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斌,張麗娟,魏占杰,李廣明,楊隨國,毛俊霞,汪雪義
(甘肅省隴西縣第一人民醫(yī)院,甘肅 隴西)
2020 年伊始,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席卷了我中華大地,31 個省市自治區(qū)無一幸免,以湖北武漢為原發(fā)疫源地,呈爆發(fā)流行,短期內(nèi)發(fā)病上萬例,死亡過千例,很快蔓延全國,其來勢之迅猛,傳變之速度,病情之嚴重程度堪稱空前絕后。2020 年1 月22 日至2 月13 日我院共收治7 例新冠肺炎患者,均為輸入性病例,本著早發(fā)現(xiàn)、早隔離、早確診和早治療的原則,在目前尚無特效藥的情況下,我院大力發(fā)揚祖國醫(yī)學的特色和優(yōu)勢,按強毒性傳染病嚴格防控并積極救治,通過西醫(yī)對癥支持治療和中醫(yī)辨證論治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總結(jié)報告如下。
2020 年1 月22 日至2 月23 日隴西縣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患者7 例,符合《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解讀》診斷標準[1],患者有新冠肺炎接觸史,臨床癥狀有發(fā)熱、咳嗽,實驗室核酸檢測陽性,肺部CT 有磨玻璃樣改變。其中男性1 例,女性6 例,年齡29~54 歲,7 例均為輸入型。在臨床分型為2 例重型、5 例普通型。
均采取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西醫(yī)給予抗病毒、防治感染、氧療對癥、α-干擾素霧化、靜注利巴韋林、口服克立芝等選擇用藥;中醫(yī)辨證病性為陰,病位在肺、脾,證型以濕邪郁肺、肺衛(wèi)不固、肺脾氣虛型為主,治宜清熱除濕,宣肺止咳,芳香避穢,健脾祛濕,益氣固衛(wèi)為主,再根據(jù)兼證加減。
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2]:體溫恢復正常3 d 以上、呼吸道癥狀明顯好轉(zhuǎn),肺部影像顯示炎癥明顯吸收,連續(xù)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采樣時間間隔至少1 d),可解除隔離出院。
7 例患者治愈出院,典型病例如下。
2.2.1 典型病例一
潘某某,男,29 歲,住院號0240979,入院診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型。
于2020 年1 月22 日因“發(fā)熱、咳嗽3 天”入院?;颊咴谖錆h務工、返回本地4 d。入院前3 天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37.4 ℃,干咳,在當?shù)卦\所給予對癥治療,效果欠佳,為求進一步診治遂來我院。血常規(guī)檢查:WBC 4.37×109/L,RBC 5.27×1012/L,HGB 159 g/L,PLT 133×109/L,N 68.2%,L 25.9%,C 反應蛋白9.6 mg/L,嗜酸性粒細胞0 個;胸部正位片顯示:雙肺肺葉分散狀、斑塊狀、磨玻璃樣變;胸部CT 顯示:雙肺呈分散狀、斑塊狀、磨玻璃樣變[3]。以“肺炎(不明原因)”收住院?;颊逿 37.4 ℃,P 78 次/min,R 20 次/min,BP 110/70 mmhg;咽部充血,兩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聞及少量濕性啰音,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濡數(shù)。
