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朔明
【摘 要】語文是初中階段中一門重要的學科,而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學生只有熟練的掌握了閱讀技巧,才能在學習語文時如魚得水、游刃有余。本文針對初中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合理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對策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需要摒棄生硬的灌輸式教育,轉變教學理念,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技巧性的知識上,培養(yǎng)學生高效的學習能力。在語文的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中之重,與傳統(tǒng)的教學相比,現(xiàn)今的閱讀教學內(nèi)容發(fā)生了許多階段性的轉變,并取得了可觀的成果。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運用與新課改思想教育理念相契合的教學方式。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常常因為各種主觀因素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課堂問答環(huán)節(jié),教師只憑自己的意愿設置答案,對偏離自己主觀思想的答案不置一顧,不加以分析,也不向答題的學生追問他們的想法、見解,只以書面答案的解析為基準生搬硬套,這不僅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還會降低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度,打擊他們的學習興趣。又或者,為了追趕規(guī)定的課程進度,教師不考慮學生對知識的接納和吸收能力,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強迫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接受大量教學內(nèi)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忽視學生思考的權力,將重要知識點和答案打包好一起塞給學生,讓他們?nèi)ニ烙浻脖?。這種教學方式是不可取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探索,就無法將書本上的知識轉移到自己的腦海里,過分的催促、施壓只會換來極低的教學成果和學生們的厭惡。
在課堂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輔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因此,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身份,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謀求便利。對于學生們不同的想法,教師也要基于正確答案給予合理的評價,并耐心仔細地告訴他們正確的思維方式。
(二)難以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多層次多角度理解
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多層次、多角度理解的能力是閱讀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對于剛脫離小學學習不久的初中學生來說,他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思維尚未形成完善的體系,在面對相對晦澀、復雜的文學作品時,常常只能看見作者陳述的表面現(xiàn)實,而無法從其他角度剖析作者更深層次的思想,這也為學生的閱讀理解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多層次、多角度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是保證閱讀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新課標更加重視對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教學內(nèi)容的改動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教師必須設計新的教學方案,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深入的對文章進行拆解、分析,幫助學生養(yǎng)成多維的思考方式。例如,在學習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時,就可以教導學生們多層次、多角度地理解,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解讀作者想要吐訴的真情實感——對于勒叔叔辛酸往事的悲憐、對金錢至上的人際關系的厭惡……
(三)忽視對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課外閱讀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助燃劑,大量的課外閱讀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還能提高個人素養(yǎng),增加文化內(nèi)涵。然而,在當今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的環(huán)境下,教師片面追求學生的卷面分數(shù),而忽視了對他們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外閱讀方面不僅沒有加以倡導,甚至還持有反對的態(tài)度,極大的壓縮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空間,剝奪了他們見識更廣闊世界的機會。
當然課外讀物的質量良莠不齊,學生確實很容易被一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口水文小說吸引,更有甚者還會沉溺其中,這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正常學習,引發(fā)一系列不良后果;但眾多課外讀物中也不乏國內(nèi)外經(jīng)典名著、讓人腦洞大開的科普著作,閱讀這些讀物可以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適當?shù)恼n外閱讀,并且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幫助學生對讀物進行甄別,為他們篩選具有閱讀價值的讀物。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升措施
(一)創(chuàng)設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情境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在不脫離教學內(nèi)容的前提下,創(chuàng)設別開生面的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環(huán)境是課堂,課堂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質量的優(yōu)劣,而課堂環(huán)境又左右著課堂質量,所以教師應該為學生打造一個令學生興趣盎然、學習欲望爆發(fā)的教學過程,讓他們在更好的課堂環(huán)境里獲得更佳的學習體驗。
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更著重在乎學生的主觀體驗,同時也更加強調(diào)他們的課堂參與程度。由于許多課文里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是抽象的,是感性的,僅僅依靠教師的解讀無法讓他們完全領會其中的意思。相比于教師干巴巴的陳述,將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象征性思想,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通過舉例、類比等方式將復雜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在繪聲繪色的講解過程中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文章。
(二)不斷創(chuàng)新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
教學的形式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需要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不斷轉變閱讀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如今的教育思想理念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背記層面,就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在要求學生掌握基礎背誦、大意理解的同時,也要向學生解讀詩人是在何種環(huán)境抱著怎樣的心態(tài)寫下這首詩,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文天祥赤血丹心的愛國之情。
另外教師可以從課堂結構和模式的創(chuàng)新入手,從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開創(chuàng)開放式課堂,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師主導的現(xiàn)狀,讓學生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學習一篇相對簡單的文章或者詩歌之前,可以將這個課題的講解留給學生自己,讓學生們自告奮勇走上講臺。同時還可以設置獎勵機制,對大家投票選取的最佳講解者表示鼓勵。這樣別開生面的課堂,能最大程度開發(fā)學生們的積極性,保證他們高昂的學習熱情,并且在聽同學講課時將會更加專注、認真,留下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另一方面,在學生自己講解文章時會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漏洞和錯誤,這也能客觀反映出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及時為學生解讀,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最后,教師可以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由于課堂的時間短暫而有限,教師在疲于應付教學目標時常常會忽視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善于啟發(fā)學生,在解讀文章內(nèi)容時對他們進行暗示,讓他們自己得出結論,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久而久之教師和學生之間便會形成一種默契。學生思維的活躍也將減少教師課堂上的工作量,能保證課堂的輕松高效。
(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能力不僅是學生學習語文這門學科的重要能力,還是生活中的一項基本能力,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室設置圖書角,幫助學生們更輕松的借閱到有價值的圖書,同時還可以開設閱讀課,讓大家分析自己喜歡的圖書,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
三、結束語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掌握文章的思想脈絡,使學生能夠真正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只有這樣才能透徹理解每個章節(jié)的內(nèi)容,這也是在考察師生間的密切配合。因此,教師要深入鉆研了解文章主旨,只有不斷地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合作,才能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徐曉秋.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青年時代,2016(13).
[2]王長艷.初中語文教學與審美情感培養(yǎng)探究[J].黑龍江科學,2018(0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