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巧華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背景下,各個學科都在積極調(diào)整教學方向,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就小學語文科目而言,識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豐富的文字知識儲備和良好的主動學習意識能夠使其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理解文本知識,實現(xiàn)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深化。因此,教師應該意識到識字教學的重要性,采用多種創(chuàng)新的策略滿足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遵循漢字特點,體會漢字的重要價值,提升學習主動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此時的他們?nèi)狈χ鲃訉W習的意識,行為和思想大體上受到教師的引導,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擔任起管理者和引導者的身份責任,幫助學生具備主動的漢字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在此時打好堅實的漢字知識基礎對其今后學習閱讀文本、完成寫作任務等等都有重要的影響。識字教學的順利開展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成長與發(fā)展,有助于其應對更深層次的知識挑戰(zhàn)。本文就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重要性展開探討,結合識字現(xiàn)狀提出幾點針對性的趣味教學途徑,以供參閱。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
想要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首先應該就目前識字教學的情況展開深度的分析,以此提出更加具備針對性的學習方案,促進教學發(fā)展。首先,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缺乏創(chuàng)新,難以全方位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小學生的思維水平發(fā)展尚處于較為淺顯的階段,被動的生字學習方式使其將全部的關注力都放在了記憶生字的字音和字形之上,并不具備深度探索的意識,對于漢字的掌握僅僅停留在表面,整體課堂缺乏趣味性。再者,小學識字教學的教學范圍有待拓展。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將所有的學習任務都放在課堂之上完成將會在無形當中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更局限了他們的思維發(fā)展,無法感受到漢字的重要性。缺乏鋪墊和總結的識字教學使得學生記憶周期較為短暫,當漢字再次出現(xiàn)在文本當中時同樣感到陌生,從而降低學習效率[1]。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學好拼音,掌握基礎的發(fā)音技巧
在以往的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jīng)Q定性的引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導地位,沿用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講解漢字知識,分析漢字特點,使得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下,難以滿足個人身心成長需求。因此,想要提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效率,首先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強調(diào)學生的主導地位,充分凸顯出漢字的魅力,以此吸引大家主動參與到知識探究的情境當中,全面感受漢字的特點。漢字具備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學好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基礎,教師應該通過多個角度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發(fā)音技巧,使其能夠借助拼音獨立完成生字學習,有效提升學習效率[2]。
比如,在進行“b p m f”的學習時,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是帶領學生學習b p m f四個聲母,完成帶調(diào)的音節(jié)品讀,使其讀準音、認清形,為拼音知識的深度探究打好基礎。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四個聲母的讀音,教師可以采用逐步分析的方法,帶領大家一一朗讀,反復練習。聲母“b”在發(fā)音時可以參考“播”的讀音,但是要注意將音發(fā)的短一些、輕一些;聲母“p”在發(fā)音時應該雙唇緊閉,匯聚成向外發(fā)音的力量,然后突然雙唇放開,發(fā)出輕聲的“p”;聲母“f”在發(fā)音時則需要教師將自己的嘴型適當夸張,將上牙放在下唇上,咬住下唇,然后模仿“p”的發(fā)音方式,松開放氣。這樣細致的發(fā)音教學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發(fā)音練習的過程中,掌握各個聲母的正確讀音,打好拼音訓練基礎。同時,教師也應該意識到書寫練習的重要性,要求學生不僅會讀,而且會寫,以“b”為例,在書寫時教師應該引導大家分析,“b”在四線格當中占在什么格?帶領他們模仿規(guī)范的“b”書寫格式,總結出“b”應該占在上格和中格,先寫左邊的豎,再寫右邊的半圓。以此類推,完成“b p m f”四個聲母的學習,為正式的漢字學習打好基礎[3]。
(二)運用工具,提升識字的趣味價值
小學時期的學生對于周圍的未知事物常常充滿強烈的好奇心理,他們的思維認知尚不成熟,缺乏豐富的學習經(jīng)驗,很容易養(yǎng)成錯誤的學習習慣,影響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基于此,教師應該摒棄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法,積極發(fā)揮出多種教學工具的實踐價值,幫助學生感受到識字教學的重要性,使其在自身主觀意識的引導下參與到識字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字音、字形、組詞、造句等有著更加深刻的印象。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較為跳躍,成長需求也豐富多彩,在多種工具的引導下教師能夠全面掌握班級學情,引導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體會到漢字的奇妙[4]。
比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的知識學習時,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帶領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的生字,能夠用自己的話概述出來學習到了哪些知識,完成生字的識讀與默寫。為了提升他們的識字趣味,教師可以提供字典、多媒體教具等等,首先引導學生掌握字典的正確使用方式,一般來講查字典有兩種常用的方式,一種是知道生字的讀音,想要知道生字的含義,此時可以運用音序查字法,學生根據(jù)拼音的順序找到對應的漢字,打開對應的頁碼,掌握漢字的分析與注釋。還有一種便是部首查字法,以生字“狗”為例,在學生不知道“狗”的讀音的情況下,應該打開部首的位置,找到“犭”,再通過“句”的筆畫數(shù)量找到對應的文字,完成生字查找。這樣的漢字識讀環(huán)節(jié)可以作為課前預習任務,使得學生提前了解相關含義,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進而,在正式的文章分析過程中,學生難免也會出現(xiàn)識字不當?shù)那闆r,對于詞匯量較大、詞匯較為生僻的句子理解不足,此時教師便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構建出:“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的真實情境,使其在學習漢字的同時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加深文字記憶,積累更多自學的技巧,為接下來深度教學開展打好基礎[5]。
