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雪
摘要:什么是“幼小銜接”幼兒園和小學兩個教育機構在教育工作上做好承續(xù)和銜接,緩解幼兒過渡期內(nèi)的各種不適應,幫助幼兒順利地實現(xiàn)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什么是教育學意義上的“兒童視角”?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大腦去思考,用兒童的興趣去探尋,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教師要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我們總習慣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身上,認為就應該這樣,比如有的老師會說:“孩子的年齡特點就是這樣的?!被蛘哒f:“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不應該怎么樣……”這些現(xiàn)象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作為教師我們要進行反思。認真思考—兒童視角到底是什么?怎么做才能夠讓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個關鍵期。
關鍵詞:兒童視角、幼小銜接、策略。
一、在以往幼小銜接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呢?
1、了解較少,與實踐對接不夠緊密。
2、幼小銜接內(nèi)容不太準確。
3、缺少結合兒童視角的考慮。
教師在開展有效銜接的活動時,習慣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的身上,主觀的認為孩子們在上小學之前要做好哪些準備才能夠緩解他們的焦慮。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的,為了能夠真實的了解孩子們的想法,以兒童的視角去組織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切實幫助幼兒緩解焦慮。
我們通過多種途徑去記錄幼兒的不同需求,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成為參與者。教師要以兒童的需求和發(fā)展為出發(fā)點組織活動,多傾聽幼兒的心聲。那么有哪些方法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兒童視角呢?
二、兒童視角下—幼小銜接方法總結
1、觀察法
教師首先要學會觀察幼兒的行為,通過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分析幼兒,了解幼兒的需求
2、訪談
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溫馨的談話環(huán)境,營造溫馨的心里氛圍。教師通過訪談活動,傾聽幼兒的心聲,走進幼兒的內(nèi)心,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并做好記錄。在訪談的過程中有些幼兒喜歡小學生活,對小學生活是充滿向往的;有些幼兒對小學并不感興趣,反而充滿恐懼。有這樣一段對話—教師:“你去過小學嗎?”幼兒說:“我沒去過小學,我不喜歡小學,我喜歡幼兒園。”教師:“為什么?”幼兒:“因為,小學沒有玩具?!苯處煟骸澳闶窃趺粗赖模俊庇變海骸靶W就是學習,不能玩了?!甭犕旰⒆拥南敕ê?,我們分析出:有些幼兒對小學生活充滿恐懼,想象著:小學不好,小學不能玩玩具……。這些負面的因素,導致幼小銜接過程中遇到阻礙,幼兒對小學沒有向往而是拒絕的。教師要及時關注對小學有抵觸情緒的幼兒,給予幼兒正面的引導,幫助幼兒轉(zhuǎn)變觀念。
3、繪畫以及作品的分析
教師不僅可以通過訪談的形式了解幼兒對小學的態(tài)度,還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教師對幼兒作品進行分析,更加深入的了解幼兒。
三、從各方面提高幼兒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銜接。
如何幫助幼兒更快的適應小學生活呢?在了解幼兒的內(nèi)心想法后,教師具體要怎么做呢?
1、時間上的互相靠攏
在幼兒園大班,按規(guī)定集體活動時間是三十分鐘左右,注重動靜交替,注重游戲,注重幼兒活動與參與。而小學上課時間規(guī)定是四十分鐘,與幼兒園相比較靜多動少,并且要求遵守嚴格的課堂紀律。因此,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鐘,對很多一年級小學生來講,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許多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向往在這時變成美麗的泡影,心里開始失望。為了使這種情況得到緩解,幼兒園在集體活動時間的安排上做了適當延長,大班下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三十分鐘左右,讓小朋友在心理上、時間概念上有好的準備。這種時間上的靠攏非常有效。
2、學習習慣和常規(guī)要求上互相銜接。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幼兒掌握正確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坐姿、寫姿、握筆姿勢是我校多年來一直強調(diào)的事情,如果這些基本姿勢不正確,在高年級糾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這樣的起始階段建立起上述幾個良好習慣尤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指導,學寫一些簡單的數(shù)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規(guī)范。還可以組織大班年級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的比賽,組織幼兒參觀看有關錄象,這些活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生活能力上的重點培養(yǎng)。
幼兒園大班應加強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如:整理書包,管理自己的物品,準時上幼兒園,按時入睡,在自由活動時會結伴玩耍,聽指令完成任務或聽老師口頭通知帶指定物品等,使用權幼兒在自理能力、時間概念、任務意識、責任感、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減少初上小學時丟三拉四,東拉西扯的現(xiàn)象,逐漸學會管理自己,進入小學后能開始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生活。
4、 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是為入小學打好基礎的重要銜接工作,從小中班開始,我就非常重視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在語言教學中,我經(jīng)常組織幼兒對一些兒童文學作品聽、看、講述、講座,引導幼兒學習新的語言、詞匯、了解作品,再通過看圖說話、情景表演、木偶劇、小話劇等表演出來,使幼兒得了更多鍛練語言的機會。
四、總結及反思
在開展幼小銜接的過程中,注重兒童對生活的自我感知和兒童對事物的看法和體會。幼小銜接是幼兒人生中需要經(jīng)歷的一次重要轉(zhuǎn)變,有效的幼小銜接活動能夠促進幼兒積極發(fā)展,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過渡到小學生活。針對不同幼兒的心里狀態(tài),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了解他們,走進孩子們的內(nèi)心世界,站在兒童視角去看待幼小銜接。
[1]付華. 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小銜接研究述評[J]. 時代教育:中旬, 2021(5):2.
[2]付華. (2021). 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小銜接研究述評. 時代教育:中旬(5), 2.
[3]王金鳳等. "基于希望理論視角下幼小銜接問題的探析."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