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紅梅
近些年,采用名校長工作室的方式培訓培養(yǎng)校長的做法得到較為廣泛的認可。2019年,海淀區(qū)委教工委、海淀區(qū)教委啟動名校長工作室項目,在11個學校設立了名校長工作室,人大附小鄭瑞芳校長工作室是其中之一。在兩年多的實踐中,鄭校長工作室以校長領導力為主題,通過創(chuàng)建校長領導力發(fā)展共同體,探索出一條以名校長工作室為驅動的校長專業(yè)發(fā)展的成功模式,為優(yōu)秀校長的培養(yǎng)提供了可借鑒的工作模式和基本經驗。
1.構建以發(fā)展校長領導力為核心的研修主題
海淀區(qū)名校長工作室采取導師制的方式,每個工作室配備1名實踐導師、1名學術導師。鄭瑞芳校長工作室的實踐導師是鄭瑞芳校長,學術導師是北京開放大學原副校長張鐵道教授。鄭瑞芳校長在學校辦學實踐中的經驗智慧和張鐵道教授在理論研究上的獨特優(yōu)勢相結合,形成了“構建需求發(fā)展共同體、創(chuàng)新學校辦學思路、發(fā)展特色校長領導力”的工作室研修主題。
一是構建需求發(fā)展共同體。按照校長培養(yǎng)基地的總體設計,工作室由雙導師、雙助理和入室學員組成。鄭瑞芳校長工作室入室的校長均是在海淀教育中成長起來的較為成熟的校長。工作室將有思想有情懷的校長凝聚在一起,將辦有靈魂有文化的學校作為共同的愿景,在專家的引領下,互助共贏,相伴成長。工作室通過互為資源的學習方式,體現(xiàn)結合需求和發(fā)展內在統(tǒng)一的“共同體”的設計理念。
二是創(chuàng)新學校辦學思路。校長的領導力是在實踐中摸索、歷練、沉淀出來的。因此,工作室結合各位學員校長的問題及辦學實踐,聚焦校長領導力建設,開展豐富的研修活動并進行系列創(chuàng)新探索,以達到充分挖掘自身獨到的辦學思想、獨特的實踐做法以及獨立梳理管理經驗的目的。在前期的調研中,各位校長提出了若干實踐中的困惑,如一校多址,如何處理校區(qū)均衡發(fā)展與特色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師培訓與獎懲機制,既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又能消除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感;如何對家長進行有效的教育與指導,從而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家庭教育,等等。工作室緊緊圍繞這些問題進行集中研究,尋求解決之道,形成辦學新思想、新經驗。
三是發(fā)展特色校長領導力。校長領導力具有豐富的內涵和諸多的組成要素,每位校長對校長領導力的理解、實踐不盡相同。工作室的目標就是要帶領校長從各自的視角學習校長領導力,解讀、拓展、細化校長領導力,達成對于校長領導力的新的共識和框架,繼而在各自的實踐中提升符合自身個性特點的校長領導力。
以上主題包含了工作室的理念、目標及實現(xiàn)路徑。既體現(xiàn)了工作室對引領校長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整體思路,也是對海淀區(qū)名校長工作室共性要求的個性化解決路徑,是鄭瑞芳校長工作室個性特征的具體體現(xiàn)。工作室圍繞主題,設計實施了“腳手架”式、專題式校長研修課程,完成理論培訓課程、個性化指導、研修學習、課題研究、讀書自學及召開辦學實踐研討會、主題論壇、校長工作專題研討會等任務目標。
2.建構并實施促進校長領導力發(fā)展的研修課程
鄭瑞芳校長工作室聚焦校長領導力建設,開展了系列學習活動,共同繪制了學校發(fā)展路線,積淀了豐富的學習成果,有力促進了校長領導力的提升。
一是以同伴校的互研互學課程提升校長領導力。在工作室成立之初,在調研需求的基礎上,針對學員們提出的問題,以人大附小、農科附小、培星小學、農大附小四所學校的辦學特色為案例,進行實地考察與專題研修,開展互訪互學。
例如,在人大附小,鄭校長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及對校長領導力的實踐感悟,為各學員校長提供引領范式。學員校長和參加工作室活動的成員,聚焦主題報告,提煉各自觀點,進行深度交流,從理論上理解了校長領導力,了解了領導力如何體現(xiàn)在校長辦學治校中,增強了提升特色校長領導力的思想意識。
