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蘭
【摘 要】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識字量在3000字左右,閱讀量也高于100萬字。所以教師要采取策略,加強課外閱讀指導課的指導效果?;诖?,本文簡單介紹預測閱讀,重點闡述如何開展課外閱讀指導課,旨在為教師教學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 預測;閱讀思維;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高質(zhì)量的語文教學不只體現(xiàn)在知識點的傳授,還有高效率的閱讀教學,這也是教師一直以來的教學目標。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課中,科學使用預測閱讀手段,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輔助其更加深入掌握文本內(nèi)容,進而提高閱讀質(zhì)量。
一、預測閱讀介紹
小學語文預測閱讀,指學生在疑惑中,帶著問題閱讀文章,課外閱讀前,對文本進行初步判斷,并在標題、插圖和封面等信息中找尋答案,然后在開展假設、閱讀、驗證的時候,完成對閱讀的深入理解。2016年,我國小學語文教材統(tǒng)一使用部編版,其中對學生閱讀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強調(diào)學生通過閱讀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并能在生活和學習中,潛移默化地體現(xiàn)人文素養(yǎng)關懷,學以致用。作為新版本教材,在運用中需以單元內(nèi)容為主,其中三年級語文教材中就有一單元為預測策略,首次提出閱讀策略。此處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參與預測閱讀,在已有學習經(jīng)驗基礎上,以較高閱讀熱情,積極投入到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因此,教師要科學指導,讓學生將自己作為主體,進行合理猜測,進而在閱讀中不斷思考,并在解答問題與產(chǎn)生新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對文本的理解,最終完成閱讀過程。
二、課外閱讀指導課中以預測開啟閱讀思維策略
1.借助教材文本
預測閱讀是一種新型閱讀形式,無論是課中還是課外,都能提升學生閱讀質(zhì)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廣泛。課外閱讀指導課的展開,首先要依靠教材文本,如部編版三年級教材中《胡蘿卜先生的胡子》《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等文章,使用預測閱讀形式,然后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
以往閱讀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即教師朗讀,并直接將文本內(nèi)容講給學生,學生被動吸收,另外在文章中心思想講解的時候,也往往只有教師一個人口述,學生參與感幾乎為零。這場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思維得不到鍛煉,閱讀效果難以加強。所以在部編版教材中,教師可以利用文章旁邊的批注和插圖的信息,讓學生預測閱讀。例如《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閱讀前,教師設置任務,讓學生依據(jù)文章題目,預測文本內(nèi)容,進而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依照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開展想象。如“根據(jù)此題目,請你想象一下文中描繪的是什么內(nèi)容,這個老屋到底會不會倒?”先以精準的問題,讓學生閱讀探索。此時的學生就有了閱讀熱情,并在教師引導下開始獨自猜測,并對后面的精讀環(huán)節(jié)充滿期待,閱讀的過程中更加投入,提升閱讀效果。所以當學生開展閱讀的時候,教師要適當引導,不能提出一次問題后就放手不管,而是多次引導學生預測,并關注其閱讀的過程,讓學生隨著課文內(nèi)容的發(fā)展,主動提出問題,令預測閱讀一直處于探索階段,以此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目的。
除此之外,教師要利用輔助工具引導學生猜測。如《胡蘿卜先生的胡子》文本中的插圖十分有趣,這就是學生進行閱讀預測的輔助工具。如教師先示范性地提出預測:“胡蘿卜先生有很長的胡須,小男孩放風箏的時候,就會使用胡蘿卜先生的胡須當作風箏線?!弊龀鲋敢?,學生思維獲得啟發(fā),就會自主產(chǎn)生猜測,并確定猜測正確性。以此,學生就能輕松開展閱讀活動并快速融入。
2.以更多課外資源深化預測閱讀
經(jīng)歷上述內(nèi)容的閱讀后,教師就可根據(jù)教材課文,開展閱讀的延伸,即課外閱讀,以此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學生課外閱讀前要先向?qū)W生介紹預測閱讀的方法,并鼓勵其積極運用。學生在此次實踐中,要主動操作,并能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閱讀,將零散的閱讀技能串聯(lián)起來,構成完整的閱讀框架,最終完成閱讀目標。如針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教師可為其推薦《再見,不勇敢的我》和《十五歲的小船長》等勵志類文章,讓學生在此過程中以預測形式,自主完成閱讀。
針對課外閱讀,學生可以使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先各自選擇喜歡的書籍,然后在小組中匯總整理,并由組長指派分書。此時教師可適當參與,如向?qū)W生提問為何選擇此類書籍,每一小組派代表回答問題。此過程可以增進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最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并以小組合作形式討論,確定閱讀計劃。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需要教師參與,盡量幫助學生,從確定閱讀計劃到最終完成預測閱讀,逐漸提升學生預測合理性,令預測閱讀活動更加順利。
綜上所述,預測閱讀是新教材使用后,優(yōu)化閱讀效果的主要手段,進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與綜合素養(yǎng)。站在學生的角度,使用預測的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空間,并能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可以在預測過程中,完成深度閱讀,進而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小前.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淺談小學課外閱讀指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8):129.
[2]張永貴.農(nóng)村小學生兒童文學課外閱讀指導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102-103.