍛煉并有顯著提高。比如,學生已經創(chuàng)作了動漫《三個和尚》其中一個和尚的形象。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考動漫影視作品中圖像,再創(chuàng)作另兩個和尚人物和山上有一座廟的場景,也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喜愛來設置場景。這樣不僅拓展了人物與場景的思維,還拓展了人物和場景的空間思維,充分發(fā)揮了空間想象能力。
再次,小組合作完成,培養(yǎng)團體精神。除了添加動漫角色的場景,還可以安排學生分小組合作,完成故事里的一組動漫角色。在合作的手工課堂,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團結友好完成一件作品,培養(yǎng)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體精神。手工課,不僅讓學生動手、動腦,還培養(yǎng)了團結合作品質,可謂一舉三得。
如果在美術學習中,學生長期經過這種手工課鍛煉,空間思維會不斷得到提高,相信在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中已鋪墊好所需的思維能力。而且,當學生把喜愛的動漫角色做出來后,收獲的不僅是滿滿的成功感,而且自信十足。
三、動漫素材豐富,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動漫發(fā)展已有一定的歷史,中國最早的動畫是1922年的《舒振東華文打字機》,漫畫更早,漫畫包括連環(huán)畫、單幅漫畫。學生比較熟悉中國的動漫作品有《三毛流浪記》《熊出沒》《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外國的動漫作品有《白雪公主》《哆啦A夢》《玩具總動員》等。
學生喜歡看動漫,喜愛動漫中的形象更不勝其數。動漫中的形象造型特別,各具個性。所以,學生在手工課堂上制作立體的動漫角色或場景,素材隨手可得。教師在備課、備課件時需要的動漫素材,在網絡上也是資源豐富,可選擇范圍廣泛。這些素材還可以結合課本內容,如,小學三年級上冊第4課的《趣味動漫》一課就非常適合。
四、制作材料易找,課堂操作可控
制作動物、人物的立體手工作品時,小學生常用的材料有超輕粘土、橡皮泥、軟陶、陶泥,我校課堂上常用的是超輕粘土和軟陶,也有陶泥材料。超輕粘土這種材料不管低、中、高各年級都可以操作,成本不高。涼干后定型容易保存。軟陶,適合中、高年級課堂開展。軟陶烤干后也可以長期保存。陶泥手工課堂條件要求稍多,要購買專門制陶的泥等材料,上課場室最好配備洗手池等。而且相比超輕粘土和軟陶來說,陶泥上釉前,顏色比較單調,沒有超輕粘土和軟陶制作時,色彩可以直觀搭配,也可以調色、混色。相對操作易難程度,超輕粘土和軟陶比較方便,對環(huán)境衛(wèi)生影響小,較干凈容易清潔,適合在課堂上全面開展。而且,教師在課堂上也容易控制和操作。
動漫是學生喜歡看的,動漫形象里有很多學生喜愛的。從“喜歡”“愛好”入手,學習的興趣也就建立了,有了興趣,才能讓學生愿意學,才能讓學生不怕苦,才能有堅持的毅力。我們的小學手工課堂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也是為國家需要的工匠精神從小打好基礎。
當今的中國在高速發(fā)展,智能生活滲透在生活各個方面,我們培養(yǎng)的是祖國未來的人才??臻g思維的提高,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學習能力強的有力保障。美術手工課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所以,教師應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動漫資源,結合課本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手工課堂的作用,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只有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路才會更寬,更適應未來學習的需要和社會的發(fā)展。
學生手工作品: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韓國首爾大學地理教育團.空間思維培養(yǎng)游戲書:洞穴探險[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 劉?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