這四次互訪互學,是校長辦學實踐的經驗總結,也是對制約學校發(fā)展的問題進行突破的智慧“眾籌”。每一次研修活動,工作室專家、校長及其他參與的學校干部都會在提升校長領導力的主題引領下,圍繞專題進行深度討論,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收獲實實在在的成長。
二是以外部特色學校交流課程提升校長領導力。在精準的把脈調研、深度的專題研修后,鄭瑞芳校長工作室放眼于教育同行的先進辦學思想和理念。為了擴大視野,學習和借鑒更多校長的辦學實踐經驗,工作室精心選擇了各具特色的學校進行走訪學習,如朝陽區(qū)婁子莊小學、昌平職業(yè)學校、天津英華國際學校。
例如,工作室跨類別走進昌平職業(yè)學校,實地考察實訓基地及學校環(huán)境,聆聽段福生校長的主題報告。工作室首次走進職業(yè)學校進行“跨界”考察交流,聚焦一位名校長審時度勢、深度思考、銳意變革的領導氣質與責任擔當,切實體察學校的辦學理念、標準、路徑以及學生觀、人才觀、教學觀,感受校長的前瞻力、變革力和治理力。
在系列研修活動中,學員都在學習參觀、同伴分享、互為資源的交流中收獲反思、達成共識。同行校長們豐富的經驗和困惑本身就是特別好的資源,優(yōu)秀校長的感召力、凝聚力、決策力、影響力、創(chuàng)新力等核心領導力,再加上各個學校的多元化發(fā)展特色,給大家?guī)愍毺氐难芯靠臻g,為后續(xù)提升校長核心領導力的研修提供了有效范式。
三是以應對疫情校本實踐課程提升校長領導力。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室設計實施了系列“危機時刻的校長領導力”課程,帶領各位校長圍繞“停課不停學”開展校本實踐和專題研究。
四是以自主專業(yè)閱讀課程提升校長領導力。在導師和學員共同推薦和選擇的基礎上,閱讀五本專業(yè)書籍,并進行深度交流,為促進理性思考并指導實踐提供智力資源。
工作室圍繞校長領導力建設,以鄭瑞芳校長的成功辦學實踐、各成員校辦學特色以及外部教育機構的成功經驗作為最重要的學習資源;采用項目學習與專題研修的方法,拓展了以往專家報告、現(xiàn)場展示、經驗介紹等單一傳輸式學習方式,有效創(chuàng)建了適合能力發(fā)展需要的校長學習課程。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校長圍繞自己的困惑和學校發(fā)展的關鍵問題求計問策、自我研究、共研共修、互訪互學、借力提升,在破解實際問題中提升了能力。
3.探索以名校長工作室為驅動的校長領導力發(fā)展成功模式
鄭瑞芳校長工作室集中導師的優(yōu)勢和學員的需求,將工作室的課程作為案例,進行系統(tǒng)化、流程化建設,提出了名校長工作室校長領導力構建的一般模式,即校長的領導力是在實踐中摸索、歷練、沉淀出來的,課程的開發(fā)者要將校長的實踐經驗進行深入研究和合理加工,將其主題化、要素化、流程化、績效化和案例化,形成可傳播、可借鑒、可轉化的知識和經驗,并通過學習活動將其轉化為校長的專業(yè)知識,促進校長領導力的提升。
從名校長工作室對校長領導力培養(yǎng)的實踐可以看出,每一個校長就是一個經驗體、資源體和需求體,通過案例講述、同伴分享、集體建構等學習方式,形成對于校長領導力的共識,為校長領導力的深化理解、知識建構和實踐轉化提供范本。鄭瑞芳校長工作室的實踐經驗表明,校長領導力課程是基于實踐的“活”的課程,其研究和探索為校長領導力的培養(yǎng)及其課程創(chuàng)建提供了方法論。
鄭瑞芳校長工作室探索了以名校長工作室為驅動的校長領導力發(fā)展成功模式。其中,導師的“高位引領”是工作室成功的先決條件,名校長工作室就是以導師的高尚品格、專業(yè)水平和職業(yè)精神為引領,為學員樹立榜樣;堅持“科學施策”提升了學習的精準度,工作室先期的需求調研與科學制定培訓規(guī)劃、聚焦校長現(xiàn)實困惑所進行的研修活動的設計實施、以促進每位校長的個性成長和學校辦學突破為目標的定位,積極回應了校長的需求,尊重了校長已有的經驗,發(fā)展了基于自身需求的校長領導力;“同頻共振”有效地激發(fā)了團隊的智慧,工作室始終聚焦校長領導力這一主題,圍繞校長辦學實踐中的問題共研共修共享,導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學員與所在學校形成共振;“多重疊加”的學習方式助力了課程價值目標的實現(xiàn),工作室創(chuàng)建了適合成人學習的“多重疊加”的學習方式,有效地促進了校長們的實踐反思、同行分享和校本實踐,校長們在此過程中形成了對于校長領導力不斷深入的認識與不斷改善的實踐。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