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花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護理聯(lián)合親情護理在老年癡呆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患者的HAMA評分的影響。方法:在我院2019年2月-2020年12月收診的老年癡呆患者中選出42例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和親情護理,對比兩組的HAMA評分、MMSE評分。結果:觀察組護理3個月后的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且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心理護理聯(lián)合親情護理的應用有助于促進老年癡呆患者認知功能改善,緩解焦慮情緒,值得推廣。
關鍵詞:老年癡呆;心理護理;親情護理;認知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5--01
老年癡呆(AD)又被稱為阿爾茨海默癥,是老年人群的多發(fā)病,起病隱匿、病程緩慢,主要表現(xiàn)為漸進性的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障礙、語言障礙等癥狀。近些年來隨著老齡化問題的加重,老年癡呆患者逐年增多,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1]。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呈梯度下降,失去自我生存能力,往往需采取必要措施延緩病情的進展,但尚無根治方法。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加強護理服務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析心理護理和親情護理在AD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收診的老年癡呆患者42例為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中共有21例,男12例,女9例,年齡66-83歲,平均(72.3±3.4)歲;病程1~6年,平均(3.97±0.44)年;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4例,高中或中專10例,初中及以下7例。觀察組中共有21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齡65-84歲,平均(72.7±3.5)歲;病程1~7年,平均(3.94±0.45)年;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5例,高中或中專8例,初中及以下8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用藥指導、日常生活技能指導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和親情護理,主要措施為:①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熱情迎接患者,向患者和家屬認真介紹病區(qū)的環(huán)境和相關規(guī)章制度、注意事項等,并結合患者的病情發(fā)展程度給予個體化的健康宣教,引導患者找出負性情緒的原因,并開展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采用鼓勵、安慰性的語言與患者溝通,消除患者的恐懼、焦慮緊張的情緒,同時引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訓練、肌肉放松訓練、冥想訓練、情緒宣泄法等放松情緒,舒緩負面情緒。同時每周開展一次親情主題講座,將患者和家屬分成多個小組,引導患者之間、患者與家屬之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鼓勵患者多參加娛樂活動,如看電視、下棋、聽音樂、跳舞等,在社交娛樂活動中減輕心理負擔。②親情護理。為患者安排單獨的溫馨病房,營造溫馨的住院環(huán)境,在病房內(nèi)擺放綠色盆栽、懸掛書畫等,創(chuàng)造出家庭式的住院環(huán)境。同時耐心給家屬講解患者的病情、治療方案、治療進程等,強調(diào)家屬在患者治療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結合患者的病情由專業(yè)的護士指導家屬如何照顧好患者,提高家屬的照護能力。同時引導患者多與家屬交流溝通,鼓勵家屬多給予親情關懷、支持,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并通過聊天、開展家庭活動等方式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減輕患者的孤獨感,增強患者的治療自信心。
1.3 觀察指標? 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應用HAMA量表評測患者的心理焦慮程度,得分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高。應用MMSE量表評測患者的認知功能,滿分30分,得分<27分時說明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得分越高表明認知功能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處理,計量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3個月后,兩組患者的HAMA評分和MMSE評分均較護理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但組間比較觀察組護理3個月后的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老年癡呆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之一,其在早期癥狀不明顯,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者逐漸出現(xiàn)認知障礙、記憶力減退、視覺損傷、行動能力受限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的降低[2]。目前臨床上普遍認為,對老年癡呆患者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親情護理,讓家庭成員給予更多的關心支持,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等,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促進認知功能的改善,控制病情進展[3]。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和親情護理,首先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幫助患者紓解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并通過講座、健康宣教等活動幫助患者改善記憶力,重新建立起社會觀、價值觀,認識到自身的價值;然后對家屬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讓家屬認識到家庭親情支持在促進患者病情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指導家屬多與患者交流溝通,鼓勵患者,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支持,讓患者感受到家庭溫暖,增強患者的治療自信心。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3個月后的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且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心理護理和親情護理的應用能促進患者認知功能改善,減輕焦慮情緒。
綜上所述,對老年癡呆患者開展心理護理聯(lián)合親情護理能促進焦慮情緒的緩解,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霍仙娜,胡云霞,袁麗霞,等. 以家庭為基礎的心理護理對老年癡呆患者家庭復原力安全感的影響[J].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20,23(10):902-907.
[2]陳婭薇,李莉,張理花,等. 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癡呆患者心理及康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4):716-718,721.
[3]鄧小嵐,蔣園園. 積極心理干預和家庭系統(tǒng)治療在老年癡呆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27):3906-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