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可英
在高中階段班級管理中,高中班主任不僅要做好基本日常管理工作,還要注重德育教育工作的融入,才能保障高中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為了提升高中班級管理效果,本文簡要分析“高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德育的意義”的顯著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高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德育的意義概述
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有意識地融入德育具有顯著意義,總結(jié)包括以下幾點。
1.補充課堂教育內(nèi)容。就高中學生來說,課堂學習主要以文化知識為主,而沒有過多地強調(diào)德育教育,這使得廣大師生對德育工作缺乏重視,既不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又不利于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因此,在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融入德育,可以使德育與高中文化課程教育有機整合在一起,并可以促進德育與高中學生生活的融合,從而有利于補充課堂教育內(nèi)容,對提升高中學生道德認知水平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2.有利于高中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在高中階段無疑面臨巨大的壓力,若在成長道路上長期缺乏正確的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將容易出現(xiàn)嚴重的心理疾病,且容易在思想上沾染不良風氣,如拜金、奢靡等,都會直接影響高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融入德育工作的目的在于將各項不良現(xiàn)象扼殺在源頭上,使得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接受正確的德育教育,進而形成正確的三觀,并能夠通過正確的認識來提升個人自制力和判斷力,使得其能夠在校園生活和未來社會中學會嚴于律己,最終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環(huán)境。
二、高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分析
1.貫徹落實人本思想,強調(diào)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高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深刻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為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學生健康的思想品德有著直接影響。就高中學生來說,在學習階段容易出現(xiàn)心理疾病,具體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業(yè)壓力,另一方面是身體發(fā)展和心理發(fā)展的矛盾。如在一次考試中失利,部分學生由于缺乏挫折教育,使得其容易被現(xiàn)實打敗而變得一蹶不振。分析問題的本質(zhì)原因在于學生在遭受挫折后,缺乏正確的思想引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實踐中,高中班主任可以在班級管理中實施以下舉措: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課程教育,如與體育學科的融合,通過體育測試來培育學生強健的體魄,并讓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鍛煉習慣。二是開設(shè)心理健康咨詢室,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類困惑及問題,使其能夠健康生活,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
2.班級內(nèi)營造良好的道德風氣。就高中學生來說,在信息收集方面可以借助網(wǎng)絡(luò)手段便捷地收集信息,使得其有能力第一時間掌握社會新聞時事。因此,高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也要轉(zhuǎn)變觀念,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繼而有針對性地調(diào)整班級管理工作方向,為更好地融入德育教育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例如,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圍繞某個社會熱點問題,組織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以社會中“老人倒地扶不扶”的案例引導學生開展社會道德方面的主題辯論賽活動,使得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并在活動中深入理解尊老愛幼這一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性,并學會如何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
3.豐富德育教育手段。在高中班級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工作,應注重德育教育手段的豐富,才能保證德育教育效果,繼而能夠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和樹立正確的三觀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首先,高中班主任應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建黨百年”主題征文比賽,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意識;其次,加強校園德育文化建設(shè),如校園內(nèi)張貼中學生守則,通過這些守則讓學生形成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文明習慣,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結(jié)語
高中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時,應正確認識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實踐中貫徹落實人本思想,強調(diào)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同時在班級內(nèi)營造良好的道德風氣,不斷豐富德育教育手段,這樣才能切實提高班級管理中德育教育效果,為高中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