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平
[摘? ? 要]隨著中小學“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喊了多年的“減負”口號終于付諸行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結合“雙減”政策的落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在課外少布置作業(yè),甚至做到不布置作業(yè),而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不降反升,需要教師適時調整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處理教材,讓語文課堂煥發(fā)光彩。一是落實教學理念,為課堂高效奠基;二是精心設計學案,為課堂高效啟航;三是開展實踐活動,為課堂高效助力。這應該是初中語文教師在“雙減”背景下需要調整的策略。
[關鍵詞]“雙減”背景;初中語文;教材處理;新策略
隨著中小學“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喊了多年的“減負”口號終于付諸行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怎樣結合“雙減”政策的落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在課外少布置作業(yè),甚至做到不布置作業(yè),而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不降反升呢?調整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處理教材,讓語文課堂煥發(fā)光彩,應該是初中語文教師在“雙減”背景下需要改變的策略。
一、落實教學理念,為課堂高效奠基
以“雙減”政策回觀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改革的許多理念本就是為提高課堂實效而提出的。例如,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中,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是學生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而學生則是課堂學習的體驗者、參與者,是課堂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對于徹底轉變課堂教學中師生的角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主動性、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成效都具有極大的作用。教師擺正了自己的位置,不再“一言堂”“滿堂灌”,不再做課堂上的絕對權威,走下講臺,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俯下身子,關注和傾聽學生的想法或看法,學生在平等、互動中,就能毫無拘束、不受干擾地把自我的潛能挖掘出來,把自己的本領施展出來。即使遇到難點、疑點或困惑點,教師也能從指導、引導的角度,啟發(fā)學生解決問題,幫助學生獲得體驗,不至于把答案直接給學生,把結果直接告訴學生。為此,在教材處理上,教師就要調整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處理教材,充分考慮學生因素,把課堂設計成能夠有效調動學生自主性、主動性、積極性、探究性的課堂。例如,對課文《蒲柳人家》的處理,就要從作家作品、學生學情、目標設定、難點突破等方面全面考慮,設計好學習環(huán)節(jié),設置好引導問題,組織好學生活動。在作家作品上,抓住故事發(fā)生的時代(20世紀30年代)、地點(運河邊)和表現精神(仗義輕財、疾惡如仇、扶危濟困等勞動人民身上傳承的民族精神)、藝術手法(借鑒的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唱的藝術手法)引導學生知人論世;在學習內容上,根據學生學情(基本掌握了閱讀小說的方法,包括梳理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說主題等)確定學習重點(分析人物形象,體會人物身上的精神品德)。這樣,讓學生通過快速閱讀課外自主梳理情節(jié),通過合作學習分析人物形象,通過探究學習文章獨具特色的語言形式和現實主義小說的表現手法,就能把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貫穿到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輕松愉悅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合作解決課堂學習的難點,讓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細細品味小說的精妙之處。如此處理課文,就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學有所獲,重點突出,體驗深刻,在課堂之中,就完成了學習的任務,從而為落實“雙減”政策、提高課堂學習成效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精心設計學案,為課堂高效啟航
“雙減”政策下,各科少布置作業(yè),乃至不布置作業(yè),已經成為大的形勢。而學案能夠集作業(yè)與課堂訓練為一體,既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又當堂完成了鞏固性、拓展性訓練,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能力。所以,調整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處理教材,精心設計學案,把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鞏固的內容以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梯度排列,讓學生當堂完成,就能達到開啟高效課堂,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目的。例如,學習課文《列夫·托爾斯泰》,把知識性、常識性的學習內容以初讀檢測的形式設計出來,讓學生把握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點:“1.在世界文學史上,有兩位文學家因為文學成就巨大而被中國讀者尊稱為‘翁’,其中一位是‘莎翁’——莎士比亞,另外一位是誰?(‘托翁’——列夫·托爾斯泰)2.托爾斯泰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這哪三部長篇小說上面?