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羽帆
【摘 要】2018年1月,國家教育部發(fā)布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全部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強調了對地理知識技能等核心素養(yǎng)的能力要求。高中階段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延續(xù),然而面對各門難度加大了的高中學科,高一學生們有點措手不及,其中難度驟增的地理,更令不少學生失去了興趣和信心。本文希望通過內容分析法,尋找“癥結”所在,幫助學生跨越臺階,提高地理教學實效。
【關鍵詞】內容分析法;適應性;銜接
一、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是一種客觀地、系統(tǒng)地、定量地描述傳播內容的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法的一般研究過程包括6個步驟:提出研究問題→確定抽取樣本→選擇分析單元→制定類目系統(tǒng)→內容編碼與統(tǒng)計→解釋與檢驗。
(一)研究目的
對升入高一不久的學生進行學習狀況調查,了解不適應的“癥結”所在,并根據(jù)調查結果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
(二)樣本抽取
調查對象為廣州市嶺南畫派紀念中學2019級全體高一學生,調查時間在高一年級第一學期期末測試后,即2020年1月。此時學生已熟悉了高中的學習,并且有了第一次區(qū)統(tǒng)考的成績作為參考,調查時機是恰當?shù)?。筆者制定了《高一學生地理學習狀況調查問卷》,采用無記名問卷的形式,被調查對象在統(tǒng)一時間內獨立完成調查問卷。本次被調查人數(shù)為282人,收取有效問卷256份,其中男生卷103份,女生卷153份?;厥章蕿?00%,有效率為90.8%,因此調查有效。
(三)分析維度
基礎教育地理課程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的地理教育是一個整體,兩者之間雖聯(lián)系密切但又各自相對獨立,既有廣泛的共性,又有明顯的不同。本文試從這些聯(lián)系和區(qū)別中找出初高中銜接的切入口,本著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和促進高中學生成長的宗旨,試從心理狀態(tài)、課程難度、教師授課、學生學習、反饋評價五個維度,分析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四)數(shù)據(jù)錄入及統(tǒng)計
數(shù)據(jù)錄入和統(tǒng)計采用Excel和SPSS軟件進行。首先對《高一學生地理學習狀況調查問卷》中的選項進行編碼,選項ABCD依次指向不適應程度由大到小,編碼記為4、3、2、1,建立SPSS數(shù)據(jù)庫。然后對出現(xiàn)頻數(shù)進行統(tǒng)計,整理歸類得出主要的影響因素。最后通過Excel進行百分比統(tǒng)計,具體分析各因素的影響狀況。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又細分為以下類別:總體數(shù)據(jù),男生數(shù)據(jù),女生數(shù)據(jù),中上生數(shù)據(jù)(在中段考總分前100名的學生中抽樣20份統(tǒng)計),中等生數(shù)據(jù)(在中段考總分前100-200名的學生中抽樣20份統(tǒng)計),中下生數(shù)據(jù)(在中段考總分200名以后的學生中抽樣20份統(tǒng)計),力圖能全面反映學生真實情況。
(五)調查結果及分析
通過SPSS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進入高中后,大部分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適應。其主要影響因素涉及到心理、課程、教師、評價等多個方面,主要影響因素包括陌生環(huán)境適應力(出現(xiàn)頻次為760)、內心壓力(出現(xiàn)頻次為780)、學習難度(出現(xiàn)頻次為901)、課程容量(出現(xiàn)頻次為779)、教學進度(出現(xiàn)頻次為803)以及作業(yè)壓力(出現(xiàn)頻次為770);另外,父母期望、與初中知識的關聯(lián)性、對評價制度的不了解也有較大影響。
利用EXCEL軟件以百分比形式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如下:
1.學生心理的分析
42.4%學生認為壓力較大,33.1%認為壓力非常大,合占學生的75.5%,其中女生比例明顯高于男生,中下生比例明顯高于中等生和中上生。學生們認為這些壓力主要來自考試和升學,從產生壓力的根源看,中上生和中等生主要是自己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所致,而中下生則主要來自于家長(占44%)。面對壓力,學生們往往會找知心朋友求助(占51%),但也有21.4%的學生不找任何人,只有10.1%的學生會向家長傾訴,能求助于老師和專業(yè)人員的更是鳳毛麟角。
2.學生學習狀況的分析
學生普遍認為,現(xiàn)行教材學習容量雖只是偏大一點,但難度明顯增加,認為初高中學習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學生普遍對自己的成績感到不大滿意,認識到自身基礎不夠扎實,并有較強烈提高成績的期望。
