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英語成績兩極分化現(xiàn)象非常嚴重,學困生的比例不斷增加,嚴重制約了英語教學的發(fā)展。英語學困生問題是新課程背景下急需解決的問題。英語學困生是指“智力屬于正常范圍,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適應普通學校教育條件下的學習生活,最終導致‘學業(yè)不振’或‘學業(yè)不良’的學生”。導致初中英語學困生出現(xiàn)的因素雖說是多種多樣的,但細分析其成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方面:升入初中時英語水平較差;對學習英語缺乏正確的認識;學習英語的方法不得當;缺乏學習英語的成功體驗;欠缺學好英語的信心等。
針對此,筆者近年來在認真學習《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同時,處處留心觀察學困生學習英語的情況,深入分析探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轉化學困生的方法,下面簡述之。
英語學困生的基礎差,從小學升入初中后,隨著中學英語課程內容的不斷加深,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也逐漸減弱,甚至出現(xiàn)厭學情緒。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中國也有“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的俗語。因此,找準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點,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的做法是在課堂一開始就設置巧妙的情景導入,通過這些情景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進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目標上。如,在教授牛津英語8B,Unit4 Cartoons and comic strips,Reading How to make a cartoon時,考慮到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學生感興趣的,所以巧妙地截取了大家最喜愛的Tom and Jerry影片中比較經典的一個片段作為引入:Tom想用火藥把Jerry從洞穴里轟出來并捉住他,卻反而被Jerry戲弄。上課時,該片段一播放,立即引起轟動,尤其是班中活躍的學困生。(請看課堂實錄)
“Tom and Jerry!”此時的他們都很興奮地指著屏幕脫口而出。
“Then,who is Tom?”筆者趁勢一問。
“The cat!”忽然,平時最懶得開口的張展華馬上回應。
“Good!Who is Jerry?”筆者立即肯定他的回答,又發(fā)問。
“老鼠is Jerry!”他不無得意地說。
還沒等筆者給予評價,有同學馬上給予幫助:“‘老鼠’的英文是‘mouse’?!?/p>
“哦,The mouse is Jerry.”他臉紅地回答。
“Good job!Let’s spell‘mouse’,begin...”
就在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被激發(fā)出來的時候,筆者乘勢引導學生拼讀“mouse”單詞,正式拉開新課的序幕。此時學困生的注意力已被牢牢地吸引到學習上,他們的學習熱情也都高漲起來,繼而認真上課,仔細聽講。
學困生在學習中往往缺乏自信,在課堂上常表現(xiàn)出膽怯、自卑,害怕失敗,害怕被同學嘲笑,害怕被教師看不起。針對此,教師應做有心人,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對學困生及時因勢利導,不斷給予鼓勵,激發(fā)學困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其學好英語的信心,提高其對知識點的掌握能力。
為幫助學困生利用好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實現(xiàn)。筆者常規(guī)做法是:分別把1至2名學困生安插在各個小組(每個小組4人),要求好學生做好“傳幫帶”的同時,在小組內對學困生予以關注、信心和鼓勵,盡可能地讓同組的學困生也有用武之地。如在教授牛津英語8A,Unit6 Ancient Stories,Reading The Trojan horse時,課前布置小組任務:介紹你最喜歡的一部好萊塢電影。此任務簡單易行,可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如電視、雜志、網絡等。所以,這個任務一經公布,各小組的學困生紛紛主動表示“No problem!”其小組成員也放心地把任務交給組里的學困生去完成,并鼓勵說:“我們靠你了!你肯定能完成!支持你!”學困生當然興致勃勃地去搜集有關資料,主動與小組成員商量、修改。
課堂上,當筆者激趣導入后,進行任務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時,各小組選派代表發(fā)言,意想不到的是,大部分小組都能信任地把發(fā)言的重任交給學困生完成,并不忘鼓勵。如(請看課堂實錄):
A組的學困生羅鍵洇大膽地站了起來,“The film is called Pearl Harbor.It’s set in the Word WarⅡ.The actors are Danny and...”
