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英
(福建省晉江市東石鎮(zhèn)錦青中心小學 福建泉州 362200)
在當下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也是孩子習性形成的源頭。由于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在家中處于嬌生慣養(yǎng)的狀態(tài),導致學生在身體素質的鍛煉方面有所匱乏。因此,在小學體育課堂中開展耐久跑的教學可以有效改善學生懶惰的思想觀念,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鍛煉耐力素質,樹立正確的身心健康觀念,教師在小學體育課堂中開展耐久跑教學,應對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積極地為學生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進而激發(fā)學生對耐久跑活動的興趣,以此增強學生的耐力,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基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身心健康素質觀念。不僅如此,為了有效促進小學體育課堂的開展,教師應從自身出發(fā),正確認知身心素質及運動的重要性,為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開展耐久跑教學奠定基礎,促進體育課堂教學的開展,幫助學生貫徹耐久跑的核心思想觀念,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耐久跑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能有較高的要求,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注重觀察學生在耐久跑過程中所呈現出的體能上的差異,以及身體素質上的差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開展分層教學,以此促進小學體育課堂中耐久跑教學的有效開展。例如,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通過耐久跑教學,進而充分觀察學生在耐久跑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體能素質,以及身體基本素質。以這些能力的表現為基礎,進而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通過取長補短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身心素質的鍛煉和提升,促進學生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獲得高質量的訓練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耐久跑教學會有進一步的理解和認知,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對耐久跑的重視,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所以,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學生個體差異為基礎為學生布置不同的耐久跑訓練計劃,從而幫助學生提升身體基礎能力,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的發(fā)展[1]。
耐久跑給人感覺是一項枯燥乏味的項目,導致學生對耐久跑無法產生較為積極的學習興趣。所以,體育教師在小學體育課程中開展耐久跑教學,應注重創(chuàng)新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根據當下的新形勢教育背景,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fā)展,為學生開展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而促進學生身心綜合全面的發(fā)展,提高小學體育課堂中耐久跑的實效性。例如,體育教師在進行耐久跑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模擬定向跑的方式為學生構建運動情境,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將學生分成幾個或多個小組來進行定向跑步的運動。在這個過程中體育教師要在活動開始之前為學生講解定向跑的規(guī)則以及方法。然后可以利用鼓勵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試跑,然后再為學生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議,以及糾正學生在試跑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狀況。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跑步的積極性,也能給學生帶來一種新奇的體驗,讓學生在心理上對耐久跑教學產生興趣,并且可以給小學體育教學帶來趣味性,進而降低甚至消除學生對耐久跑的負面思想觀念及枯燥乏味感[2]。
學生在小學階段,對耐久跑的基本認知和理解尚有欠缺,因此,在耐久跑過程中呼吸技巧及基礎動作不夠規(guī)范,所以,體育教師在小學體育課堂中要以精講多練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耐久跑的技巧,同時,在訓練過程中也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核心素養(yǎng),重視日常積累,靈活運用耐久跑的技巧,進而有效推動耐久跑教學的進程。例如,在開展小學體育課堂耐久跑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之前為學生耐心講解關于耐久跑的技巧和基礎知識,從而幫助學生對耐久跑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知。比如,體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深呼吸慢吐氣的訓練方式來保障耐久跑過程中的呼吸順暢,同時要為學生講解保障呼吸節(jié)奏的技巧,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這一技巧,進而幫助學生在耐久跑的過程中學會正確運用呼吸來完成訓練目標。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素養(yǎng),也可以充分完成耐久跑的教學目標,進而提高學生耐久跑的有效性,并有效地降低學生在耐久跑過程中的不適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發(fā)展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礎[3]。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關于耐久跑教學的開展會存在一些學生無法堅持的現狀和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學生自身素質基礎差,以及對耐力素質鍛煉較少,而導致無法堅持耐久跑的鍛煉。所以,體育教師應注重開展耐久跑活動的重要性,以此促進學生進一步提高身心素質能力,樹立正確的體育運動素質素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堅持不懈、敢于拼搏的精神。例如,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熱身運動來準備后續(xù)的耐久跑教學。在這個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關于耐久跑的基礎知識及基礎技巧,然后在耐久跑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每名學生的跑步狀態(tài)以及基礎動作的運用,進而在最后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議,糾正學生在跑步過程中不規(guī)范的動作,然后體育教師可以積極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為耐久跑教學提出建議,然后通過學生反映的問題以及建議,對耐久跑教學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進而構建一個適合學生實際狀態(tài)的耐久跑教學活動,以此為基礎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然后逐步加強耐久跑教學的強度,進而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耐力素質,促進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綜合全面地發(fā)展,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發(fā)展奠定基礎[4]。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體育耐久跑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應正確的引導學生,為學生樹立正確的耐久跑意識,提高學生對耐久跑的重視性,同時,體育教師要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積極改革創(chuàng)新,優(yōu)化傳統(tǒng)教學形式,以此為學生構建多元化的教學場景,進而調動學生對跑步技能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體育教師要靈活運用教育教學方法方式,為學生構建一個適合學習成長的耐久跑課堂,進而提高學生耐力,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fā)展,為未來學習發(fā)展夯實身心素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