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永昌縣第一小學 馮菊林
群文閱讀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質(zhì)上群文閱讀就是教師和學生集體圍繞一個問題或者是一組文章進行閱讀構(gòu)建,并最終達成共識。對于小學語文而言,閱讀始終是讓許多教師頭痛的問題,因為大多數(shù)小學生的專注力并不高,且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強,基本無法對一篇文章的脈絡和框架進行分析。再加上語文教材中都是以單獨一篇文章的形式呈現(xiàn),學生在一堂課中往往只能夠?qū)σ黄恼碌目蚣苓M行掌握,但如果換一篇文章,就會不知所措。針對這樣的情況,群文閱讀興起并受到了廣泛關(guān)注。為了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分析和閱讀文章的能力,以下主要探討如何進行小學群文閱讀教學。
群文閱讀有助于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奠定扎實條件。在群文閱讀中,如果教師引入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內(nèi)容加以補充,則可以對現(xiàn)有語文教材加以彌補。不但有助于充實學生的知識體系,還能在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也會感受到更加鮮明的文本主題和內(nèi)涵。
在群文閱讀時,可以通過速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隨著國家對于教育事業(yè)重視程度的增加,也開始關(guān)注學生的速讀能力培養(yǎng)。早在20世紀70 年代,法國就將閱讀作為獨立學科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而群文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在進行群文閱讀時,不管是學生的閱讀速度,還是思維能力都可以有所提高。在閱讀時,學生的大腦會跟隨文字變動,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制訂對應的教學計劃,在教學中使用適合的方法。在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教學應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和國家人才培養(yǎng)需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奠定語文知識基礎的重要階段,在該階段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在傳統(tǒng)方法的基礎上融入新型教學方法,如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掌握群文閱讀技巧。思維導圖之所以會在教育事業(yè)中有所應用,就是因為它的融入可以改變教學現(xiàn)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最終提高整體教學質(zhì)量,但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思維導圖應用,和閱讀內(nèi)容、方法有著直接關(guān)系。
教師必須非常了解思維導圖,并知道思維導圖和群文閱讀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有哪些特征,并在后期的教學中調(diào)整閱讀內(nèi)容。教師需按照教學實需有針對性地施教,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對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閱讀設計,同時,還需傳授給學生群文閱讀的技巧方法,這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終身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其選取的文章基本是以一個中心主題形成一個單元,這也是群文閱讀的典型體現(xiàn)。教師可以在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后,組織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這一單元中的文章通過一個或者幾個中心詞語發(fā)散開來,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能夠?qū)⑦@一單元中的幾篇文章串聯(lián)起來,并分析他們之間存在的差異和相似之處。比如,講解魯迅先生的文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少年閏土》時,教師就可以把魯迅先生相關(guān)的文章或魯迅先生撰寫的文章融入課堂中,如《有的人》《一面》等。并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把故事背景、段意、核心思想等體現(xiàn)在思維導圖上,從而便于學生理解、吸收,更快地弄清楚人物的性格、心理。另外,教師在組織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群文閱讀時,可以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的形式展示自己小組的閱讀分析成果,從而提高學生群文閱讀的能力。
群文閱讀的核心實際上就是以文為主開展的多文聯(lián)讀,換句話說,就是教師應根據(jù)新課標教材中的某篇文章,找到與其相似主題或者相似題材的若干文章進行比較閱讀,通過比較閱讀的方式,讓學生能夠關(guān)注到文本的相似點,并增加學生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對此,在小學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尋找文本中的相似點,通過巧設比較式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這樣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對于需要閱讀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進行編排,讓整個閱讀內(nèi)容看起來更加清晰明確,教師也可以將群文閱讀的目標傳輸給學生,促使學生根據(jù)目標進行群文閱讀,構(gòu)建學生的群文閱讀體系,養(yǎng)成群文閱讀的良好習慣。比如,學習單元課文時,可以通過“課中設比”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可以從說明內(nèi)容上進行比讀,或者可以從景物特色上進行山河壯美的比讀,或者從字詞的比讀中進行語言的推敲,從故事情節(jié)的思想情感表達上比讀。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比讀方式,將相關(guān)的資源進行拓展、延伸以及整合,從而起到鞏固、強化和完善的作用。
閱讀不僅是知識積累的過程,同時也是思維訓練、認識世界和情感體驗的一個過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但是往往教師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比較短,導致許多學生并不能回答出問題或者是害怕出錯而不愿意回答,很少有學生會主動回答問題。這種“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話語受到限制,學習興趣容易被扼殺,并對學生的學習造成阻礙,最終只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還有一些群文閱讀課堂中,教師總是害怕學生不能徹底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唯恐落下任何一個知識點,總是不斷地提問題,有的問題太細,有的問題又太爛。因此要想避免這些問題的發(fā)生,設置“主問題”就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技術(shù)策略。隨著新課改的深入,“主問題”方法是群文閱讀教學中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也可以稱作“話題式”手法,主要的作用體現(xiàn)在新課標中的一個基本理念能夠生動形象地進行闡述。比如,教學《尊嚴》這一課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對“尊嚴”這一詞的含義進行理解,然后通過課文閱讀讓學生說說怎樣成為一個有尊嚴的人,讓學生各抒己見。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整體進行文章的品讀,最后結(jié)合群文《膝下有黃金》增強閱讀學習的效果,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通過群文閱讀有助于知識積累、提高學生的閱讀思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利用思維導圖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尋找相似點,巧設比較式閱讀、尋找突破口,設置“主問題”等策略,為小學階段學生群文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