一診:2020 年1 月25 日?;颊呶捶藷幍那闆r下體溫保持在37.2 ℃,查房時自訴咳嗽較前明顯,胸悶氣短;BP 110/80 mmHg,指脈氧93%;咽紅,聽診左下肺呼吸音減低,右下肺可聞及少量濕性啰音。昨日復查血常規(guī),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為74.5%,C 反應蛋白為17.5 mg/L,血清淀粉樣蛋白為51.03 mg/L,血沉為16 mm/h;復查胸部CT 顯示,雙肺片狀陰影較前實變,核酸檢測陽性。西醫(yī)給予抗病毒、抗感染、氧療和激素治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嚴格執(zhí)行傳染病隔離防護,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醫(yī)院專家會診后中醫(yī)參與,采取中西醫(yī)結(jié)合方法治療??滔乱姡旱蜔帷⒏煽?、咽紅、舌質(zhì)淡紅、苔白,脈濡數(shù)。
中醫(yī)辨證:濕邪郁肺。清熱除濕,宣肺達表。處方:苦杏仁10 g、檳榔10 g、蟬蛻10 g、連翹20 g、蒼術(shù)15 g、桔梗6 g、黃芩12 g、牛蒡子12 g、生甘草6 g、金銀花12 g,3 劑。用法:每日1 劑、一日2 次、溫水沖服。藥材均為廣東一方中藥免煎配方顆粒(下同)。
二診:2020 年1 月27 日??人詼p輕,咳少量粘液性黃痰,胸悶氣短減輕,乏力。BP 117/72 mmHg、體溫36.5 ℃、指脈氧93%。咽紅,雙側(cè)呼吸音粗,右肺底可聞及少量濕性啰音。舌質(zhì)淡紅、苔薄黃
中醫(yī)辨證:濕熱郁肺、肺衛(wèi)不固。治法:清熱祛濕,益衛(wèi)固表。處方:黃芪20 g、黃芩10 g、檳榔10 g、蒼術(shù)12 g、桔梗12 g、紅景天20 g、蟬蛻10 g、連翹10 g、金銀花15 g、甘草6 g、牛蒡子12 g、生姜6 g、白術(shù)10 g、防風10 g,6 劑。用法:每日一劑、一日兩次、溫水沖服。
三診:2020 年1 月29 日。患者入院7 d,服用二診中藥3 劑,體溫正常,咳嗽消失,胸部CT 提示肺部炎癥吸收明顯。今日查房患者自述納差、便溏(質(zhì)稀、色暗黃)、乏力、舌淡胖。
中醫(yī)辨證:肺脾氣虛。治法:健脾補肺,益氣固表。處方:炙黃芪30 g、炒白術(shù)15 g、姜半夏10 g、黨參15 g、茯苓15 g、廣藿香10 g、砂仁10 g、六神曲10 g、木香3 g,3 劑。用法:每日1 劑、一日2 次、溫水沖服。
四診:2020年02月02日。患者服用29號中藥3劑后,進食增加、大便一天未解,生命體征平穩(wěn)。2 次核酸檢測(01.31.17、02.01.18)陰性。省新冠肺炎防治專家組同意并開出中藥出院。處方:陳皮12 g、半夏9 g、茯苓15 g、貝母15 g、淡豆豉6 g、生姜6 g、桑葉9 g、酒大黃5 g、水蛭3 g,14 劑。用法:每日1 劑、一日2 次、溫水沖服。居家隔離,隨診至今平穩(wěn)。
2.2.2 典型病例二
董某某,女,26 歲,住院號0241375,入院診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普通型。
2020 年2 月4 日。因“咽痛、乏力、周身酸痛6 天”入院?;颊哂?020 年1 月14 日去泰國旅游,1 月21 日返回隴西,2020 年1 月29 日頭痛、咽干、咽痛、周身酸痛,自服西藥(藥品不詳),為求進一步診治來我院,血常規(guī)檢查:WBC 4.93×109/L,RBC 5.7×1012/L,HGB 168 g/L,PLT 271×109/L,N 55.2%,L35.9%,C 反應蛋白<10,嗜酸性粒細胞0,胸部CT 提示:右肺炎性改變。以“病毒性肺炎(新冠肺炎疑似)”收住。
2020 年2 月5 日。自訴乏力、干咳、咽部不適,核酸檢測陽性。建議間斷性吸氧,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嚴格執(zhí)行傳染病隔離防護,隨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醫(yī)院專家會診后中醫(yī)參與治療。臨床表現(xiàn):乏力、干咳、咽部不適、咽紅、兩肺呼吸音粗,右肺可聞及濕性啰音,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