(《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把理解性的內容以自主思考的形式設計出來,限時讓學生自主完成:“1.文章是從那些方面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的?(從須發(fā)、面部輪廓、面部表情、眼睛等方面)2.試著用‘托爾斯泰是一個(? ?)的人’句式概括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須發(fā)濃密,面部粗鄙,表情蒙昧陰沉,目光犀利)”把重難點內容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設計出來,分組讓學生通過交流補充完成:“1.從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寫托爾斯泰其他面部特征與寫眼睛特征的詞語各有什么不同?(前者屬于貶義詞系列,用語‘刻薄’;后者屬于褒義詞系列,極盡贊美)2.文章先貶抑再贊美,這是哪一種寫作手法?有何作用?(先抑后揚,使全文形成一種巨大的反差,突出眼睛和目光的特點,帶給讀者強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如此用六個問題,就把這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囊括了進去,而且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既尊重了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把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合而為一,很好地解決了“雙減”政策下減少乃至不布置作業(yè)的難題,讓高效課堂順利起航。
當然,學案的設計不是僅僅讓學生做題,而是要講練結合。學生根據老師的問題設計和引導進行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閱讀理解來消化吸收目標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盡管在此過程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需要教師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或需要教師點撥的時候,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突破難點,適當進行必要的講解,以便在思路與思維、方法與技巧上給予及時的幫助指導。
三、開展實踐活動,為課堂高效助力
在“雙減”政策的實施背景下,學校會在放學之后對學生進行托管。托管時間明確不能對學生進行補課活動,更不能夠為了趕進度而開新課。托管時間就是把學習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培養(yǎng)特長愛好,促成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鑒于此,教師就要在托管時間避免讓學生開展一些語文教材中的實踐性活動,而要調整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處理教材,把這些語文實踐性活動設計好,安排在課后實踐活動進行。像“改編表演課本劇”這一實踐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就很有效,這種學習方式的形式新穎,讓學生把課文改編成劇本,學生就會產生興趣——怎樣去編這個故事?角色分別由誰來演比較合適?怎么演才能吸引同學們?有了興趣,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去思考一系列的相關問題,不懂的就能主動去查找一些戲劇知識。改編劇本的內容需新,怎么讓學生都清楚的內容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學生就會反復地推敲情節(jié)以及人物的對話、動作和神態(tài)等。例如,學習完課文《變色龍》后,在課外活動時間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編寫課本劇,并推選導演一人,指導其他同學分別擔任奧楚蔑洛夫等劇中的角色,進行表演比賽。學生以組為單位,就會考慮在劇本里怎么根據需要做一些簡單的舞臺說明,怎樣通過精彩的人物對話,把故事推向高潮,等等。改編課本劇的表現要新,要考慮怎么把課文中的敘述性語言轉化為對話,怎么把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通過個性化的語言表現出來。例如,把《孔乙己》中開頭部分敘述與描寫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擺著讀書人高人一等的架子買酒和一碟茴香豆的情景,改編成“孔乙己出場”一幕,通過設計他炫耀自己的滑稽動作和夸張語言,來突出表現其迂腐可笑的性格,使這一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改編劇本的思想需新,改編也是一種創(chuàng)作,凝聚著每個學生對課文獨特的理解和體會。改編后的劇本,可以說就是學生在原作的基礎上進行的二次創(chuàng)作,體現著個人的智慧。因此,開展與語文教材相輔相成的課后實踐活動,也是為構建高效初中語文課堂助力。
總之,“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需要我們調整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處理教材,通過落實教學理念、精心設計學案、開展實踐活動,為課堂高效奠基、啟航、助力。這應該是初中語文教師在“雙減”背景下需要調整的策略。
參考文獻:
[1]魏月改.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研究[J].學周刊,2015(2):131.
[2]李曉卉. 新課程視域下的初中語文教材處理研究[D]. 陜西師范大學, 2015.
[3]韓賀.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5(24):65.
[4]宋影.簡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57-58.
[5]張耀壯.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思路與方法的創(chuàng)新[J].名師在線,2019(29):64-65.
[6]田建豐.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教法新探[J].名師在線,2019(36):42-43.
[7]楊生元.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