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教育是向美而生的事業(yè),而心育是這份事業(yè)中最美好的境界。初為人師,青澀的我和一群轉校生相遇,一片赤誠之心常常被手忙腳亂打個措手不及。教學相長的這幾年,我始終秉承“做學生最好的心育營養(yǎng)師”的帶班育人理念,關注心理教育,達到心靈的共鳴,在形式多樣的活動和情境中立德樹人,努力把學生塑造為有家國情懷的人。下面,我將從入心、潤德、怡情三大方面談一談我的帶班育人方略。
一、入心——于真情處融愛
育人應先知人,只有心心相印,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贏得信任。當然,要想與學生建立這樣一種關系并非一件易事,我的方法有三步:
第一,走進心田,讀懂學生。
低年級的學生獨立性相對較弱,對老師存在特殊的依戀心理,因此,針對學生這一階段的心理特點,要培養(yǎng)學生對我的信任感?!傲奶臁笔亲詈玫姆绞?,但“聊天”也要講究“道”,我的聊天之道:蹲下來,放低姿態(tài),沒有距離感,像朋友一樣“嘮家?!?,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第二,建立信任,成為朋友。
信任的前提是尊重,我尊重每一個學生,用心傾聽他們的心聲?!皶r光郵箱”是我和學生溝通的重要橋梁,載著我與學生間的“秘密”,每天我都會開啟郵箱閱讀和回復每一封“信”。
班里的圓圓(化名)特別膽小,從來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經常站起來還未說話眼淚就開始在眼眶里打轉兒,通過家訪我了解到這主要是心理原因造成的。由于面對面交流會使圓圓變得緊張,于是“寫信”就成了我們最有效的溝通方式。起初她很少給我寫信,而我只要發(fā)現她有好“苗頭”就會主動寫給她。在不斷的鼓勵下,圓圓變得勇敢自信了,還競選上了學習委員,我們也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此外,每年我都會精心為學生準備生日禮物,讓師愛浸潤心田,使學生在關愛中沐浴幸福的陽光,增進我與學生間的情誼。
第三,換位思考,正視錯誤。
“給點陽光就會燦爛”是我對待“問題”學生的妙招。沒有學生不犯錯,關鍵是要找準“源頭”對癥下藥。當出現問題時,我的做法是給學生留面子,單獨溝通,換位思考,先傾聽學生的想法,再心平氣和地表達我的意見,最后一起想解決問題的方法。以真心換真心,只有理解寬容才能共情。
二、潤德——于細微處育人
以德育心,浸心潤德。如何讓德育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呢?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班級環(huán)境育人
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美、舒適、激勵的環(huán)境,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在我班,人人參與班級文化布置,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笑臉墻、紅領巾雛鷹爭章欄、榮譽欄等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小學生守則》、班級公約等規(guī)范了學生的言行;“誠信”、“感恩”、“文明”等標語彰顯著中華傳統(tǒng)美德;“心情墻”表達了學生的情緒。讓每一面墻的教育意義都深入人心,引起心靈上的共鳴,寓教于環(huán)境中。
2.榜樣示范育人
立德樹人,我認為要先立師德,率先垂范,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像主動撿起校園里的垃圾、雙手遞交物品、排隊倒殘食等,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對學生起著示范作用,甚至我在調解學生矛盾時的神情語言都能被“模仿”,后來我發(fā)現,只要班級有“硝煙”的味道,就有調解員自動上前“滅火”,讓和善溢滿班級。
同伴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我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設定專屬職務,人人做榜樣,人人學榜樣,發(fā)揮“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的作用。為了提高榜樣效應,每學期都會開展“夸夸你的榜樣”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榜樣意識有所強化,以此激發(fā)動力,明確方向。
孔子說:欲教子先正其身。父母的言行、思想和素質對孩子有深刻的影響,因此我定期組織一次線上家長會,請家長代表分享好的育兒經驗,倡導家長正人先正己,放下手機用心陪伴,當好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引航人。
3.班隊會育人
開展有效的主題班隊會,對于形成良好的班風,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質均起著積極作用。因此,我充分發(fā)揮主題班隊會的教育功能,根據每個學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召開有針對性教育意義的班隊會。
例如,開展《走進父母,理解父母》主題班會,班會課上,有一名學生分享了她寫的日記:《我的“紅衣”戰(zhàn)士和“黑衣”戰(zhàn)士》,疫情發(fā)生以來,她的父母始終奮戰(zhàn)在“前線”,她講述了對父母如何從“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同時,還倡導同學們科學防疫,期盼疫情早點結束,她的兩位“戰(zhàn)士”也能早點回家。這堂班會課對學生心靈有很大觸動,此后,班里的防疫小衛(wèi)士多了起來,主動提醒他人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許多家長也表示孩子變得聽話了,還能主動幫著做家務,與父母的關系更加親密。
三、怡情——于活動中筑夢
珍視每一次活動機會,用心為學生搭建多方位的展示平臺,使學生在活動中錘煉品格,陶冶情操。
例如:在“同在藍天下共讀一本書”和向貧困山區(qū)捐書等活動中體會愛與奉獻;在母親節(jié)“親手為母親制作康乃馨”等活動中懂得感恩與孝敬;在抗擊新冠肺炎期間踐行責任與擔當。將家國情懷根植于心,這是無法撼動的力量!
愛國情融筑中國夢。比如,組織學生參加了“我和我的祖國”主題班會課大賽,全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祖國的熱愛,特別是詩朗誦《少年中國說》,慷慨激昂,自信陽光,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堅定了學生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的信心,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
春華秋實滿庭芳,櫛風沐雨砥礪行,讓心育的歷程如清泉般沁人心脾,給予學生更充足的營養(yǎng),使他們承載著希冀與夢想,在愛的潤育下陽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