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山丹育才中學 陳海林
初中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及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學生的核心價值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積極影響,還能夠提升課程教學的效果。二者在價值目標上是一樣的,都能夠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念,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影響。然而當前中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水平較低,這就需要提升學生的認知,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探索有效的滲透融合策略,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初中時期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生的價值觀念及是非觀念還不成熟,這就使學生容易受到消極思想和觀念的影響,會對學生的價值觀形成產生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通過合理融入,給學生傳遞健康積極的三觀,讓學生可以辨別是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在課程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讓學生了解社會上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幫助學生樹立是非觀,了解和掌握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清楚自己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提升他們的責任感,培養(yǎng)合格的接班人。另外,還能夠對學生的良好習慣進行培養(yǎng),包括學習、生活和行為,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比如,相互幫助、樂于助人、文明友善、尊敬師生,讓學生可以健康成長。
在課程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展現(xiàn)出學生的社會和個人方面的價值和國家價值間的關系是一致的,這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核心價值觀的影響,靈活地應用學到的知識,主動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課程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一種常用的教學工具,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基于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實現(xiàn)教材教學目標。比如,講解“維護國家利益”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結合教材上的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并融入愛國內容,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視頻和聲音等素材,制作我國人民勇敢地和日本侵略者抗爭的歷史小視頻,創(chuàng)設出角色扮演的情境,讓學生演繹抗日救亡的故事,比如邱少云、董存瑞等。這樣的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進一步理解這些英雄人物的強烈愛國情感,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感。
當前時代背景下,對于國家利益的理解以及維護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學生也會有自己的想法。要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就可以運用生活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出相關的素材,學生之間合作整理出以“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間關系”為主題的報告。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會積極地尋找素材,并編寫學習報告,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學生的體驗,深刻地認識到二者之間的關系,還可以更好地學習及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內涵,對他們的愛國情感進行培養(yǎng)。
微課是當前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將教學視頻作為載體,可以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集中進行講解,且時間較短,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運用微課,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很多素材,教師就可把教學內容和生活素材進行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定為中心,利用微課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整理。如,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辯證關系、怎樣自覺維護我們國家的利益、怎樣做一名愛國者、國家利益的內涵等,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教學中的重點知識,提升他們的政治思想認識,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有效融合。
1.掌握教材主旨,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要全面地掌握教材內容,正確地抓住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突破,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法不可違”一課時,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違法犯罪的類型,并結合相關案例,正確區(qū)分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培養(yǎng)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這一教學目標與重點,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辯論探究,通過網絡查詢相關犯罪案例,并進行分析,也可以開展“模擬法庭”活動等,讓學生真正明確違法與犯罪的界限。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對學生實現(xiàn)價值引領。
2.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材觀
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效運用教材,但是不能將教學內容只限制在教材中,在對教材進行處理的過程中要做到創(chuàng)造性及能動性,全面運用教材中的欄目,做好教學資源的開發(fā)。教師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更好地構建知識意義,提升他們的學科素養(yǎng)。教師還要對案例進行優(yōu)化,科學地設置問題情境,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3.結合實際情況,樹立開放的教學資源觀
教師應該結合學校、地區(qū)、學生和自己的情況,樹立開放的教學資源觀,對于教師和學生在生活中的經驗要進行有效的運用,對地區(qū)性教學資源進行挖掘,將教材嚴肅性和教學活潑性進行有效結合,將教學功能發(fā)揮和學生成長實施對接,將教學的穩(wěn)定性和社會的動態(tài)變化進行統(tǒng)一。
要想發(fā)揮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課程教學效果提升的作用,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一是要將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中心理念轉變?yōu)閷W生中心理念,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機會,讓學生自覺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的熏陶;二是將教材中心理念轉變?yōu)檎n堂探究中心理念,引導學生不局限于教材,開發(fā)更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以網絡為工具,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促使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與探究;三是將教師講解灌輸教學理念轉變?yōu)閷W生自主與合作探究教學理念,在這一理念的引領下組織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進行自主與合作探究,在探究交流中明辨是非,實現(xiàn)有效的價值引領;四是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拓展更開闊的學習空間,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思想自由,全面發(fā)揮出學生的主動性?;谶@一教育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可以和其他的教學模式進行結合,比如,生活化教學、微課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五是要改變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理念,要與學生平等交流,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情感表達,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學習個性及情感。教師要基于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表達思想情感,如引導和鼓勵,讓學生在和其他人的互動中學習知識,清楚地分辨對錯,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這可以有效發(fā)揮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提升教學質量。
和其他的學科相比,這門課程在思想層次上更分散,這就會讓學生在聽講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看法,如果教師的教學模式和學生間的共鳴不足,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就要重視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教師才能有目的性地對學生實施教育引導,及時解決他們的疑惑,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這門課程比較特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應限制在講授課堂內容上,所有可以提升學生道德品質的方法都可合理運用。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各種節(jié)日、紀念日,讓學生走出課堂,對教學進行延伸,對他們的意識進行培養(yǎng),比如敬業(yè)意識、愛國意識等,還可以采取情感體驗及道德實踐相結合的方式。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具有積極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及生活中要通過不同的途徑,拉近和學生間的距離。例如,和學生一起參與多種活動,如踢足球、看電影等,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讓學生可以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綜上所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課程教學中的融合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其具有的優(yōu)勢,采取科學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