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的快速發(fā)展,除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外,新媒體已成為高校師生學習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應用工具。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輔導員在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時,同樣需要學會融合多種媒體的優(yōu)勢開展活動,以期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本文將著重分析融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及融媒體應用現(xiàn)狀、輔導員德育能力要求以及提升路徑等維度,探索融媒體應用為高職院校輔導員德育工作帶來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融媒體;輔導員;高職;德育能力;人才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50-
一、前言
關于“德育”,存在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德育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具體包括社會德育、社區(qū)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而狹義的德育,是專指學校德育。而新時期高職院校德育,是針對新時代高職學生群體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開展道德教育與培養(yǎng),并通過大學生們自主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最終形成與社會和時代需要相適應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輔導員德育能力培養(yǎng)一直是高職院校推進落實德育工作的重難點。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廣大高職院校輔導員越來越緊跟時代潮流,探索基于多種媒體的融合應用的高職德育工作新方法和新模式,不斷助力青年學生成長成才。
二、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輔導員德育工作及融媒體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存在弱化和虛化現(xiàn)象,工作機制不完善
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支持和引導,對于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政治思想素質和道德水平,推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然而,目前還是有很多高職院校對德育工作不夠重視,他們把主要精力盯著學生的衣食住行以及是否遵規(guī)守紀,學校德育工作缺乏規(guī)劃,德育工作機制不完善且缺乏考核評價機制,從而造成了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極大弱化和虛化。[1]此外,部分高職院校在開展德育活動時缺乏創(chuàng)新,忽視對融媒體的深入研究和應用,沒能發(fā)揮融媒體強大的傳播效能。在開展德育活動時,組織者往往以場面是否熱鬧、學生是否到齊等作為評價標準,導致學生們疲于應付,卻并不關心活動的真正意義,因此難以切實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二)高職院校輔導員德育能力不足,德育理論培訓學習不夠
目前高職院校輔導員呈現(xiàn)出高學歷、年輕化趨勢。很多高校輔導員研究生畢業(yè)后不久便加入高校工作,工作經歷和人生閱歷缺乏,對于德育工作缺乏深入了解和學習,因此造成個人德育工作能力的不足。同時,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輔導員帶班人數(shù)存在超額現(xiàn)象,有的動輒數(shù)百人,造成日常學生管理工作負擔重、難度大,同時還要被安排完成大量行政性、事務性工作,而對于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且講究“潤物細無聲”的德育工作經常力有不逮。在輔導員業(yè)務培訓方面,高職院校多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指導、心理健康等投入力度較大,培訓頻次、時間均比較充分,而對于德育理論和實踐的培訓則安排較少,學習時間不夠,這非常不利于輔導員德育工作能力的提升。
(三)輔導員群體融媒體素養(yǎng)亟待提高,融媒體應用搭配不合理
提及“融媒體”,很多人一直存在誤解——認為它是一個獨立的實體媒體。其實不然。“融媒體”本質上是一種把傳統(tǒng)媒體(如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新媒體(如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大數(shù)據(jù)平臺)等多種媒體的優(yōu)勢互相整合、利用,使其功能、手段、價值得到全面提升的運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很多高職院校輔導員并非畢業(yè)于新聞、傳媒專業(yè),對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的各自特點、使用方法、融合技巧缺乏研究,在選擇媒體工具時經常出現(xiàn)偏廢現(xiàn)象。比如,很多資深輔導員使用傳統(tǒng)媒體頗有心得,卻對新媒體用之甚少,他們習慣于通過帶領學生讀書、讀報、收看新聞聯(lián)播等集中學習方式開展德育工作;而年輕輔導員更喜歡從包括“兩微一端”在內的新媒體平臺摘取熱門話題信息作為德育材料。融媒體應用搭配的不合理,使得輔導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么難以克服傳統(tǒng)媒體時效不強、信息不足、學習場景受限等缺陷,要么容易陷入新媒體信息碎片化、知識缺乏體系、質量參差不齊的低效怪圈。[2]
三、基于融媒體應用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德育能力提升路徑
(一)高職院校需加強頂層設計,夯實德育工作制度基礎
高職院校首先要加強德育工作頂層設計工作。具體地講,高職院校需高度重視德育工作,不斷完善德育工作機制,如成立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德育工作中長期規(guī)劃,統(tǒng)籌學校學工部門、團委、各院系輔導員和班主任等主要德育力量,明確工作職責和分配,落實主體責任,平衡德育工作和日常工作關系,并將其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同時,高職院校還應不斷完善德育考核獎勵制度,對那些扎實開展德育工作并確有實效的輔導員們應給與物質和精神獎勵,加強對德育先進工作者的宣傳力度,提高其職業(yè)自我效能感,在保障德育工作不斷向前推進的同時,還從制度層面保障并推進廣大青年學生積極響應并充分參與學校的各項德育活動中來。
(二)高職院校輔導員需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身德育素養(yǎng)和能力
高職院校輔導員德育能力要求是多種多樣的,不僅有德育理論知識,又包括德育實踐能力、思想政治素質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首先,高職院校輔導員要端正工作態(tài)度,徹底糾正德育觀念淡薄、思想認識模糊等錯誤觀念,平衡日常管理工作和德育工作關系,將德育工作作為至關重要的工作來抓;其次,要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積極參加德育培訓學習,不斷提升自身德育能力,最終能夠充分勝任德育工作;第三,要堅持以人為本,結合學生實際制定活動策略以滿足學生的德育需求,比如不僅可以通過多種媒體的搭配應用加強對學生的德育理論教育,還可以開展多種德育實踐活動如暑期“三下鄉(xiāng)”、青年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助力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斷提高。[3]
(三)高職院校輔導提升融媒體應用素養(yǎng),不斷探索德育工作新路徑
在傳統(tǒng)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德育教學工作中,主要以基于傳統(tǒng)媒介的、灌輸式的單向教學為主,學生接受知識相對被動。而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高職院校輔導員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應當深入研究融媒體的應用機制原理,搭配方式和使用技巧,不斷提升自身融媒體應用素養(yǎng),克服傳統(tǒng)媒體或新媒體偏廢使用的顯著弊端,從而充分發(fā)揮融媒體對于德育工作巨大推進作用。當然,高職院校輔導員在運用融媒體技術開展德育工作時應注意問題,比如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特點、接受能力等實際情況選取恰當?shù)娜诿襟w平臺信息;加強對融媒體平臺信息的把關和過濾;建立健全師生互動交流和實踐平臺,實現(xiàn)融媒體應用的機制化和長效化。[4]
四、結束語
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飛速發(fā)展、多元媒體交叉融合的新時代,高校德育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挑戰(zhàn)。作為新時期高職院校輔導員,應當不斷與時俱進,努力提升自身融媒體應用素養(yǎng)和德育工作能力,適應新時代賦予廣大高校德育工作者的新要求和新使命,從而不斷提高青年學生政治素養(yǎng)和道德水平,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劉映江.高職院校輔導員德育工作方向性探究[J].黃河.黃土.黃種人,2020(11):22-23.
[2]唐寧,李明聰.高校社會責任感教育中的融媒體應用機制構建[J].傳播與版權,2021(03):119-123.
[3]李柯薇.關于高校輔導員“德育”和“心育”工作相融合的方法探討[J].才智,2021(19):118-120.
[4]蔣博, 高曉莉,夏叢叢等. 疫情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融媒體思政育人模式研究[J]. 國際公關,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