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江南中學 唐宏蔚
目前,微課翻轉(zhuǎn)的教學模式正在興起,微課逐漸出現(xiàn)在各個科目的教學中。而把微課翻轉(zhuǎn)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進行有效結合,是“微”時代的需要,也是初中生物教師團隊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了體現(xiàn)微課翻轉(zhuǎn)的教學意義,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師的實驗教學角度出發(fā),可以借鑒以下幾點:
初中階段的生物實驗課程有很多,不同的實驗課程都有不同的教學要求,只有根據(jù)生物實驗的教學要求去設計微課,才能保證生物實驗的教學質(zhì)量。比如,在“認識顯微鏡”這一課中,實驗的要求主要是能夠辨別顯微鏡的構造,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在設計微課時,就可以添加顯微鏡的構造圖將目鏡、鏡筒、轉(zhuǎn)換器、物鏡、粗準叫螺旋、細準焦螺旋、鏡臂、鏡柱、通光孔、載物臺、遮光器、壓片夾、反光鏡、鏡座等組成結構分清楚。同時,可以將使用顯微鏡的正確步驟制作成5~10 分鐘的微課視頻,突出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顯微鏡放在距實驗臺邊緣7厘米左右處;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 厘米的距離;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nèi),右眼睜開,轉(zhuǎn)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nèi);使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先用低倍物鏡找到要觀察的物象,然后調(diào)節(jié)到視野中央,然后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再換高倍鏡等細節(jié)。對于顯微鏡的歷史發(fā)展、顯微鏡的維護以及顯微鏡的觀察原理等,沒有過多的教學要求,不需要設計在微課中,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互相探討。
所謂的實驗教學,就是教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得出實驗結論。但是在初中生物學科中,應該如何教導學生動手實驗呢?還是直接告訴學生實驗的目的、過程、結果呢?顯然這樣的方法已經(jīng)不再適用于現(xiàn)代微課翻轉(zhuǎn)的實驗教學模式。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這一實驗的教學,可以先讓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淀粉?光是不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然后做出假設: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就是淀粉,光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提出假設后,讓學生自己去搜集、查找相關案例,帶著問題去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實驗,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寫出光合作用的過程,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成立,然后描述光合作用所得的初步結論。最后,教師通過播放微課視頻,演示光合作用的實驗過程,與學生共同探討。讓學生對比自己搜集的案例與微課視頻上的講解有什么異同,相同點是什么,不同點又是什么。對于實驗的重點、難點,教師可以多次回放微課視頻,加深學生的印象,避免在具體實踐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在微課教學和實踐教學完成后,可以得出最終結論: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淀粉,光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所以,在普通條件下的實驗室里無法完成的實驗,通過微課進行探究性實驗,也是一種值得借鑒的教學方式。
在傳統(tǒng)模式下的生物實驗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是照讀課本上的實驗步驟,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而課本上有的實驗步驟過于簡單,以至于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無從下手。利用微課教學,就可以對部分復雜的實驗步驟進行分解,解答課本上沒有詳細說明的疑問。
基于微課翻轉(zhuǎn)的實驗教學模式的特點是短小精悍,這正是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發(fā)展趨勢。為了打破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生物教師團隊在努力打造基于微課翻轉(zhuǎn)的新型實驗教學模式。比如“觀察鯽魚的形態(tài)結構”這一實驗,可以通過先學后教的模式進行教學。鯽魚是生活中常見的水生動物,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先觀察市場上或者家里的鯽魚,了解鯽魚的形體、顏色、鱗片、呼吸方式、生活習性等。在通過實驗課堂,向?qū)W生展示銀灰鯽魚、銀鯽魚、白鯽魚、彩色鯽魚、金鯽魚、烏鯽魚等不同種類的鯽魚圖片,并且播放與鯽魚生活習性相關的視頻。在教師的指導下,一邊傾聽視頻的解說一邊觀察活的鯽魚和魚的骨骼標本。大家相互討論魚鰭的作用,魚的脊柱如何構成,魚的形態(tài)和顏色與魚的生活習性有什么關系等問題。同時,教師要在課堂上不斷巡視,記錄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利用課后時間,在師生交流平臺上公布結果。也可以把實驗操作較為規(guī)范和觀察比較仔細的學生實驗過程錄制下來,制作成小短片發(fā)送到交流平臺,讓學生在課后相互借鑒。
對于需要研究時間較長的生物實驗,一般要求學生每天觀察并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而在繁忙的學習中,大部分學生對數(shù)據(jù)的記錄可能會出現(xiàn)遺漏,最終導致實驗失敗而達不到實驗教學的目的。這就需要在微課的幫助下有序開展實驗教學。比如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細菌和真菌”這一實驗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行分組,由小組分工合作先進行采樣,用無菌棉棒蘸取少量自來水,然后快速地將自來水涂布在裝有米飯的培養(yǎng)基上,然后用透明膠帶將培養(yǎng)皿封口,在標簽紙上寫明日期、環(huán)境、培養(yǎng)人等信息。將培養(yǎng)基放到25~37 度的環(huán)境中,放置5~7 天,每隔12 小時小組成員輪流觀察培養(yǎng)基中的變化。另外,設計一套高溫滅菌后、沒有打開的培養(yǎng)皿,不做處理,作為對照,進行觀察記錄。最后,由各個小組的負責人向教師匯報觀察結果,教師再通過教學課件向?qū)W生展示規(guī)范的實驗步驟和結論。認為觀察實驗存在不足的小組,可以參考教師的課件,再次進行實驗并下結論,看看通過糾正后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否為: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為水、有機物、溫度等。此外,還有《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探究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等實驗的教學,都離不開微課翻轉(zhuǎn)的應用。
微課是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重要的教育資源,其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利用微課翻轉(zhuǎn),可以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信息技術智能化的時代,教育部門也在倡導對微課翻轉(zhuǎn)為基礎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研究,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教師加入該研究中,為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