“Rafe.”身旁的學生馬上湊近小聲說道。
“Rafe.The...”羅鍵洇馬上補充道。
“Good!”我高興地稱贊。
“Perfect!”其小組成員和其他同學竟異口同聲地大贊,并自發(fā)地鼓掌。
緊接著,C組的學困生黃鈞杰迫不及待地站起來,滿懷信心地介紹:“I like the film Avatar.It’s set in the future.Jake,...”
隨后,班里又響起了一陣掌聲。此時此刻,往日的學困生多么能說,說得多么好!誰又能分辨出此時的他們就是學困生呢?雖然還有個別的學困生在猶豫,但由于他們課前參與了搜集資料,課堂上他們也都能認真聽,遇到簡單的提問也能積極舉手回答——課堂氛圍異常熱烈。
“走出去”是指鼓勵學困生要勇敢地走出課堂、課本,充分發(fā)揮自己應有的潛力,進而讓學困生漸漸地愛上學習英語。比如有的學困生記憶力非常好,筆者就讓他每星期搜集并記錄廣告里出現(xiàn)的3個英文單詞,并查字典弄清楚其中文意思。每到周五,檢查其效果——讓他讀讀該單詞,及時予以肯定和糾正,最后,還讓他把這些單詞抄寫在板報的“單詞積累”一欄。每當他聽到可以到板報上留下自己的筆跡時,他立即興高采烈地跑回教室去展示他的成果。還有一些學困生筆試不行,但朗讀不錯,如唐天宇。筆者就盡量在課堂上讓他朗讀,并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諸如“Well done”“Wonderful”…他受到肯定后,早讀更認真了,上英語課也不再走神了。接著,再進一步要求他每天找筆者讀書,讀一讀學過的課文,以此督促他保持學習英語的熱情,并讓他慢慢對英語產生興趣和信心。
針對個別學困生特別愛看迪斯尼動畫片,如彭富豪,于是筆者要求他每周寫一部迪斯尼動畫片的主要內容,字數(shù)不限,也提示他,動畫片的主要內容可從網絡或影碟的封套上摘抄。如此一來,這位學困生在看或抄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學習了英語。
對初中英語學困生的評價,特別是教師對他們的評價,不應用單一的評價方式,否則會給學困生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使其厭學英語。筆者認為,靈活地運用好相應的多元化評價方式,既能體現(xiàn)對學困生的關注和關懷,也能增強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激發(fā)學困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幫助學困生自己改造自己——由怕學、厭學英語變成愛上學習英語。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筆者運用的多元化評價方式,是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形成性評價能“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合作精神”。形成性評價也能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它著眼于學生潛力的發(fā)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不斷自我完善與提高的機會,有助于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因此,筆者根據多年來的從教經驗,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了由學生自己、小組成員、教師和家長分別填寫的評價表(見附件1至4,表一為學困生的自我評價表,表二為小組成員對學困生的評價表,表三為教師對該學困生的評價表,表四為家長對其孩子的評價表)。這些評價表的設計較為簡潔,并根據學困生的特點選用中文表述,且項目是關于他們日常學習英語的表現(xiàn),擬定了每周記錄一次。通過這種方式,可使學困生在同伴、教師和家長幫助下約束自己,分享自己進步的成果,并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明確努力方向。像張焰霞,通過填寫此評價表,從抗拒英語到愛上英語,成績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全班51人,她的英語在班里排名從49上升到27。
此外,筆者還輔之其他評價方式:建立學生學習檔案、各種學習活動情況記錄、小組共同完成任務的報告、階段測驗結果及反思等。通過這些評價方式,可以幫助學困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增強學困生學習英語的信心。
由此可見,初中英語學困生“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當然,這還有賴于教師正確、有效的引導——以學困生發(fā)展為本,充分調動學困生可用的學習條件,盡力激發(fā)學困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開創(chuàng)更多學困生肯定自我的成功機會,這樣,初中英語學困生就能慢慢地學會調整自我學習英語的情感態(tài)度,進而切實讓他們變得真正愛上學習英語。
附:1.(表一)學生自我評價表
2.(表二)小組內對你的評價表
3.(表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表
4.(表四)家長對孩子的評價表
(表一)學生自我評價表
(表二)小組內對你的評價表
(表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表
(表四)家長對孩子的評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