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婷
摘要:三年級的“作文起步”,是橫在許多教師面前的難題。統(tǒng)編教材十分重視學生的習作能力訓練,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面臨著許多困境。如何帶領學生從低年段簡單寫話,走向更復雜的篇章習作,成為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的一大難題。筆者在三年級教學實踐中,嘗試以“片段寫作”為切入點,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自信和習作能力。
關鍵詞:三年級;片段習作;策略
三年級的“作文起步”,是橫在許多教師面前的難題。統(tǒng)編教材十分重視學生的習作能力訓練,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面臨著三個困境:一、學生從低年段簡單的看圖寫話直接過渡到中年級的篇章寫作,習作要求陡然提高、學生習作熱情面臨挑戰(zhàn),習作質量無法保證。二、目前的習作教學中,教師大多圍繞每個單元的要求進行習作訓練,看似有的放矢的習作教學,實際上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三、由于學生欠缺從片段到篇章的有效訓練,學生往往連一段話都表達不清楚,寫篇章時更是缺乏條理,甚至花費大量時間去構思,導致無法完成篇章習作。因此,如何帶領學生從低年段簡單寫話,走向更復雜的篇章習作,成為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的一大難題。
為了走出以上教學困境,我以“片段寫作”為切入點,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以教材為依托,挖掘片段習作素材
(一)明確目標,規(guī)劃教學
對于三年級作文起步階段的習作教學要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做了明確闡述,簡單概括就是:樂于表達,有信心寫;運用積累,要寫清楚;用好標點,學會修改。但每學期不少于16個篇章的要求,對學生來說是個挑戰(zhàn),對教師來說也是一項重擔,因為每一次指導和批改篇章作文都是比較繁雜且耗時的。如果在不偏離本學段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把片段習作教學和篇章習作教學相結合,這樣不僅能減輕學生對篇章習作的畏懼感,又能在片段習作中獲得成就感。
(二)深入教材,挖掘素材
統(tǒng)編教材雙線并行的結構特點,大家并不陌生。仔細研究教材后,你會發(fā)現教材在各個單元中蘊藏了很多可以用作片段習作訓練的素材:一是單元的人文要素為學生提供了習作的主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展開觀察,暢談感受,進行習作訓練,解決了片段習作“寫什么”的問題;二是單元語文要素,為教師提供了訓練方向,解決了“教什么”的問題;三是單元中“課后練筆”、“交流平臺”、“初試身手”和“詞句段運用”中提供是訓練契機,解決了“什么時候訓練”的問題。
同樣,教師還可以充分運用單元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這一板塊進行片段習作訓練。這樣,在單元教學中給學生一條習作的“攀援繩”,學生在完成單元篇章作文的時候,就不會顯得毫無頭緒,甚至害怕習作。
二、借閱讀做風帆,開辟片段訓練園地
統(tǒng)編教材強調要讓“強化習作的交際功能”,也就是要讓學生通過習作去交流,從而感受習作的樂趣,拉近習作和學生的距離,好的習作教學既不能束縛學生的靈性,又能讓學生提高習作能力。習作與閱讀的結合,已經是司空見慣的做法,但是這種結合,絕不能只是單純在閱讀中摘抄好詞好句,或者簡單寫寫閱讀心得,其實也可以做得很靈活多樣,甚至充滿趣味。
(一)變機械摘抄為理解積累
我們常常組織學生在閱讀后做摘抄,通常是把好詞好句摘錄下來,可是摘抄后呢?學生不一定會去使用這些詞語,甚至完全不理解詞語的意思。因此我們要改變這種機械且低效的積累模式。
(二)變自讀自悟為邊讀邊寫
閱讀,尤其是課外閱讀,是統(tǒng)編教材的重要旋律。無論是“閱讀鏈接”還是“快樂讀書吧”都旨在拓展學生的閱讀量,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然而實際教學中,教師們常常會把課外閱讀交給學生自己去完成,這樣學生閱讀時往往是囫圇吞棗,只圖一樂。事實證明,高質量的閱讀應該是要留點痕跡的,這就是讀寫結合的意義。教師一定要改變讓學生自讀自悟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閱讀時開展片段習作訓練,為閱讀留痕。
閱讀是習作訓練的廣闊天地,充分運用閱讀這片土壤進行片段習作訓練,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習作的交際功能(閱讀中習作可長可短,重在記錄心得和感受、并用它來進行分享和交流),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和自信(實實在在參與的過程,讓學生有話可寫)。
三、用交流造星星,展示片段習作成果
習作教學和訓練不能僅僅止步于“完成習作”,好的作文是不斷修改而來的。統(tǒng)編教材指出:要引導學生充分交流,并在交流過程中發(fā)現自己的問題,通過讀者的反饋進行修改;要“將習作折后的修改作文習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將所學的修改符號運用于學生真實的習作過程?!?/p>
片段習作由于其自身篇幅較短,容易批改,反饋較快等特點,能有效地開展習作交流。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特點搭建各種交流平臺,讓學生的片段習作在班級流動起來,讓學生圍繞習作交流起來。
(一)組織課堂習作修武
(二)開展習作交流課
筆者在執(zhí)教三上第三單元時,結合單元主題組織學生用兩周時間去觀察秋天,并將觀察時的所思所想隨時記錄寫成片段;在單元教學結束時,我將同學們所寫的片段進行收集、排版、并打印成冊,在班級內傳閱。接著組織學生分組閱讀、圈畫、批注、點評等;每個小組閱批完畢后,再小組交換進行二次閱讀、圈畫、批注、點評等。最后大家一起評選寫得最棒的片段,進行星級評獎。這樣的片段訓練和交流,立足于學生的觀察,成形于語言組織和運用,最終在互相分享和交流中得到修改和錘煉,學生參與的整個習作過程中,習作的壓力降低,從而獲得更多的習作自信。
(三)創(chuàng)造多樣展示臺
這也是接受美學給我們的啟發(fā):任何習作片段只有得到展示和交流,才能稱得上真正的作品?!安灰鲆暟l(fā)表的力量”這是筆者開展習作教學時謹記的格言,于是我從開始教習作時就著力于創(chuàng)造各種習作交流平臺:結合閱讀的讀“后心得報告會”,讓學生在小組閱讀沙龍中朗讀自己的心得片段,交流閱讀感受……諸如此類的習作展示活動在班級中逐漸開展時,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同時也能感受到習作對于交流,對于生活的意義。
三年級作為語文“作文起步”的重要時期,借助片段式的習作訓練,幫助學生從簡單寫話過渡到篇章習作,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們首先要抓住課標中的目標導向,明確習作教學定位,充分利用片段習作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樂于表達,自信表達的習慣;并在逐步掌握一定習作方法之后能運用積累,表達清楚;最后不要忽視引導學生用好標點,學會修改。這樣,學生才能在習作的道路上走得更穩(wěn)、更遠,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