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燕
(日照市金海岸小學,山東 日照 276800)
2016年,國家宣布全面實施二胎政策,許多原本是獨生子女的小學生有了自己的弟弟或妹妹,這一沖擊給他們帶來了許多煩惱。近幾年,生命教育的開展如火如荼,大力提倡生命的獨一無二、生命的寶貴與生命的價值,越來越多的地區(qū)與學校積極開展了生命教育。借助生命教育的開展,可以幫助解決二胎家庭中“大孩”出現(xiàn)的系列問題,幫助他們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出應有的光彩。
隨著全面“二胎”政策的推行,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看到班級里越來越多的孩子有了弟弟妹妹。這個家中曾經(jīng)“獨一無二的小寶貝”現(xiàn)在要和“別人”分享好吃的、好玩的、甚至是家里的生活空間,特別是要和“別人”分享家人的關注、關心、關愛。這一切變化給“大孩”帶來的沖擊無疑是巨大的。于是,“大孩”的性格、態(tài)度、習慣都有了明顯的變化。有些孩子出現(xiàn)了一些負面現(xiàn)象,比如在心理上他們表現(xiàn)出更多的嫉妒、煩躁、易怒,他們害怕愛被分割、感覺不公平、不被重視;在行為上,他們會表現(xiàn)出異常粘人、行為倒退、互相搶東西、爭吵、打架、不愛學習、成績下降等。
弟弟妹妹的到來不僅給“大孩”的當下帶來了一些問題,也對他們的未來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小學階段二胎家庭中的“大孩”進行生命教育能夠引導他們認識到生命的寶貴與無價,培養(yǎng)他們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生活態(tài)度,教會他們善待生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既能幫助解決二胎家庭“大孩”當下出現(xiàn)的一些心理和行為方面的問題,又能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為以后健康幸福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生命教育的思想最早由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提出,旨在通過死亡教育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念,從而珍惜生命、追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中國最早開展生命教育的是臺灣地區(qū)。在大陸地區(qū),最早關注生命教育的是葉瀾教授,她提出了“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的理念。當下,大力推廣生命教育的是北京師范大學的肖川教授。他認為“所謂生命教育就是為了生命主體的自由和幸福所進行的生命化教育[1]。它是教育的一種價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種內在形態(tài)。生命教育的宗旨就是捍衛(wèi)生命的尊嚴,激發(fā)生命潛質,提升生命品質,實現(xiàn)生命價值。”所以,生命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幫助他們認識生命、保護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學會有意義且幸福地生活。
開展生命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接觸最早也是影響最大的教育。家長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與孩子多溝通交流,多帶孩子到廣闊的大自然之中去,讓孩子體會到生命的珍貴與美好。學校是開展生命教育的主力軍,要把提升學生的“生命力”作為自己的文化理念,通過對校園環(huán)境、班級環(huán)境等進行個性化和創(chuàng)意化設計,營造尊重生命的良好氛圍,同時積極開展各種校園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生命的寶貴。社會各界尤其是社區(qū)要為生命教育的開展提供充足的資源,讓生命教育的開展有地方可去。
與全員生命教育相比,對小學階段二胎家庭中的“大孩”進行生命教育應該更具有針對性。要針對他們出現(xiàn)的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探索出更有效的、更具有操作性的措施,幫助他們順利接納并迎接自己生活中出現(xiàn)的這個小生命,幫助他們認識到生命的珍貴,教會他們不僅能夠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能夠尊重和保護這個后來的小生命,并一起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
一是借助繪本讓“大孩”感受生命教育。優(yōu)秀的繪本作品具有形象生動的圖畫和簡單明了的文字,能夠以圖言物、以圖言事,對于讀者的語言能力、想象力、審美能力以及心理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針對二胎的到來,有許多優(yōu)秀的繪本作品可以推薦給孩子,讓孩子在閱讀中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啟迪他們正確對待弟弟或妹妹的到來。推薦以下作品:《跟屁蟲》《因為是哥哥》《彼得的椅子》《你們都是我的最愛》《我當大哥哥了》《我當大姐姐了》《小凱的家不一樣了》《湯姆的小妹妹》《我想有個弟弟》《我的妹妹是只狼》《爸爸是我的》《小菲菲和新弟弟》等。
二是借助種植、養(yǎng)育讓“大孩”體驗生命教育。有了繪本的浸潤,“大孩”有了充分的感受,那么在種植植物或者養(yǎng)小動物的過程中,更能體驗到生命的珍貴。可以在教室里設立“生命角”,全體同學共同見證植物的發(fā)芽、拔節(jié)、開花、結果;也可以在家里養(yǎng)一種合適的小動物,讓“大孩”作為這個小動物的“家長”,負責它的生活等。讓“大孩”在種植、養(yǎng)育的過程中感受生命、體驗生命成長的喜悅[2]。
三是借助活動讓“大孩”實踐生命教育。在“二孩”到來之前,家長要抓住這一有利契機,對“大孩”進行生命教育,多與“大孩”溝通,多讓“大孩”參與到等待“二孩”降臨的這一過程中,共同期待“二孩”的到來。比如,針對媽媽行為不便的現(xiàn)象,可以讓“大孩”幫助媽媽拿物品、系鞋帶、收拾衛(wèi)生等。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產(chǎn)房、嬰兒室等,感受新生的不易,體驗生命的喜悅。在“二孩”成長的過程中,給予“大孩”充分的參與權,讓“大孩”在參與的過程中,通過實踐,真正體會到生命成長與拔節(jié)的辛苦與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