中醫(yī)辨證:濕邪郁肺。芳香化濕,宣肺止咳。處方:蒼術(shù)15 g、厚樸105 g、羌活105 g、甘草65 g、檳榔105 g、杏仁105 g、廣藿香105 g、黃芩105 g、葶藶子105 g、生姜105 g、紅景天205 g、桔梗105 g、蒲公英205 g,3 劑。
2020 年2 月8 日??人跃徑?,稍覺乏力、胸部CT 右肺中下葉病毒性肺炎復查較前片明顯好轉(zhuǎn)。舌質(zhì)淡、苔薄黃。
中醫(yī)辨證:濕熱郁肺。清熱化濕,宣肺止咳。前方減羌活、藿香,加陳皮、瓜蔞、柴胡。經(jīng)過四次會診,患者肝郁脾虛兼濕,予疏肝健脾祛濕(逍遙散加減)后好轉(zhuǎn),最后以肺脾氣虛用健脾燥濕,益衛(wèi)固表之藥后好轉(zhuǎn),兩次核酸檢測陰性后出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屬于“瘟疫”[4]范疇,“瘟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疫氣所感”[5]“天行之病,大則流毒天下,次則一方,次則一鄉(xiāng),次則偏著一家”[6]。周揚俊說“一人受之,則為濕溫,一方傳變,即為疫癘”“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癥狀相似”,此次瘟疫以發(fā)熱、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發(fā)展迅速,若貽誤時機則極易入里致竅閉神昏。案一患者來自疫區(qū),感天地雜氣而發(fā),溫邪犯肺,肺傷而膹郁,衛(wèi)氣不得宣發(fā)蟄伏于里,郁而化熱,郁熱在里,法當清透,又有氣滯當宣展氣機,透邪外達,“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方取辛涼平劑銀翹散,芳香避穢,清熱解毒,方中重用連翹護心神而防逆?zhèn)鳎靶坝缮鲜?,直趨中道,故病亦多歸募原”[7],檳榔、蒼術(shù)祛邪達表;二診咳嗽減輕,少量黃痰,乏力,效不更方,繼以前方和玉屏風散清熱祛濕,益氣固表,加入味甘澀寒,歸肺經(jīng)的紅景天能夠清肺、利肺、散瘀、消腫、退熱,具有很好抗缺氧、增強免疫力的作用;三診服藥后體溫正常,咳嗽消失,胸CT 肺部炎癥吸收明顯,自述納差、便溏,乏力,舌淡胖,為濕困太陰脾經(jīng),納差神疲,濕阻脾陽,胃氣不能外達,癥屬肺脾氣虛,處方以香砂六君子湯和玉屏風散加藿香健脾補肺,益氣固表兼祛余邪;四診患者諸癥狀消失,2 次核酸檢測陰性,達到出院標準,出院帶藥健脾清肺的中藥以固其效,囑居家隔離,治愈,隨診至今未見復發(fā)。
中醫(yī)藥治療的必要性,《千金藥方》“天地有斯瘴癘,還以天地所生之物防備之”,中草藥本為天地生長之物,克邪勝出,所以不但介入,而且盡早,精準的中醫(yī)藥治療一旦介入,于內(nèi)可短期內(nèi)退熱,比較快速地清除炎性因子,抑制免疫反應,促進炎癥吸收[8],于外可短期內(nèi)改善癥狀,舒達情志,振奮精神,增進飲食,恢復體力。故及時精準的中醫(yī)藥治療,可使輕癥及時痊愈;重癥及時減輕,避免惡化轉(zhuǎn)為危癥;危癥及時脫離生命危險,核酸陰性,只是代表疫氣病毒消除或接近于無,并不代表體內(nèi)環(huán)境的平衡,必服中藥以清余邪,益氣扶正,防病復燃,7 例病患的診治均以祛濕、宣肺為主,再和兼證隨證治之,均治愈,出院隨訪正常[9]。
《素問·刺法論》提出預防疾病的關(guān)鍵在于“正氣存內(nèi)”和“避其毒氣”,我院制定出真氣飲供患者和一線醫(yī)護人員服用,病房燃艾熏灼以防交叉感染,目前為止,醫(yī)護人員零感染。
綜上,祖國醫(yī)學博大精深,疫情當前,需戮力同心,共克時艱,中醫(yī)藥在人類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理當發(fā)揚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