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慧 魏濤 魏敏 陸虹
自2016 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實行,有研究表明住院分娩量大幅增加,呈翻倍趨勢;孕婦年齡偏大;瘢痕子宮患者再次妊娠;引發(fā)醫(yī)院床位管理,剖宮產及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顯著變化[1-3]。本研究對北京某三甲醫(yī)院2015—2018年住院分娩資料進行分析,旨在為了解政策實施后近3年產婦的一般情況、妊娠結局、妊娠并發(fā)癥/合并癥的變化趨勢等情況增加證據,為日后更好地管理孕產婦,保障母嬰安全提供科學依據。
1.對象:選擇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某三甲醫(yī)院住院分娩的8 608例產婦為研究對象。
2. 方法:研究內容:查閱產婦的分娩記錄:包括產婦年齡、是否為初產婦、新生兒體重、新生兒畸形、新生兒窒息、是否早產、分娩方式、是否產后出血、妊娠并發(fā)癥合并癥(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糖尿病、貧血)。
1. 住院分娩產婦例數:2016年住院分娩產婦例數較2015年增加了1 160例,增長68.2%。2017年住院分娩產婦例數較2015年增加了397例,增長23.3%。2018年的住院分娩產婦例數較2015年增加了247例,增長14.5%。見表 1。
2. 產婦年齡情況:2015年產婦年齡18~51歲,平均年齡(31.2±3.8)歲,2016年產婦年齡20~52歲,平均年齡(31.1±3.7)歲,2017年產婦年齡21~52歲,平均年齡(31.8±4.0)歲,2018年產婦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31.9±3.9)歲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齡產婦比例有統計學差異(P<0.05),且高齡產婦比例逐年增加(Ptrend<0.05)。見表 1。
3.分娩結局比較:2015—2018年的剖宮產率依次為31.9%、29.8%、31.0%、32.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新生兒平均出生體重在3300g左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巨大兒、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早產率略有提高,但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4.妊娠并發(fā)癥比較:2015—2018年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依次為5.8%、4.8%、3.8%、5.0%,貧血的發(fā)生率依次為3.5%、4.5%、9.6%、12.1%,有統計學差異(P<0.05);貧血率逐年增加 (Ptrend<0.05)。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壓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5.經產婦與初產婦分娩結局和合并癥比較:經產婦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的發(fā)生率明顯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壓也明顯增加 (P<0.05)。經產婦的新生兒出生體重、巨大兒的發(fā)生率及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與初產婦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1 產婦一般情況和妊娠結局的比較例 (%) ]
*組間比較,P<0.05
表2 不同時期產婦妊娠并發(fā)癥/合并癥比較(例 ( %)
*組間比較,P<0.05
表3 經產婦與初產婦分娩結局 和合并癥比較例 (%)]
*兩組比較,P<0.05
1.全面二孩政策后,產婦數量急速大幅增加,后趨于平穩(wěn)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住院分娩產婦例數明顯增加,伴隨著高齡孕產婦增加,高危妊娠增加。本研究結果顯示,2016年住院分娩產婦例數較2015年增加了68.20%,因分娩量急速大幅增加,導致產科醫(yī)護人員的相對不足。我科通過:取消單間,病房內加床,24小時出院制度的落實,已經順利地度過了2016年急速增加的一年。
通過本研究結果發(fā)現,2017年,2018年的分娩量趨于平穩(wěn)。導致2016年分娩量急速大幅增加的顯性原因是全面二孩政策,隱性原因不排除生肖屬相的選擇。2015年的生肖年是羊年,民間有 “十羊九不全” 的說法,因此部分備孕婦女擇時備孕,在2016年分娩,與全面二孩政策的時間重合。
2.高齡、二孩的孕產婦呈上升趨勢
本研究結果顯示,住院分娩產婦的平均年齡呈上升趨勢,高齡產婦比例上升了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年齡是影響生育力和妊娠結局的重要因素,高齡女性妊娠罹患疾病及出生缺陷的概率逐漸增加[4-7]。在本研究中,住院分娩產婦的胎兒畸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胎兒畸形率還是有所升高。經產婦的比例明顯增加,2018年比2015年增長10.3%,這與袁曉蘭的結果相近[2]。以上數據為科室床位的管理、人員的管理、儀器物品的管理提供依據。
3.經產婦不良新生兒結局發(fā)生風險增加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產婦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的發(fā)生率明顯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經產婦的巨大兒的發(fā)生率與初產婦相比,無統計學差異。本研究中的經產婦年齡偏高,妊娠合并癥較多。這些因素容易誘發(fā)孕婦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的增多[8]??赡芤蛭以河腥焉锲谔悄虿?崎T診,產科醫(yī)師為主導,聯合內分泌科醫(yī)師,對孕婦進行妊娠期的管理,使孕婦的體重控制較好,巨大兒發(fā)生率與初產婦持平。因此,應繼續(xù)完善孕婦的妊娠管理工作,關注孕婦體重,內分泌變化的同時,盡早發(fā)現孕婦的高危因素,減少早產的發(fā)生,促進母嬰健康。經產婦貧血發(fā)生率與初產婦相比,沒有統計學差異;孕婦貧血發(fā)生率逐年上升。因孕婦貧血的原因比較復雜[9-10],可能與孕婦的文化水平、是否補充多種維生素、是否有產前出血史等因素有關,需要進一步探討。
4.剖宮產率走勢平穩(wěn)
一些學者的結果顯示剖宮產率上升[1,3],一些學者的結果顯示剖宮產率沒有顯著變化[2],本研究結果顯示,產婦的剖宮產率的變化無統計學差異,可能與孕婦和家庭對陰道分娩的認識逐漸成熟有關,曾對我院孕晚期的孕婦及其家屬進行分娩方式意愿的問卷調查,2017年孕婦意愿選擇剖宮產的比例為22%,2015年為32%;這些分娩意愿是剖宮產的孕婦,最終的分娩方式80%以上是有醫(yī)學指征的剖宮產??赡芘c孕婦較強的心理暗示有關,因此,通過多種信息傳播途徑——孕婦學校、微信公眾號、入院后的健康教育,為孕婦及家屬提供正確的知識,可以增強孕婦自然分娩的信心[11-12]。同時我科開展剖宮產后陰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section),為瘢痕子宮的孕婦提供陰道分娩的機會。說明產科醫(yī)護人員在孕婦管理方面、促進自然分娩有較好的專業(yè)能力。
5.做好早產兒救治的儲備
我國早產兒發(fā)生率為5%~10%[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早產兒發(fā)生率6%~7.11%。早產和極低出生體重兒的發(fā)生率均有上升的趨勢,雖然無統計學差異,仍需要重視新生兒專業(yè)人員的儲備和相關專業(yè)人員的繼續(xù)教育、培訓、演練,以保障母嬰安全。
產后出血率略有下降,但是醫(yī)護人員仍要高度重視產后出血的早期識別,積極處理,備好血液。產后出血是導致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15-16],要高度重視。我們通過對修訂制度、對醫(yī)護人員持續(xù)的繼續(xù)教育、急救演練,強化全體醫(yī)護人員在產后出血的早期識別和早期處理方面的能力,以保障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