(三)開展互動,構建溝通的探究氛圍
在進行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意識到學生能力差異性對教學結果的影響。每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在進行同一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為了尊重學生的主導地位,教師應該積極開展互動環(huán)節(jié),借助小組合作等方式彌補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不足等情況,構建出和諧的溝通氛圍,使得學生在探究的情境當中感受到漢字的多樣性,互相彌補思維發(fā)展的不足之處,全面鍛煉個人的識字和運用能力?;迎h(huán)節(jié)的開展形式多種多樣,除了單一的拼音教學、字形分析之外,隨文識字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可以根據(jù)文本的實際內(nèi)容設計出多種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從文本入手,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的完成學習,在溝通的互動氛圍當中發(fā)揮出識字教學的真正價值。
比如,在進行“蟲”字旁的相關漢字學習時,根據(jù)字形構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蟲”字旁的漢字大多與昆蟲有關。為了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漢字特點,豐富自身的字詞儲備,教師可以首先結合他們的身心特點設定昆蟲探究主題情境,如“昆蟲音樂會”,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以各種昆蟲為情境的主角,借助它們開展對話,編制出一些童話故事吸引大家了解這些昆蟲的名稱,標記出陌生的字詞,逐漸加深自己的印象和理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可以仿照以下形式進行——教師提問:“森林要召開昆蟲音樂會啦!大家快來報名呀!”隨后在黑板上列出表格,寫出“報名人員姓名”要求學生分別代表不同的昆蟲參與報名,并將個人的姓名書寫在對應的表格位置當中。大家紛紛開動腦筋,思考不同的昆蟲種類,寫下:“蝴蝶、蜜蜂、螞蟻、蜻蜓、蜘蛛...”在這樣的氛圍當中感受到識字的樂趣,更完成了書寫練習,了解了更多的昆蟲種類,也記住了這些漢字的構成,有效提升教學效率。進而,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挖掘文本內(nèi)涵,借助多媒體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大家積極模仿,開展真正的“昆蟲音樂會”,觀看主題視頻,收聽主題音樂,展示出更多昆蟲的圖片和名稱漢字,以此拓展他們的思維視野,全面感受到語文知識的趣味性[6]。
(四)測試評價,補齊學生的知識短板
在進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積極做好階段性的教學測試,不能帶領學生盲目地探索,而是應該結合學生的定期測試成績設計教學任務,完善評價的方案和標準,以此幫助學生補齊識字短板,不斷豐富自身的語文知識儲備,向著更深層次的內(nèi)容探索。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尚處于發(fā)展階段,教師的評價與鼓勵對于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此時把握好正確的識字教學方向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會到文本當中生字、生詞使用的巧妙,凸顯出漢字的魅力。因此,教師的測試評價不僅限于字面的試卷測試之上,還可以融入到日常的梯度提問環(huán)節(jié)當中,循序漸進的提升問題難度,幫助學生不僅掌握漢字的讀音、書寫,更能夠理解其在不同的語境當中表達的含義,達到深層次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進行《詠柳》的學習時,本首詩當中的主要生字有“碧、詠、裁、剪、妝”等等,想要幫助學生盡快理解并記憶生字,教師應該結合詩詞當中的實際情節(jié)設計教學計劃。該詩時描寫春天景色的代表作品,首先可以參考其他類似主題的詩句,展開對比教學,如《村居》。同樣是柳樹,《村居》當中的形容是:“拂堤楊柳醉春煙”。而《詠柳》當中則是:“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一個是通過柳樹營造出來的意境凸顯出春天之美,一個則是通過描述柳樹的形態(tài)凸顯春天之美。二者雖然都是在描寫春天,但是表達出來的情境有所區(qū)別。根據(jù)這樣的分析,學生逐漸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感受到同樣的一種事物,搭配不同的字詞便可以表達出不同或者相似的情境,十分奇妙,由此激發(fā)其深度探究的積極性。進而,教師展開梯度教學,結合學生的不同水平設計不同的測試環(huán)節(jié),把握不同的設計深度,以此幫助他們補齊自身的知識短板,從字音、字形到字義全面分析,使其真正感受到文字之美。如,可以設計以下教學問題:“請完成以下生字的組詞:碧、裁、剪、柳。”“請分析‘二月春風似剪刀’一句寫作的巧妙之處?‘似剪刀’好在哪里?”通過這樣的測試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向著識字的更深層次探索,掌握文字的多重含義,逐漸深化個人文學素養(yǎng)[7]。
結束語: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課堂上趣味策略的實踐途徑多種多樣,扎實的漢字基礎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豐富漢字的知識儲備具有深遠的影響。基于此,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探究思想,積極融入更多趣味元素,使得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當中感受到漢字的魅力,掌握更多漢字應用技巧,以此培養(yǎng)學生理解語言、組織語言的能力,全面提升學習效率,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打好基礎,全面促進語文教學事業(yè)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郭書明.小學低年級多種識字教學情境的構建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20(S2):57-59.
[2]張萍.信息技術與小學識字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J].考試周刊,2020(A5):121-122.
[3]汪秀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運用“教學做合一”的探究[J].知識窗(教師版),2020(12):10.
[4]劉志敏.趣味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知識窗(教師版),2020(12):28.
[5]馬棉棉.探究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路徑[J].考試周刊,2020(A4):39-40.
[6]楊芷.探析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20(A4):55-56.
[7]魏秀芳.小學語文教師怎么在識字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J].清風,2020(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