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慧明
(西北大學 陜西西安 710000)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致和復雜的任務”,從這句話中能夠得知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具有啟蒙作用,當學生還未接受到學校教育之前,就已經在父母的行為舉止中受到了家庭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起奠定基礎的作用。
在父母對學生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學生在做某種具體的事情時,父母針對這件事對學生進行言語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具有針對性。例如,當家長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下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不認真寫作業(yè)、一邊寫一邊玩時,家長應對這種學習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可以根據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實驗”的教育思想,在強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種習慣,所以,家長可以承諾當學生認真完成作業(yè)后可以滿足學生玩手機、看電視的愿望,在今后日常生活中不斷強化其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家庭教育。
由于素質教育思想的不斷深入,現(xiàn)階段的父母家長都提高了對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世的方法、對自己職業(yè)的認識、對親人的情感等各方面的態(tài)度,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人際交往、社會生存、職業(yè)選擇和婚戀情感等方面起影響作用,所以根據家庭教育具有廣泛性的特點,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注重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榜樣作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行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方法論。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不同點之一在于,家庭教育具有獨特的終身性,雖然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都在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但學校教育具有階段性和學科性,因為每個階段的教師不同,所以每個階段的教師教學思想也是不同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會跟隨學生一生,貫穿于學生成長的各個階段,因此,家庭教育具有獨特的終身性。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方式上是完全不一樣的,學校教育主要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對學科知識內容的延伸,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方面的引導和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1]。家庭教育不同于學校教師的教育,家庭教育一般會出現(xiàn)在對一件社會發(fā)生的熱點事情進行討論的過程中,父母對這件事的言論和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生的思考和態(tài)度產生影響。
例如,對兩會期間代表提出的“確保手機禁入課堂”建議,如果父母在討論中肯定了教育部的做法,并告訴學生這樣的做法可以減少學生在課堂上因為外部因素干擾學習的專注力,當學生真正認識到這種做法的重要性時,就可以從心理和行動上認同這種做法。
家庭教育對學生性格、情感方面的培養(yǎng)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認的是,學生在性格情感方面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其現(xiàn)實生活中的性格情感絕大部分都是父母性格特點的縮影,所以,父母在家庭中的性格特點對學生性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一般性格上溫柔有趣的父母,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會表現(xiàn)出積極有趣的一面,性格上也是外向活潑一點,在生活態(tài)度上也是樂觀向上的。
此外,家庭教育的氛圍對學生性格情感特點的培養(yǎng)也很重要,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更有助于學生正確聽取父母的意見,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例如,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校園暴力”事件,對校園暴力的施暴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發(fā)現(xiàn),大多數施暴學生的家庭教育氛圍是不合適的,這是由于家庭教育的錯誤導致他們性格發(fā)展扭曲,從而產生校園暴力現(xiàn)象。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父母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方面的教育具有權威性,學生的第一“學?!本褪羌彝ィ趯W生還沒有得到學校教育之前,父母在家庭中就開始對學生生活方面的良好習慣進行培養(yǎng)[2],如簡單的刷牙、洗臉、拿筷子吃飯、不浪費糧食等生活方面的習慣;當學生開始了學校教育時,父母也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像最常見的家長在課下時間對學生進行作業(yè)輔導,在疫情期間督促學生按時完成老師在網絡上布置的作業(yè)等行為,實際上都是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具有針對性、廣泛性和終身性的特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促進其形成正確的性格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只有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培養(yǎng)具有較高綜合素養(yǎng)的新時代學生,提升學生的素質水平,從而順應時代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