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醒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深入探析文本內涵,討論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應發(fā)揮小組學習的優(yōu)勢,科學分組,科學指導,增強語文課堂的互動性,借以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將重點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問題展開分析與探討,具體內容如下。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就語文老師提出的閱讀問題進行探究。為了滿足應試教育的需要,許多老師提的閱讀問題比較機械。這樣一來,學生既難得出準確答案,也很難通過討論達成共識。長此以往,學生討論問題的熱情下降,合作學習的效率也逐漸降低。小組合作學習是近年來流行于語文課堂上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小學生思想活躍,樂于交流。小組合作學習是促進互動教學、提高學生溝通協調能力、活躍課堂氛圍的一種有效教學形式。將其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可有效促進小學與語文的教學效果。
二、有效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對策
1.教師應多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
要想有效推進小組合作學習這項工作,語文教師最好多提一些有趣的、開放性的問題。所謂開放性問題,是指問題往往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閱歷、喜好得出自己的閱讀結論。在分析開放性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變得活躍起來。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各抒己見,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發(fā)言的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注重探究問題的趣味性,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會主動接觸課外閱讀素材,這對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擴大學生的視野具有重要意義。
比如,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談談自己的學習目的,然后統(tǒng)一向教師匯報。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精神比較放松,可以暢談自己的理想。當然,有的學生年紀小,學習目的還不明確。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讀一些課外讀物,看看古今中外的名人是怎樣從小樹立遠大志向的。對于暫時沒有明確奮斗目標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談談自己的特長和愛好,讓其他同學幫助其規(guī)劃人生理想,然后由學生本人進行取舍。通過這一番討論,學生會意識到早日樹立理想的重要性,在課后必會展開思考。
2.豐富閱讀素材
小學生理解能力較差,記憶力卻很好。語文教師應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多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學一些記憶性的知識,如名人名言、唐詩宋詞、成語故事、勵志故事等。教師可以定期從學生閱讀的讀物中設置一些探究問題,拿到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討論。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會想到許多自己在獨立閱讀過程中沒有想到的問題,由此帶動閱讀理解能力的逐漸提高。
比如,教師為學生布置課外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后自主閱讀杜甫的“三吏”和“三別”。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六首詩中找出詩人總共描寫了幾位人物,每個人物的形象有何不同。學生可以就此問題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在發(fā)言時,每名學生均可按照自己的理解發(fā)表意見。從學生的發(fā)言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針對理解偏差比較大的地方,教師應及時指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演示六首詩中人物的言談舉止,展示安史之亂時期農業(yè)生產遭受的嚴重破壞和農民背井離鄉(xiāng)、白骨遍野的凄慘景象。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戰(zhàn)爭的危害。學生發(fā)言過后,教師可以聯系當下,讓學生說說現在世界上哪些國家還在經歷戰(zhàn)爭,那里的人民生活如何艱難,那里的兒童如何忍饑挨餓。這些教育內容能夠激勵學生關心時事,不做一味讀書的“書呆子”。這些教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同情心,豐富小學生的人文情懷。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嘗試給處于戰(zhàn)亂之中的小朋友寫信,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結
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是學習任務的布置。語文教師在布置任務時應鼓勵學生展開積極的探討,激發(fā)起學生交流的興趣,學生討論后能夠引起心靈的震撼,能夠讓學生多想一些事,這樣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