總體上看,多數(shù)同學認為數(shù)學和英語較難,分別占30.7%和24.9%,其次是地理(18.7%);其中女生多數(shù)選擇數(shù)學和地理,分別占女生的39.9%和21.6%,男生多數(shù)選擇英語和數(shù)學,分別占男生的45.2%和17.3%;從不同層次的學生看,中上生認為英語難的占50%,中等生的選擇較為分散,以英語、化學、地理居多,中下生則集中于數(shù)學(57.1%)。相比之下,語文、政治、物理和生物較容易學好。
從學生學習興趣看,各科總體比較平均,數(shù)學19.1%和英語16.3%相對較多,其次是生物14%;男生較喜歡數(shù)學29.8%,女生較喜歡英語39.1%和地理21.6%;從不同層次的學生看,中上生多選擇數(shù)學35%,其次化學20%,中等生的選擇較為分散,以語文、數(shù)學、英語和物理居多,中下生較喜歡語文和英語。
從學習成績看,28.4%的學生英語成績最好,其次是數(shù)學18.7%;32.7%男生以數(shù)學成績最好,其次是英語15.4%,女生普遍以英語成績最好,占37.2%,其次是語文15.7%;從不同層次的學生看,中上生較多選數(shù)學40%,其次化學20%,中等生的選擇較為分散,英語最多,占30%,語文、物理各占15%,中下生以英語和語文成績最好,分別是28.6%和23.8%。
以上數(shù)據(jù)總體反映出以下問題:
(1)數(shù)學和英語是兩個影響較大的科目,不同層次的學生對這兩科有完全不同的體驗。
(2)男生對理科興趣較濃,認為文科較難,成績也偏向理科,女生則恰恰相反。
(3)中上生理科占優(yōu)勢,而中下生則偏重文科。
3.教學方法的分析
絕大部分學生認為教學進度比初中快,36.6%學生認為比初中快很多,48.6%認為相對快些。盡管如此,也比較認同老師的教學,認為比較直觀和比較有條理,但是也提出老師上課的教學方式較為僵化,渴望老師采取多種形式的激趣教學,希望增加活動課和實驗課的比例。在現(xiàn)行的教學情況下,60.7%的學生對所學內容大部分掌握或全部掌握,但仍有15.8%的學生大部分沒有掌握。其中,男生的掌握情況比女生好,中上生和中等生掌握情況比中下生好,61.9%的中下生認為自己大部分沒有掌握,明顯跟不上教學進度。
4.學習方法的分析
這方面的數(shù)據(jù)各個類別的學生并沒有大的分異,反映出大部分學生都對上課和作業(yè)比較重視: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是比較認真的,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學生占大部分,在理解的基礎上能有重點地記筆記的也占大多數(shù);絕大部分都認為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對學習有一定幫助,都比較認真地完成作業(yè);做練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會翻翻書本、查查筆記、問問老師的也不少,而且重視錯題的矯正。但反映出來的問題是:學習缺乏計劃性;學生不大重視復習,課前長期堅持復習舊知的僅占少數(shù),課后馬上復習的也不多,能當天對照筆記,熟記要點,以后不斷適時復習的更少;不重視知識歸納梳理,還沒有建構知識網(wǎng)絡的意識;學習的自主性和持續(xù)性還不夠。
5.評價制度的分析
58.4%的學生對高中學分評價制度比較清楚,但只有51.9%的學生認同或基本認同高中學業(yè)評價制度,48.9%更是持否定態(tài)度。對于高中評價體系,大部分同學覺得應該增大平時成績和綜合實踐的占分比重,認為期末考占40%較合適,學生對學科小制作比較感興趣并希望將其成果納入評價體系中。
通過對高一學生的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不論是心理狀態(tài)、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還是學習方法和評價方法,初高中都存在明顯的不銜接。
6.調查結果反映高一地理的尷尬
高一學生認為地理學科難度僅在數(shù)學和英語之后,較其余6科為難。地理在初中僅是考查科目,不參與中考,在學生心目中一貫就是次科,學生自然不重視。而高一學生負擔本來就驟然加重,對地理就更加顧不上了,因此高一學生多不喜歡學地理,不愿花時間在地理學習上,成績自然也就不理想,個別學生甚至放棄了地理學習。
二、建議與思考
面對這尷尬的局面,我認為問題主要出在初高中教學銜接上。廣州市內目前學校布局的趨勢是初中學校和高中學校逐漸分離:或各自辦成單一初中、單一高中;或名為同屬一所完中,實為初高中分屬兩個不同的校區(qū),平時交流甚少,這使得初中與高中出現(xiàn)了一道人為鴻溝。
(一)加強心理疏導
學習內容和難度的增大是導致高一學生不適應的主要原因,但是學習內容的加大和學習難度的提高是不可避免的,對于這方面的改變應該在新生剛入學時就給以明確的說明,并對高中學分制、高中選科制度、高二合格性考試、高三高考等高中各階段的重要事件詳細告知學生,令學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二)合理安排教學
在教學安排上,針對高一學生初中地理知識大多已經(jīng)遺忘的特點,可以嘗試花適量課時對初中的知識進行梳理式復習,建立初中知識體系的基本架構,再進入高中課程。也可以在某部分內容教學前,將初中相關的知識來個回顧,使新的教學變成對初中內容的不斷鞏固和延伸。最好是兩種方法有機結合進行。
(三)整合教學內容
一般來說,高中地理教師對整個中學階段地理學科的知識體系有較深入完整的認識,但又容易走向從理論到理論,小覷初中的知識內容及教學技巧,忽略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如果在高中教學中能把豐富多彩的生活融入到理論色彩較強的教材中,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使學生感到學有趣味,學有所用,學生的地理知識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豐富和提高。其實,初中不少教學內容、教學技巧是可以為高中教學添姿加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