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老青年
生活在消費主義和娛樂化環(huán)境中的一代人,被“精彩”慣壞了,越來越失去在枯燥中學習的能力。人們熱愛爆梗、段子、金句、笑點、包袱的感官刺激,習慣被娛樂文化喂養(yǎng),學習感官鈍化,進入不了越過枯燥門檻而深度學習的境界??墒悄苷嬲甜B(yǎng)一個人的事,往往都帶著某種枯燥,需要學習者忍受并投入深度注意力。
閱讀一本經(jīng)典,是枯燥的——要有耐心慢下來,忍得了枯燥晦澀,而不是看一兩頁就輕易扔一邊。深刻的課堂,是枯燥的——學生總說某某課是好課,老師善于講段子,某某課太枯燥,全是抽象、艱澀的概念。但判斷一門課的好壞絕不能用“能不能在10分鐘內(nèi)吸引我”的消費觀去判斷,那是對好課的侮辱。課堂學習應該是把身子往前傾、主動致知的過程。擺脫那種聽奇葩說看脫口秀綜藝的消費感,試著忍受前30分鐘的枯燥,才會有所收獲。
很多人特別喜歡那種無須投入多少理解力的“精彩”,上來就是高潮,開口就是金句,那只是娛樂和商業(yè)對人的消耗??菰锸且粋€門檻,優(yōu)秀的人忍耐了前30分鐘的枯燥,日積月累,就有了學霸與學渣、人才與庸才的分別。
所謂優(yōu)秀,絕不是機巧式的小聰明,背后必有強大的忍耐枯燥的能力。聰明人下笨功夫,是越過了枯燥并攀登到知識高處的結(jié)果。
//摘自吐槽青年:曹林的時政觀察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